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事出有因(1 / 2)

奉大宋朝廷之命拋家舍業離開了相對安全的喻口縣城,帶領一群裝備嚴重不足還缺乏訓練的普通百姓冒著全軍覆滅的危險跑出來救人,先是遭到被救者的冷漠對待無情驅離也就罷了,如今本以為運氣不錯碰到個和藹可親且又頗識大體的上司,結果居然是被人在身後狠狠地捅了一刀子。這酸爽的感覺,魚寒都沒法用言語去表達。

難道是公孫翕屠因妒生恨,打算用這種法子唬得自己連夜率軍而逃再被扣上頂抗命不尊甚至是率軍作亂的帽子?魚寒首先想到了這種可能,卻很快又加以了否定。雖說魚寒是今科武舉考生中最先獲得任命的幸運兒,但一個武舉人連去軍中露個臉的過場都沒走就直接被指派到地方上擔任縣令,這在大宋可是非常罕見的奇葩任命,至少以魚寒的見識就不知道除了他自己還誰能享受到這份殊榮的。

當年蒙官家恩賜的是文官之職,如今跨界跑去武舉場上混了個名頭後還是沒能與軍方扯上關係,可以說雙方將來的發展方向都是南轅北轍,短時間內會產生巨大利益衝突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所以公孫翕屠現在應該不具備算計魚寒的動機,況且他若真是要糊弄人能找個如此拙劣的借口?駐守淮陰的大宋官軍是否會和金人一起聯手發動突襲,隨便派個人去城內打探一下不就知道真相了?

沒有按照常理立即派人前往淮陰城一探究竟,那是因為魚寒和朱熹等人都已經相信了公孫翕屠帶來的這個壞消息。但讓他們想不通的是那位柳大人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真是私心作祟?害怕大金國真完成了天下一統,把他給當成了抗拒民族融合的頑固分子,拖出去剁成了肉泥?然後才會想出這種借淮陰城為誘餌,騙來大宋援軍再送給金人當作投名狀?

但這份為了換個奴才身份而送給大金國的禮物是不是也太廉價了點?畢竟在至今還不清楚自己身價的魚寒等人看來,就他們所率領的這支援軍還真就值不了幾個錢。畢竟城外的隻是幾千根本不受大宋朝廷所重視的歸正之人,頂多也就隻能算做是喻口百姓而已。金人要他們幹嘛啊?既不能對大宋的官軍實力造成任何影響,又還得擔心用他們充當炮灰苦力會被反戈一擊。

況且根據公孫翕屠的介紹,城裏的那位柳大人也是初來咋到,想必都還沒有完成對城內三萬大軍的徹底掌控。不選擇在金軍圍城的時候投降,偏偏要挑在淮陰城危機接觸的時候對援軍下毒手?這腦袋被驢踢了吧?他就不怕手底下有那麼幾個持不同意見的頑固分子帶頭鬧事,而導致他身敗名裂之餘還得丟掉一條小命?除非……

能夠讓一個大宋朝正六品內侍省押班,如今更是統帥三萬大軍的從四品明威將軍權楚州刺史,唯命是從不顧個人聲譽而做出這種缺德事,還幫助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軍隊的全麵掌控。若真存在著這麼一個幕後指使者,那也實在是太恐怖了!根本就不是魚寒等人有能力去應付的。

“翟大哥!立即告訴兄弟們,麻煩來了!趕緊偷偷地準備著!”對敵人身份的分析還在繼續,但該有的應急措施卻必須立即著手準備。反正翟崇儉也不擅長跟人玩這方麵的計謀,魚寒也幹脆把這個任務交給了!

“行!正好今兒個兄弟們趕路都乏了也沒喝酒,待會俺就順道把那些酒壇子給收集起來,若是誰真想對咱下黑手,咱也讓他們嚐點苦頭!”說來這也是湊巧,雖然喝酒解乏這是很多人眼中的常理,但誰讓魚寒把完顏承暉的部下全給帶在了身後呢?再沒有確定徹底安全之前,喻口民眾還真就沒人去動那些個酒壇子,而翟崇儉這個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昔日北地義軍統帥當然也知道該如何加以利用。

“讓開!本監軍有急事要見魚縣令!”中軍大帳內又恢複了竊竊私語,這次連公孫翕屠也自告奮勇地加入了討論,可就在翟崇儉離開還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外麵卻傳來了那個讓魚寒感到有些惡心的聲音。

監軍,曆朝曆代為了有效控製軍隊特別是外出征戰將領所設的一個具有特殊功能的職務,而從宋代開始外行領導內行,作戰時臨時指派文官甚至是閹宦之人掌軍監軍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以前魚寒沒碰上,那是因為這個混蛋手上沒有軍隊,但現在不同了,自從來到淮陰城之後那位柳大人就按照規矩把這差使交給了一同從喻口出來的朝廷特使內侍邱平安邱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