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無德之謀(下)(1 / 2)

其實即便沒有要借助轉移完顏雍視線來幫助慶王擺脫危機這事,就衝著當年初來乍到時被大金國勇士當成獵物還在臀部紮了一支利箭這份舊情,魚寒與金國的關係也早已注定。既然雙方的敵對立場根本不可能獲得改變,再要去猜魚寒會不會手下留情,這不是純屬浪費時間麼?他是一個會尊重自己對手的混蛋,但他對待敵人的態度隻有一個而且還是在羅殿的時候就已經灌輸給了身邊那些青壯們。

“哦?小友有何良策可解此困?若不嫌棄某等無知,還望能不吝賜教!”沒見過豬跑還能沒吃過豬肉?雖說早年見就有神童汪洙寫下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混話,但在宋代大多數儒者還是更願意遵循先賢教誨嚐試學以致用,行事不拘小節的辛棄疾當然也是知道不少賺錢的法子,隻可惜即便是以他的見識還是很難想出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利十倍,更要攢下上千萬緡巨額財富的法子。

“汝這孽障,到底有何陰損法子,不妨趕緊說出來!”朱熹的想法要簡單許多,跟魚寒相處數年,他還能不知道這小混蛋是個什麼性子?如今就連這混蛋自己都說是個缺德法子,以至於他都不敢在羅殿使出來,那還能以正常思維去判斷麼?

“到底是損招還是良策,幼安先生何妨先看看此物再做評判?”故意不理那個有些惱羞成怒的榆木腦袋,魚寒卻在桌上挑了一枚銅錢遞到辛棄疾的麵前。

“小平錢?金國正隆通寶?”要說魚寒現在挑出來的這個東西朱熹可能不認識,但在北地跟金人鬧了那麼多點的辛棄疾可是再熟悉不過了。翻來覆去地認真查看了數遍,就差沒去找人討個顯微鏡來仔細觀察,卻始終沒能發現任何特別之處,隻能有些頹唐地承認。“恕某愚鈍,不知小友以此物示人到底是何用意。”

“幼安先生真沒發現什麼?”很是有些得意,卻依舊沒有揭曉最終答案的意思,隻是將桌上剩下的幾個大子繼續推了出去嘴角掛著一絲賊笑道:“那這幾枚呢?諸位不妨再仔細看看,須知小子琢磨出來的弱金之策可就藏在其中哦!”

小小的幾枚銅錢裏藏著真正的弱金之策?聽到了魚寒這話,即便不太願意相信卻也沒人再敢抱著輕視之心。畢竟要讓這小混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首先就得要找出其疏漏之處不是?

“賢弟,這不就是幾枚尋常的銅錢麼,真沒什麼特別的啊!”要比對錢財的喜愛和熟悉程度,在場眾人怕是沒一個能超過淩文佑,所以讓這財迷做出最後判斷並出言相詢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反正要丟臉也是他的事,跟其餘沒說話的人基本沒關係。

“淩兄啊淩兄,虧你還自詡財迷,居然連這都沒……”搖頭歎息著,似乎對淩文佑的表現非常失望,伸手取回一個銅板掂量著,魚寒這才再次轉移話題道:“在俺指出其中蹊蹺之前,淩兄可否能告訴俺,大宋造一貫錢的成本是多少?”

“大概得有一千一百文吧!”要說這個問題還真就難不住淩文佑,完全沒有經過思考就已經給出了一個相對精準的數額,可一貫銅錢隻有一千文這是常識,如今這財迷給出的成本價卻還要高出來一成,莫不是他已經被繞暈了頭在說胡話?

聽上去有那麼點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答案,卻真不是淩文佑在信口雌黃。別看大宋擁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科技,但受到天然儲量及技術手段等等各種現實存在的條件製約,經過尋找銅礦礦脈進而開采冶煉再到最後的製模鑄造等工序,算上原材料、運輸、火耗……這些必要花費,一貫銅錢的成本就得一千一百文,這還必須是在對所有參與其中的工匠們施行最嚴酷壓榨盡可能減少工錢支出的情況下才能得到的一個相對保守的數據。

鑄錢是個虧本買賣,而且是造得越多虧得越多,可問題是不這麼幹還不行。為啥?社會生產生活需要唄。大宋給金國的歲幣可以用銀兩進行支付,那是因為數額太過龐大,但換做平常過日子還能這麼幹嗎?跟後世影視劇裏那些大俠一樣,去路邊攤吃二兩小麵就扔一大錠銀子?這是想讓大宋也出現通貨膨脹呢,還是想吃霸王餐?況且還有那路邊賣菜的大嬸呢?買兩根蔥給人家十兩銀子?這還真不如不給,否則讓人家翻箱倒櫃把家底都抖摟出來進行找補也確實很麻煩。

“若是俺能把鑄造銅錢的成本給降到每貫不足一百文呢?”如此坑人的買賣還必須去做,即便是以大宋的富足,可每當官家想起這個問題都得頭疼半天。但魚寒是誰啊?他可是穿越者,還是專職搗鼓贗品的混蛋,想要節約成本什麼的,對他這個掌握了超越時代上千年技術的混蛋來說很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