一個成天幻想著通過特殊手段迅速發家致富培植起自己的勢力再鬧出點大動靜來引起大宋官家注意,以便能夠早日回到江南繁華之地的混蛋。一群還不具備“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意識,嚴重違背了南宋北宋無所不送的傳統,滿腦子都裝著被欺負了就一定要討回公道的刁民。按道理說他們在麵對共同敵人的時候應該能很快達成共識,可事實上這個過程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容易。
“大人,您如今這決定是否……”果羅棟頭人沒有出爾反爾的習慣,當初把大紅手印蓋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就是想要魚寒盡快回來為大家主持公道。此時的猶豫也並非是想阻止什麼,說實話就如今這群情激奮的場麵,即便他敢冒著遭受族人唾棄的風險提出反對意見也基本沒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隻因為覺得如今這個報複計劃實在太瘋狂。
就為了一次不成功的偷盜行為,就為了一口鐵鍋兩塊熏肉,這位年紀輕輕的魚大人就意圖率軍遠征直接攻入大理國境內?暫定目標是抄了駐紮在八納部的大理邊軍營地,然後再視情況而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要說這年輕人有點衝勁沒錯,初生牛犢不怕虎麼。但那大理國是虎嗎?那是一隻狐狸,一隻在強者麵前無比恭順,卻也能偷得了雞抓得了兔的狐狸!以一隅而敵全國,就算是國貧民弱的大理,也絕非傾羅殿各族民眾之力就能與之抗衡的。
根據最不完善的統計數據來估算,大理國那邊僅是正規軍的數量就達到了十萬,而整個羅殿地區老老少少加一塊都還不足這個數,其中能夠上得了戰場跟人玩命的青壯更是怎麼湊都湊不出一萬!別說果羅棟頭人沒去過北方,就算他真去過也學不會厚皮實臉地跟著金國蠻子一樣喊出“滿萬不可敵”的鬼話。
都還沒考慮其它諸如戰略縱深、後勤保障、民心相背……等等一係列能夠決定戰爭成敗的因素,單是兵力的對比就已經是天壤之別。果羅棟頭人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魚寒提出這個建議不是打算以卵擊石而是在自尋死路。
要說他魚大人真活膩歪了,誰也不好意思說些什麼,但他不能拖上整個羅殿地區的百姓為他殉葬啊!這要真把大理國給徹底激怒了,人家傾全國之力實施報複,羅殿還能是以前那個安寧祥和的羅殿麼?遍地狼煙、血流漂杵,怕是會毫無意外地成為本地慘狀的真實寫照!
“依大叔之見,又該如何應對?”把這麼多的長者集中邀請過來,魚寒不僅僅是要通過他們去獲得本地民眾支持,更想憑借他們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多年的鬥毆心得尋找出自己那個計劃中的疏漏之處。畢竟即將發動的是一場大規模戰爭,賭上的是整個羅殿甚至大宋西南一隅的安寧。所以即便是在經過幾天商議後獲得了大多數部族決策者的默許,但隻要還有不同的聲音在發出,他就必須用心傾聽。
“老朽還是那句話,應該先派人前往和武州把此事報告給刺史大人,再求得官軍前來相助!”身邊的支持者越來越少,果羅棟頭人卻還堅持著自己最初的看法。考慮到羅殿的未來,他不打算阻止戰爭的爆發,卻也不能輕易允許有人帶著各族青壯去做蚍蜉撼樹的蠢事。而為了證明這種想法並非出於膽小懦弱,他甚至賭咒發誓若有官軍助陣定會親自帶著寨中老少敲鑼打鼓去給大軍充當先鋒,哪怕是送死都心甘情願!
“要去,你這老東西自己去!本頭人可丟不起那個臉!”同為大理國邊軍越境打劫的受害者,務汪和果羅棟頭人最近相處得愈漸融洽也曾經是那個提議的眾多支持這之一,但如今他卻再次故態萌發不顧雙方那點親緣關係,第一個跳出來表示了鄙夷。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受到魚寒的巧言蠱惑之外,還在於地處西南一隅,各族民眾雖然渴望融入到大宋,但他們對於部族的忠誠度依然遠在國家之上。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在這個時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精忠報國的?
瘧疾爆發時官府允諾會派來的醫者到現在都還沒能見到人影,上次被人打劫後大宋官府也隻是一味要求本地民眾忍氣吞聲,再加上數百年不變的和稀泥政策已經讓各寨決策者們產生了厭惡。如今的他們非常明白,想要討回公道能夠指望得上的也隻有他們自己,和那個唯恐天下不亂的魚大人。
“你個老東西,本頭人的做法又丟什麼臉了……”
“果羅棟頭人!可否請您暫且息怒,先聽小女子一言?”眼見那倆老家夥又要開始那種無休無止無理取鬧的對罵,上官倩妤終於決定再幫魚寒一次。而她能夠默許執行這個瘋狂計劃,還在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作為洞庭湖上曾經赫赫有名的女匪首、老君寨的大當家,即便受到了朱熹竭力培養骨子裏依然充滿野性。被人找上門來欺負了都不做出點反應,這可實在不是湖匪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