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1 / 2)

來曆不明的對手隨時都可能發動雷霆一擊,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爭分奪秒組建好一支強大且忠誠的武裝力量以備不時之需,可魚寒偏偏還在這裏吹毛求疵浪費本就不多的時間。但考慮到戰場之上的情況是瞬息萬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辛棄疾還是強忍住把這小混蛋給仍到外麵鹽池中醃製成臘肉的衝動,沒有繼續發表什麼不同見解。

當然了,辛棄疾在這命懸一線的時刻還能有如此好的耐心,也跟魚寒當場做出的演示有那麼點關係。當親眼看到這小混蛋使用現有官軍裝備,僅是換了個手法就讓那些看上去精良無比的紙甲變得不堪一擊,甚至直接化為灰燼之後,辛大俠除了傻眼之外就隻能是呆立一旁不停地抹著額頭冷汗。

這小混蛋腦子裏到底是裝的什麼?辛棄疾不知道,也沒辦法知道。但他算是看出來了,魚寒此舉絕非是在畫蛇添足,而是要在事前就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地避免出現疏漏之處。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這話雖然是沒錯,可丟了羊總會讓人有那麼點心疼不是?如果能夠提前把羊圈給修牢實點讓狼進不去,豈不是更為有效?

“我就不明白了,你不是也曾經說過先賢有雲‘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麼?既然如此,你為何非要一意孤行在著盔甲上耗費時日,而不另辟蹊徑讓兄弟們使上更趁手的兵器,也好先下手為強少受些威脅?”沒聽說過什麼叫做超視距外打擊,也不指望魚寒能有本事搗鼓出那些個高科技裝備,但在洞庭湖為匪的經驗告訴上官倩妤,如果能在交手的時候先一步把對方給剁了,那就可以有更多的存活機會。

“淑玹此言有理!”手裏握著更鋒利的刀槍意味著什麼,這對於有著多年沙場征戰經驗的辛棄疾來說是無比清楚,所以他不僅表示出了對上官倩妤這個觀點的認同,還換了一種方式證明這個想法的可行性。

與魚寒不同,辛棄疾是認可大宋軍隊在對外戰爭中的勝率超七成這種說法的。但作為文武雙全矢誌統領大軍收複中原的燕趙奇俠,他心理更清楚,大宋之所以能夠在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戰績後還不得不割地賠款最終落了個偏安一隅的結局,那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被動挨揍的基礎之上,而這與他們現在所處的不利局麵也有那麼點相似之處。

若真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依葫蘆畫瓢,依托堅固的防禦工事憑借弓弩箭矢之利抗擊來犯之敵,而既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有城池做掩護,單兵防具所存在的瑕疵反倒不再顯得那麼重要。也就完全不需要繼續把時間浪費在這事上,而應該轉而搗鼓出威力更大的遠程武器,比如那什麼元戎弩之類的寶貝。

理論上同樣具有保命的可能,但還沒等上官倩妤表示謝意,辛棄疾卻非常不仗義地話鋒一轉道:“然而淑玹有此言,似乎是忘了一個關鍵之處!”

“還請先生賜教!”原本以為自己的建議獲得了支持,卻沒想到這裏麵還有被忽略掉的關鍵。有些詫異之餘,上官倩妤還遵循朱熹所教導的那些先賢們關於認知方麵的道理,非常虛心地依弟子之禮向辛棄疾請教著。

“敵人!我們此次所需要應對的敵人是誰,不知淑玹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一個在如今這種情況下略顯刁鑽的問題,怕是就連辛棄疾自己也回答不出來。

“這……”上官倩妤更無法做出回答,因為他們現在雖然已經知道了有人要對付自己,而種種跡象也表明官家把他們當炮灰使的可能性最大,但這畢竟還隻是猜測並沒有獲得最終的證實。況且若是官家真要動手的話,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怕是……

“無必救之兵則無必守之城,淑玹此議若是在金兵來犯之時尚可,但換做了……”做好的應對最壞可能的準備,但辛棄疾到現在為止也不願去相信那種懷疑,沒有說出存在的敵人卻直接道出了後果。“即便不考慮士氣的問題,我們想要踞城而守也斷無可能!而在逃亡路上缺少了這些盔甲的保護,我們又能堅持多久?”

“幼安先生說的隻是一種最壞的可能,但在俺看來這種情況似乎並不會出現。”對自家娘子的嗬護無處不在,但寵愛並不代表無限度的縱容,而隨著魚寒的話鋒一轉也表明了他的這種態度。“不過娘子適才所言確實是在想當然而,因為俺這裏有一招更缺德的法子,足以讓我等無險可守成進而為他人砧上之肉!”

“哦?小友且說說看!”明目張膽地做出反抗,與大宋朝廷為敵,這是辛棄疾最不願意去做的事情。所以他現在特別想知道,心理及其陰暗的魚寒還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出對手會使用什麼樣的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