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故人出迎(1 / 2)

“辛大人升不升官的俺不知道,不過瞧他樣那樣子……”吞吞吐吐地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翟崇儉隻能是長歎了一口氣道:“要不你還是待會自己去看吧!”

“他出城又不是為了迎俺,有啥好瞧的?”多多少少還有那麼點自知之明,魚寒心裏很清楚,自己和辛大俠除了那一次的偶遇之外根本就沒什麼交情,人家跑這麼遠的路隻不過是想要找隊伍裏那個與之私交甚厚的榆木腦袋敘舊,相迎什麼的也不過就是句場麵話,隻能糊弄糊弄翟崇儉這種憨貨而已。

況且在當了幾年朝廷命官之後魚寒也不在是以前那個對大宋官製一無所知的白癡,他可是知道轉運使一職實在不小,不但負責長官一方財政還附帶有監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等等一大串的實權,相比起自己這個不入流的從九品芝麻小官來,還真不知道要威風多少。

本身就長得沒辛大俠帥,如今身份上更是存在著巨大差別,至於那能力麼……就幹脆別提了!感到些許鬱悶的魚寒再考慮到以前進出城時的遭遇,為了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幹脆吩咐道:“告訴兄弟們,等彙合了辛大人後咱這一路就直接繞行至北土門外,其餘人等由匝蠻與保和坊內石興商號聯係上後再分批接應入城。”

“行,俺這就吩咐兄弟們去!”帶著一百多號全副武裝且受過嚴格訓練的部族青壯招搖過市,聽起來是很威風但也很要命。別看魚寒暫時還是大宋的朝廷命官,可就他那倆名頭說出來除了招致一陣譏諷之外根本就派不上任何用場,他若真敢在對民間武裝實施嚴格管控的宋代這麼做,那基本上也就活到頭了。好在這次得了高壽嘉的提醒已經事先將隊伍化整為零,再加上大宋朝的商業極其發達,十來個人組成的少數民族商隊根本就不可能引起旁人太多的關注。

出於嫉妒與謹慎選擇了繞城而走,但這裏畢竟還是大宋的都城,入城時的手續自然也會嚴格許多,若不小心應對還真有功虧一簣的危險。此時繼續指望靠著魚寒偽造的那些羅殿周邊數州官府出具的路引同時入城基本不太可能,畢竟西南邊陲蠻夷聚居之地突然來了這麼多商隊試圖進入臨安做買賣,說出去誰也不會輕易相信。不過有高壽嘉事先安插在城內多年的細作接應,想要蒙混過關的難度倒也不是太大,隻需有點耐心就行。

“來者可是元晦兄?愚弟辛幼安在此恭候多時!”魚寒忙著對手下人等入城的事做出盡可能妥善的安排,而另一邊的事情發展卻正如他所料,辛棄疾出城十裏所要迎接的還真就是朱熹。這不,人家隔著大老遠地就開始打起了招呼,也直接將旁人視為了無物。

“煩勞幼安賢弟久候,朱某愧不敢當!”要說羅殿那三無書院裏研習君子六藝的大旗還真沒白扯,至少如今的朱熹就完全能夠非常瀟灑的翻身下馬而不至失了大儒風度。

“翟大哥,你說這來的是辛幼安辛大人?”著名文士麼,久別重逢後客套話肯定是少不了。魚寒可沒那心情參合進去,卻一把扯過了剛傳下嚴令又去城門處辦完手續回來的翟崇儉,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時隔數年,再次相見之時辛大俠的官做得怎樣或許還有待相詢,隻是他現在那外表看上去怕是日子過得還沒魚寒舒坦。廋了也黑了,一張原本帥得讓人嫉妒不已的臉上寫滿了滄桑,還不到而立之年兩鬢卻已能看見白發。頭上沒有儒者冠帽隻是紮了一條灰色頭巾,身上穿的更非什麼能夠顯擺身份的袍服而隻一件洗得有些發白還勉強算得上整潔的布衣。這在大宋朝的天子腳下,別說是朝廷命官,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很少會穿得這樣寒酸。

“那還能有假?你剛才不也聽朱大忽悠那麼叫了?”先是將抱著的霍勖那小屁孩給放到了馬車上,翟崇儉這才扭過頭埋怨道:“剛才俺不叫你自己先去見見麼,咋了現在傻眼了?”

“叔父,這就是您時常提及的那位曾經於百萬軍中取敵上將首級的辛大俠?怎麼看上去比石城郡路過的那些遊俠差了這麼多?”其實不僅僅是魚寒,就連那個偶爾在過路時投去一瞥的小屁孩也對辛大俠如今這副裝扮產生了嚴重不滿。

“你個小屁孩懂啥?人家這叫低調,叫返璞歸真知道不?”都說童言無忌,可這聲音太大了也難免會讓人產生不快。一把將咋咋呼呼的霍勖給塞進了馬車裏,淩文佑這才湊到魚寒身邊悄聲道:“賢弟,你說這辛大人該不會是聽說在羅殿發了點小財的恩師要回來,這才特意等候在此準備打秋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