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閑語解惑(1 / 2)

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想把從小和人耍心眼長大的高壽嘉給糊弄住,魚寒這還真是以為自己腦袋不靈光就能夠把天下人都當作了笨蛋?也就是這混蛋的運氣還不錯,碰上的這位大理國石城郡守並非那種心胸狹隘之人,否則聽了這種含沙射影且完全站不住腳的解釋怕是要被氣得當場拂袖而去。

暗地裏最少將清心咒默念了十遍,這才算是勉強將心中那股正在升騰的怒火給壓了下去,高壽嘉還不得不苦笑著搖頭勸慰魚寒道:“若大人隻是顧慮此事,則大可不必!”

“哦?郡守大人對此有何高見?”說實話,魚寒找這個理由也並非完全就是在胡扯。要知道羅殿地區不管怎麼說都還是大宋的領土,在被別國所侵占之前,朝廷肯定會努力維持住在此地的有效管轄,而這就必須要通過派遣官員的方式來實現。別看魚寒隻是一個上不了台麵的從九品和武州別駕兼職羅殿招撫使,可在怎麼說那也是獲得了實際任命手裏攥著那麼點權利的,一旦他離任朝廷肯定不會讓這個位置出現空缺。

或許大宋朝什麼都缺,可偏偏就是一不缺錢二不缺官。錢麼就不用說了,除了這西南邊陲的蠻夷聚居之地,大宋朝之富有說出來都能讓後人聽了垂涎三尺。至於那官……孝宗朝的臨安城占地兩萬兩千五百餘畝,人口近百萬,其中就有在職官員四千有餘候補者更是超過了千!地方官員的數量沒有個具體的統計數據,但僅僅隻是一個兩浙東路的在冊也就是獲得過正式任命的官員就比臨安府內加起來還要多,也足以說明問題了。

以前那些朝廷命官即便是獲得了任命也不願來此履職,那是因為羅殿又窮又亂,可現在的情況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啊!經過了魚寒的這麼一番胡鬧之後,本地的這些部族哪還有什麼心思搞內訌?大理國邊軍不被這混蛋給惦記上就不錯了,還敢越境打劫?相比起來此上任安全有了保障,更重要的隨著煤炭的開采商路的打通,經濟發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同僚們要是知道了這些,還不得打破了腦袋的朝羅殿跑?畢竟千裏為官隻為財這話雖不好聽但管用,一個天高皇帝遠卻又安全還能發財的地方,誰不願意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種話說起來挺容易,但世上又有多少人真願意無私奉獻做那個前人呢?至少魚寒是沒這個心思的。可如今高壽嘉竟然說根本不用擔心勝利果實為他人所竊取,這就實在有點讓人捉摸不透。

“大人之言固然有理,可你似乎忘了上國官家的聖旨?”耐著性子聽完了魚寒的解釋,端著一杯沒有添加任何薑蔥等物茶水細細品味的高壽嘉卻隻是輕描淡寫地問了這麼一句。

蠲免羅殿地區的三年錢糧,這可是孝宗皇帝親自下達的指示。就算有效期是從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算起,到結束那不也還得有個一年加半載麼?如此長的時間內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治下經濟狀況越來越好,可就因為不能抽稅而無法獲取個人利益,不是折磨人是什麼?蹲在和武州等地的大宋官員可沒幾人會有這種受虐傾向,他們也肯定不太願意傻不拉唧地做魚寒第二,為別人前來此處發財而做出貢獻。

“莫非在郡守大人看來,本官那些同僚都是碌碌無為之輩?”跟滿腹經綸的古人講道理,這從來都不是魚寒的強項,所以他隻能換個更容易被對方接受的法子進行反駁。

很想說是,可一考慮到這裏畢竟不是自己的郡守府,高壽嘉還是決定再給魚寒留點麵子,省得待會這混蛋惱羞成怒叫人把自己給扔出去。“在下豈敢有此狂妄之言?若是適才有何考慮不周之處,還望大人賜教!”

“郡守大人既無藐視本官同僚之意,又怎會在你自己把石城郡的對手都給收拾個幹淨卻瞞住近在咫尺的貴國君臣之後,還認為他們在這窮鄉僻壤幹點貪墨小事就會鬧得天下皆知?”別以為魚寒在穿越之前隻是個贗品商人就不知道那些集千年之大成的貪腐之道,他現在也就是懶得跟人廢話才會直接把高壽嘉樹為了反麵教材。

眼瞅著自己又被人給損了一次,在無法采取武力報複的情況下,高壽嘉決定還是依仗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挽回顏麵。“即便是如此,即便大人的同僚們有膽子對上國官家聖旨陽奉陰違,可他們依舊不會來此上任!”

“哦?這又是為何?”這一次還沒輪到魚寒發表意見,朱熹就率先表示出了困惑,因為在他看來違抗聖旨就已經是大逆不道了,世上既然有人有這個膽子那還有什麼不敢去做的?

“因為這裏是羅殿,旁邊就是在下的石城郡!”沒說是大理國的石城郡,那是因為朱熹當初就說過大理無國,如今收拾完對手的高壽嘉當然不會把段正興放在眼裏,在他的地盤上他這個世襲郡守說的話絕對是一言九鼎沒人敢違背。“我想,魚大人對此會有所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