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牆倒敵至(1 / 2)

交戰雙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等待對手先按耐不住發起總攻,自己則以靜製動尋找出破綻予以致命一擊。在這場耐力的比拚中,整體實力占據上風的完顏承暉無疑是更具有優勢,況且他作為進攻方即便失敗無數次也無所謂,但隻要他能繼續把那個混蛋堵在安丘城內並且窺準時機取得一次勝利,就足以結束這場本不應該發生卻堪稱意義重大的戰爭。到時候天下人不會再記得他曾經所遭受的羞辱,大金國的史官們也將為他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作為完顏承暉的對手,稀裏糊塗就掉進了別人陷阱裏的魚寒顯然是沒有進行長期消耗的資本。以三州之地而敵幅員遼闊且兵強馬壯又人才輩出的大金國,這本來就是一種瘋狂的舉動,無論是兵力還是物質與對方相比簡直是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更可悲的是,這小混蛋現在還是坐困愁城被掐斷了所有的補給通道,雖然他在安丘城內使出陰謀暫時轉移了百姓們的視線卻也無法保證這種安寧能夠維持多久。

作為防守方,被動挨揍其實並不是什麼好的應對之策,因為即便是擊退了敵人無數次的進攻隻要出現一次疏忽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在兵力相差並非太懸殊的情況下,趁著士氣高昂物資充足,出城與敵列陣而戰,就算無法盡得全功也要給予敵軍以重創,進而為接下來的踞城而守或者尋找突破口展開戰略轉移減輕壓力,這似乎才是合情合理的辦法。可問題是,魚寒偏偏就不能選擇按照這中傳統套路來化解自己所遭遇的危機。

無必救之兵,則無必守之城。就算腦子不太靈光的魚寒記不住兵書上的至理名言,他身邊那個文武雙全的辛大俠也不可能忘記。撤退,發現危機之後趁著完顏承暉還沒回過神來就趕緊在安丘城內大撈一筆然後開溜,要說這事其實不難。難得的是撤退之後去哪?回自己的地盤上麼?沒了大金國的太子殿下充當人質,又狠狠地扇了大金國另一記響亮的耳光,人家肯善罷甘休才怪!所以這麼做無疑是在自找麻煩,把戰火引向好不容易才通過種種卑劣手段獲取了部分民眾的三州之地。

既然不能回撤,那就幹脆揮軍北上繼續跑到大金國的腹地去瞎折騰唄!這確實是完顏承暉最害怕的事,可魚寒有膽子這麼說卻並不代表就有膽子在並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就這麼做。因為那樣無疑是拋棄了僅有的一塊根據地,將已經無兵可用的三州之地拱手送還給大金國,還順道付出朱熹和上官倩妤等人做為利息。所以他們必須繼續釘在這裏,牢牢地吸引住完顏承暉所率的金國大軍,讓他投鼠忌器不敢輕易分兵攻打萊州等地從而逼得魚寒狗急跳牆。

跑是肯定沒膽子跑的,踞城而守的時候又不按照傳統且最有利的應對之策而是選擇了被動挨打,原因也隻有一個。大金國人多地廣的,十萬鐵騎的損失是會讓人心疼卻並不足以要命,今天收拾掉了完顏承暉這十萬精銳,人家明天說不定就能夠湊出一百萬烏合之眾,即便是再遭受失敗人家不也還可以幹脆撕破臉皮舉國來犯?而魚寒這混蛋敢和大金國這樣拚消耗嗎?要知道他手底下可就那幾萬兵痞,那可真是打一個少一個的!

等,是表麵上成竹在胸還是不是會與身邊之人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卻是內心較急如焚的魚寒做必須做出的選擇。隻有等到一個最合適發起反擊的機會,他才有可能在辛棄疾等人的幫助之下將部隊的傷亡降到最低,以便能夠保存足夠的實力應付接下來更殘酷的戰爭。但就如同他的對手完顏承暉說得那樣,這個等待的過程或許不會太過漫長,因為魚寒能夠用來減少傷亡並阻擋敵兵的安丘城牆已經不堪重負,在金軍兩百餘門紅夷大炮的連續轟擊之下開始變得搖搖欲墜。

安丘城牆坍塌之日,便是兩軍決戰之時。不管交戰雙方是否願意,他們都非常清楚是看到了這個事實。而準備的似乎更充分的完顏承暉顯然是在有意加快這個過程,當大金國的太子殿下親臨前線督戰,當從莒州、益都府等地緊急抽調的糧草軍械以及數萬輔兵抵達戰場之後,他已經可以放手而為,采用更為猛烈的攻勢讓對麵那個小混蛋要麼蹲在城裏被砸成肉餅要麼就趕緊率軍出來挨揍。

“轟……”隨著一聲足以震天動地的巨大響聲傳出,激起的漫天塵土直衝雲霄,由大金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采用最嚴格標準打造出來的安丘城牆終於頂不住大金國強大的炮火而轟然倒塌,露出了足有兩三百步寬的巨大豁口。

戰機!等待了足足有十天,耗費了最少數十萬貫錢財所創造出來的戰機終於出現!大金國太子殿下因為而麵露喜色,統帥數萬鐵騎的大金國未來名臣也是如釋重負。因為他們都很清楚,這個豁口的出現意味著戰爭即將結束,大金國又將一如既往地迎來輝煌勝利。或許在接下來就將要進行的短兵相接中會付出比以往更加巨大的傷亡,卻也不可能改變那個早已注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