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生財有道(1 / 2)

沒有發動治下民眾從事漁業生產,那是因為就算把黃海裏的魚都給抓完也解決不了資金來源問題。有傳說宋人不吃海鮮,魚寒原本並不相信,可在臨安呆了這麼久鬧出幾次笑話後他又不得不信。好在大海裏資源豐富,除了魚蝦之外,能弄出來賣錢的寶貝也不少。沒時間去進行珍珠養殖,更沒技術去提煉核聚變材料,但這個混蛋可以去做一件簡單的事,曬鹽!

“曬出來的?韶老頭,你又想蒙俺是吧?”有關華夏先民從海水中獲得食鹽的記載有很多,但無一例外的都表明在宋代依舊是延續著淋沙製鹵和煮鹵成鹽的生產方式。再加上當年離開臨洮的時候就是被韶南天繞暈了頭才會傻乎乎地空手離開,淩文佑現在更不可能相信這老家夥給出的解釋。

“愛信不信,就你這種蠢東西,老夫犯得著蒙你?”很高傲很不屑,韶南天當年就已經摸透了淩文佑的脾性,如今再應付起來當然是得心應手。

“賢弟,這麼多的鹽真都是曬出來的?”琢磨著當年正是沾了韶南天的光才得以從金兵鐵蹄之下撿回一條小命,碰了一鼻子灰的淩文佑決定不跟這老家夥斤斤計較,反正有自家兄弟在還怕問不出過所以然來?

“那還能有假?”海鹽曬製法要在蒙古鐵騎踐踏中原之後才會漸漸在福建地區出現,而所有工序的改進完善則要等到明正德年間才會在河北滄州的長蘆鹽場完成,這也就意味著魚寒現在可以提前數百年通過更簡單更廉價的方法獲得這一重要資源。

“韶老頭,這倆池子裏的水是按俺說的法子給特別備下的?”沒功夫去給那個見了幾十噸海鹽就變得神神叨叨的財迷兄弟繼續解釋什麼,魚寒徑直走到了兩個相對較小的鹽池邊,伸手攪了攪已經開始有結晶體出現的海水。

“放心好了,咱們可是依足你說的規矩足足給折騰了五遍!”有好幾個茅草棚的成品堆著,韶南天自認為已經掌握了這個時代最高效的製鹽工藝,卻還是對魚寒提出來的那個特殊要求感到困惑。“不過你小子是不是過了幾年舒坦日子,就不懂得啥叫節儉了?非得要咱用那上好的蜀錦來過濾這海水,就不怕暴殄天物挨雷劈?”

“啥?用蜀錦過濾海水?賢弟,你這敗家子……”魚寒還沒來得及對韶南天的詛咒做出駁斥,卻又猛地聽得身後那個對錢財極其敏感的淩文佑已經開始了破口大罵!

要說淩文佑這財迷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那還真就不是在無的放矢。畢竟鹽雖是生活必需品但價格卻是積極低廉,想要通過賣鹽這種方式去賺錢就隻能是以量取勝,而在這個過程中成本的控製就顯得尤其重要。原本還以為自家兄弟采用的這種製鹽工藝也就是挖幾個坑挑幾擔海水,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需要支出多少的成本,卻沒想到在這個過程中居然還使用了上好的蜀錦做生產原料。

蜀錦啊!別說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千裏迢迢地運到臨安府,就算是在其原產地成都府,一匹上好的蜀錦也能值不少的錢,至少用一百斤最好的食鹽是換不回來的!所以魚寒的這種做法在淩文佑看來,哪是什麼暴殄天物?簡直就是喪心病狂且愚蠢得無可救藥!

“嚎啥嚎?不就用了幾匹蜀錦麼,你們也不想想俺啥時候幹過虧本的買賣?”恨不得能把那個大呼小叫的財迷給一腳踹進鹽池裏去,卻又擔心好不容易提純過的海水遭到汙染進而影響到了品質,魚寒也隻能是強忍著怒火指著旁邊的幾個大木架用更大的聲音回應道:“自個好好瞅瞅,那些個蜀錦不還在那邊晾著麼?洗淨曬幹了不還能用?”

“可……”淩文佑也似乎覺得自己剛才的舉動是有點太過魯莽,卻並沒有打算立即認錯道歉,因為這水洗過的蜀錦想要再次賣出去價格最少也得降低六成,如此巨大的差距難不成還是幾斤海鹽就能彌補回來的?

“可啥?趕緊派人去把元晦先生和幼安先生,還有俺家倩妤都給請過來!”已經采用這種簡單易行的製鹽工藝試生產了一個多月都沒出現什麼大問題,魚寒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才能把這些堆在茅草棚裏的成品變成現錢。“趁這點空閑時間俺變點小把戲給你們瞧,省得在這裏瞎嚷嚷!”

“小把戲?”就算以前的配合再默契,淩文佑現在也猜不到魚寒到底還有什麼手段沒使出來,隻能是把所有的疑慮埋藏在心底,然後傻乎乎地跟在一邊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