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完顏雍在奪權成功之後有很多事都做得不錯。比如說用人方麵,這位金國的小堯舜一邊加大了最各族反抗勢力的鎮壓,一邊卻又大量吸納被大宋拋棄的北地棄民進行耕種,甚至大膽任用了那些有能耐且願意效忠的非本族精英以充實金國朝堂。
而反觀大宋在這方麵咋說呢?還真有點不好說,或許是因為江南之地本就人才輩出,大宋官家手底下從來不會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所以高宗皇帝當年才會定下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的基調,把北方用於同金人抗爭的義士定義為了流民,還順帶借著秦檜的手炮製了莫須有的風波亭事件冤殺了稍微有些不聽話又還有功高蓋主之嫌的嶽飛。
孝宗皇帝到不像他那便宜老爹那樣糊塗,但他受到的掣肘實在是太多,很多時候根本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所以北方義軍依舊不被大宋朝廷關注,歸正之人依舊不能成為大宋子民,如辛棄疾等文武雙全之輩依舊隻能鬱鬱而終,甚至連洪適這種當朝重臣都會為了觸及官家禁忌而被踹到一邊去做壁上觀再難有所作為。
也正是因為這種用人觀念的不同,導致了很多方麵的細小差別。大宋雖然依舊是這個時代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度,但因為魚寒這個混蛋的出現好像前景也不是那麼樂觀。在大宋,別說是洪適請求朝廷根據魚寒給出的詳細紅夷大炮圖紙進行新武器研發卻被一種非常奇葩的借口所拒絕,就連當初辛棄疾程上去的那兩份令孝宗皇帝頗為喜愛的《美芹十論》與《九議》不一樣被束之高閣?
就因為魚寒的特殊身份,而對他獻上的寶貝產生了太多不必要的質疑。在沒有多少人知道火器的應用將會改變戰爭形態的宋代,坐擁天下最富有的國庫,掌握這個時代最先進的鑄造技術,有著讓對手難以望其項背的龐大後勤保障力量,大宋卻主動放棄了君臨天下的最好機會。
可悲的是自同一人之手,卻在威力上有著天壤之別的兩種劃時代武器,所受到的重視程度也是截然相反。同樣是魚寒這小混蛋仿造的贗品,那個為了交換韶南天等人而送給琴心的破爛被完顏雍在最短的時間內大量鑄造並用到了戰場之上。
千萬別為完顏雍手裏的是破爛就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二踢腳的威力是不大,但能唬人啊!大宋軍民以前除了弓弩和投石機之外,哪還聽說過有別的什麼遠程打擊武器?如今驟然戰場上見到敵人給使了出來,那還能不產生點慌亂?而夾穀清臣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六天之內孤軍深入大宋數百裏,憑借的就是這個破爛所產生的威懾力。
沒人知道魚寒若清楚了整件事情的緣由後會做出怎樣的感歎,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小混蛋見到居然會有人用自己送出去的破爛來對付自己,這還真是有那麼些苦笑不得的感覺。
“大人,您說這是您給搗鼓出來攻城用的利器?”說話的語氣中依舊保留著幾分尊敬,隻是看人的眼神卻充滿了不屑。不過這也難怪,那些被大宋朝廷隨意拋棄的北地民眾之所以會曆經千辛萬苦地南下,那還不都是因為心中對金國對那些異族統治者充滿了怨恨,寧可吃苦受累冒著生命危險也不願在北方享受完顏雍賜予的那種安寧?
原本以為回到了大宋,有了一塊落腳之地,又還恰好碰上個雖然不怎麼靠譜卻也看上去不那麼容易給金人當奴才的父母官。不敢指望著今後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至少可以有尊嚴地靠著自己的勞動活下去。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平日裏拿鹽去向金人換錢買糧的縣令大人竟然還送給了對方這種聽都沒聽過的利器,這讓人怎麼能不對魚寒產生一種鄙夷甚至是排斥的感覺?
“啥利器啊?破爛!破爛你懂不?”即便是以朱熹之能,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徹底扭轉歸正人們早已形成的觀念。所以魚寒很清楚,自己新招募的這些手下雖然恨大宋朝廷怨大宋朝廷,卻也還對大宋朝廷抱有一定的希望,特別見不得有人做出這種損害大宋朝廷的事來。所以,若不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怕是混亂就在眼前。
“不懂!”很實誠的話,這一次不僅僅是剛才出言詢問的那個壯漢,就連他身邊的同袍都已經開始搖著頭用一種異樣的眼神在等待著魚寒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玩過煙花爆竹沒?”成天忙著逃命的歸正人們哪什麼閑工夫去讀書?城裏的不少青壯都還是在抵達喻口後才被強迫著去認了幾個字,再加上魚寒本身也無法對一些專業知識進行講解,無奈之下就能是用一種類似的東西來打比喻消除手下人對自己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