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裝備改良(1 / 2)

當初在搗鼓贗品糊弄人的時候魚寒就一直在遵循著適用的就是最好的這個原則,雖說乍聽起來有那麼點不求上進的意思,但先賢也說過這世上有的事做過了頭可不一定就會有好結果有時候甚至還不如不做。采用千年之後的先進工藝去仿造古人之作,所搗鼓出來的贗品被人揭穿的可能性就會成倍增加,但一般也就是糊弄不成舍財免災而已。可非要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采用數百年後的方法去提升戰鬥力,那還真是件要命的事!

選擇北上牟平,除了那些已經說出來的或者被人所猜到的之外,還有兩個原因卻是魚寒至今連上官倩妤都忘了告訴的。秦始皇東巡途經象島,觀其上水草豐美視為寶地,遂封“皇家養馬島”。就這麼一塊環境相對封閉,能讓始皇都大加讚賞的地方,魚寒若是能據為己有能派不上大用場麼?

而除了一塊天然的練兵場地之外,牟平還有足夠讓魚寒心動的豐富礦產。當然了,這礦產是否豐富那得看放在什麼時間,若是以後世那種高效的開采方式,牟平地下的礦產怕是都不具備什麼開采價值,但要是放到了宋代那效果可就完全不同。鑄造武器以及錢幣的金銀銅鐵,牟平有。搞點高科技裝備,牟平除了製造玻璃的主要原料石英砂和白雲石足夠魚寒用個百八十年,甚至還有水晶礦可以直接利用!更可貴的是,這裏還有製作火藥所必須的硫磺!

既能舉大義之旗擺脫大宋朝廷各種勢力對自己的幹擾,又能找人在前麵頂著背黑鍋抵抗金人進攻,更可以獲得足夠多的資源用於前期發展。所以當出於職業習慣記住了各地礦產品質細微差異的魚寒把眼光放到了寧海洲牟平城之後,就再也沒人能說服他放棄這個瘋狂的計劃,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率隊前來。

憑借超出這個時代上千年的見識占據了地利,更有朱熹等人在幫著穩定軍心民意,如今手裏掌握著大量資源的魚寒卻沒有膽子采取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在短時間內就搗鼓出一支劃時代的軍隊來!原因也很簡單,在他能夠控製的轄區範圍內沒有足夠的工匠!

就如同魚寒能夠輕而易舉地搗鼓出這個時代威力最大的火藥,但到目前為止他除了用來製作成原始手雷之外,就再也難以找到其他應用手段一樣。缺少了工匠們的從旁協助,即便是他具備超過這個時代上千年的見識,擁有巧奪天工的手藝,也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就真創造出什麼奇跡。

按道理說,牟平作為寧海洲的治所,如今聚集了八萬多民眾,民間工匠肯定是不會缺,再加上那些為了活命的倒黴蛋當作貨物給送出來的,魚寒手底下其實也已經擁有了超過兩百在這個時代絕對算得上是手藝嫻熟的工匠,但這些人離他的要求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況且這些工匠和城裏的民眾們一樣心中依舊存有一定的困惑還沒有把魚寒真正當作自己人,甚至在這其中還可能混雜著金國細作,這個時候就讓他們去從事有些特殊的工作也不太現實。

受到物資儲備和技術型人才匱乏的雙重影響,魚寒沒辦法立即展開超越這個時代的武器鑄造工作,畢竟這步子邁得太大很容易就扯著那啥會很疼的!但對於一個專業的贗品製造者來說,不能夠借鑒宋代以後的裝備,可並不代表就不能仿造在這之前就已經出現過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消亡的寶貝。

這個時代的遼國和金國之所以在陸地上有著如此強大的攻擊力,那是因為他們掌握著足夠龐大的騎兵數量。而和大宋朝廷相同的是,魚寒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就獲得大量的戰馬以組建能夠與敵抗衡的騎兵部隊。但想要在牟平站穩腳跟,與金國鐵騎的碰撞就難以避免,因為魚寒總不可能每有敵軍來犯就趕緊躲進城裏依靠堅固的城牆進行反抗吧?那樣的話,他別說是想要謀求發展了,能夠隻被人給欺負到山窮水盡舉起投降的地步,就已經算是老天爺開恩了!

以步兵對陣騎兵,還不能依靠現有的防禦工事,甚至很可能是在曠野之中進行交戰,這難度可不是一般。好在咱華夏民族的老祖宗們早就經曆過了類似的情形,不但留下了足夠讓辛棄疾借鑒使用的戰法,更讓魚寒記得不少能夠支撐這種戰術的特殊兵器。

斬馬刀,魚寒能夠鑄造的是強漢時殺得匈奴騎兵哀鴻遍野的神兵利器,可不是大宋神宗時期仿製的那種偷工減料在與金國騎兵對陣時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假冒偽劣產品。而比這寶貝更為恐怖的就是曾經大量裝備盛唐重裝步兵,成就了包括華夏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內六代天可汗之美名,助盛唐開疆拓土令外邦聞之喪膽的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