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分道揚鑣(1 / 2)

海州原本就是大宋的領土,建炎年間為金人侵占,紹興三十一年複歸大宋。可還沒等當地百姓們歡呼雀躍過上幾天舒坦日子,又在隆興二年被偉大的據說是有中興之誌隻是苦於手下沒有良臣猛將的孝宗皇帝以一紙合約送給了完顏雍!按魚寒的猜想,剛被無情拋棄沒幾年的海州百姓應該對大宋朝廷充滿了怨恨,沒有太大的可能給為他們這支深入敵國境內的亡命之師提供什麼幫助。

可事實證明,有些事情其實並沒有魚寒想象的那麼糟糕。海州民眾不僅主動承擔起了周邊的警戒任務幫忙通風報信,甚至還送來了家中僅有的一點口糧。這一切都因為邱大監軍突然找來了數百一直活動在朐山附近的義軍,並傳出了一個本不應該被人相信卻偏偏又有人願意去相信的謊言。

一個長年生活在皇宮大內的閹宦怎麼就能調動朐山義軍,又憑借什麼讓他們同意追隨首次見麵的喻口縣令。這是邱大監軍的秘密,他既然不願意做過多的解釋,魚寒沒打算多問。但正是因為這一路上有這位舉止怪異的邱大監軍穿針引線,才讓魚寒等人的千裏大轉移進行得如此順利,往往是每到一地還沒展開修整就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詳細情報,甚至還會獲得不少就連柳芳芳都沒能招攬到的義軍投靠。

秋高氣爽不僅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外出遠遊的季節,對於忙碌了一整年的宋代民眾來說同樣如此,隻是如今正行走在大金國山東東路密州境內的這支郊遊隊伍看上去有那麼點怪異。人多,最少也得有一萬多人,而且時不時地還會有人停下腳步與正在沿途田間忙碌的民眾打個招呼,閑聊一會之後又帶著三五個本地青壯回到隊伍當中。

見過外出郊遊的,可真沒見過用這種方式呼朋喚友的,照他們這樣再走下去,怕是等到了上京的時候得有好幾百萬人?更怪異的是,這些人雖興致盎然卻衣衫襤褸,一看就屬於那種平日裏生活在最底層受盡壓榨的貧苦大眾,這個時候的他們不應該在為如何熬過即將到來的嚴冬而發愁嗎?怎麼就突然有了外出遊玩的心情?

莫不是活不下去了,才想著一起外出逃難?好像有這個可能,但他們這樣明目張膽地裹挾民眾就不怕招來官府的注意?話說這大金國的官員們也實在太懶了點,這麼多人出來瞎溜達,怎麼就不好好管管?不求他們能將這些個流民給驅趕回原籍,最低限度也可以派幾個衙役出來應個景想辦法進行就地安置啊,要知道這年頭移居中原地區的大金國勇士們家裏正缺壯勞力,特別是這些會跟田種地的漢人青壯!

要說這話可真有點冤枉那些個克己奉公的大金國地方官員了,畢竟這在北方為那些不太講道理的主子辦事可比不得在大宋境內為官,想要碌碌無為混日子那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他們為了自己頭頂的烏紗帽還真就出手製止過,隻不過這效果麼……

既領兵也管民事的海州防禦使帶著好幾十凶神惡煞的衙役出了門,卻再也沒有回到過城內,聽說是被人連皮帶骨給扔到海裏去喂魚蝦去了。贛榆縣令倒是沒敢都什麼官威,可即便他是帶人出去說了些軟話,試圖把當時還沒這麼多的流民給勸回去,也在當夜被人揍得鼻青臉腫的好幾天都不敢出門見人!

接下來的是莒州刺史,要說這位數典忘宗的大金國忠臣做起事來還真就不含糊!在轄區內並無大軍駐守的情況下,硬是自掏腰包招募了好些個平日裏在城內橫行霸道的小混混,還帶了族中的所有青壯,試圖給越境進入自己地盤上的流民們一個下馬威。結果卻是戰事還沒起,他就已經跪地求饒還送出了好些個錢糧!沒辦法啊,任誰看到七十多名本應在城內安享榮華富貴的族人被對手給擰了出來,那也得服軟!

敢於和大金國官府做對,剁了海州防禦使,揍了贛榆縣令,還把莒州刺史的家人都給綁了票!這哪是什麼外出或遊玩或逃難的流民啊?簡直就隻一群反賊麼!可真要有人去問,那些個膽大包天的青壯會神情肅穆的回答,他們其實既不是流民更不是反賊,而是大宋喻口縣令魚寒麾下的臨時城管,是來找個地方釣魚順帶向沿途那些不識像的大金國官員收點稅賦的!

大宋的官員跑來大金國境內欺負人?這世上還有這麼個規矩?可人家也說了,以前是沒有,將來有沒有也說不準,但現在有了!原因也很簡單,誰讓完顏雍為了發動南侵把大金國山東東西兩路的駐軍給抽調了一空?誰讓某個混蛋的運氣不錯,剛巧趕上柳芳芳正率領八萬大軍在益都府到泰安州一線作戰,兵鋒直指濟南,嚇得早已習慣民眾揭竿而起的大金國山東東路都總管被迫將各地原本就剩餘不多的守軍給湊到了一塊,就連沐陽城陷落這事都沒能顧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