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利益與風險共存,堪稱大逆不道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但真正的最大受益者卻並非是暫時放下芥蒂進行合作的敵對雙方。這事聽起來是有那麼些不可思議,卻又非常真實地發生著。隻因這個時代在南方還有個大宋王朝,金國的內亂對於矢誌中興的孝宗皇帝來說絕對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宴,若是利用好了即便不能把那個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叔叔”給徹底收拾掉,也絕對能夠一雪前恥。
完顏允恭知道這個道理,初時感到困惑的朱元璋和鐵木真憑借著過人天賦也很快在得到提示之後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之處。但讓他們所有人都感到不解的是,依著魚寒那不肯吃虧的混蛋性子,為什麼要去做這種明顯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蠢事?要知道,即便魚寒是從數百年後跑步而來的混蛋,想要憑借區區三州之地就在君臣同心戮力的大金國和迅速擺脫束縛的大宋之間夾縫求存,同樣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功希望!
顏麵盡失的大金國不會遺忘魚寒帶給他們的羞辱,華夏正統的大宋也會記得這個小混蛋曾經抗旨不尊的事實,所以一旦這兩個強大的帝國騰出手來,怕是沒誰會給登萊及寧海三州的軍民什麼好臉色!大金國出兵剿賊或者大宋興師平叛,這不是什麼猜想而是在將來肯定需要麵對的事實!所以在旁人看來,魚寒對昌樂城圍而不攻還答應幫著完顏允恭消除繼位隱患,純粹就是在把自己往絕路上趕。
想不通這其中緣由的大有人在,卻並不包括那個最近成天都在苦笑的辛大俠。或許在這個時候也隻有辛棄疾的心中最清楚,魚寒甘於冒著巨大的風險去做這種蠢事其實是為了能夠徹底整合麾下勢力。因為無論是迂腐地堅持著綱常倫理的朱熹,還是矢誌報仇雪恥收複失地的辛大俠本人,甚至是包括公孫翕屠那個正變得沒羞沒臊的大宋前武舉人,他們雖然選擇了陪著魚寒一起胡鬧卻依舊對大宋有著難以割舍的依賴!
僅憑魚寒一己之力,根本不可真正做到逆天而為,所以他需要幫手需要有人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他出謀劃策,可偏偏他身邊的這些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別的想法,這種辛棄疾要求將此戰繳獲的紅夷大炮送給大宋就可見一斑。忽悠了這麼多年也還是未能徹底獲得認可,又不能夠使用暴力手段進行逼迫,魚寒能夠做的也就隻有豁出去賭一把,賭大宋官家有沒有沒膽子收下這份厚禮!
如果孝宗皇帝抓住了這次機會,率領著大宋朝的有識之士開始了整個帝國的複興,魚寒或許隻能躲在某個角落裏黯然神傷長籲短歎,也或許會隨著大金國的迅速衰落而被一同掩埋在曆史的塵埃當中。但如果大宋君臣再一次做出了令人失望的舉動,這個小混蛋將擁有一批真正能夠做到同心同德的夥伴,就可以徹底爆發出所有潛力然後毫無顧忌地去試著逆天改命。
一場豪賭,或是全勝或是完敗,沒有第三種可能的出現。而辛棄疾雖然已經猜到了魚寒的真實用意,卻並沒有對此發表任何屬於自己的意見。因為他的內心中也充滿了渴望,渴望那個或許會讓他徹底絕望也或許會為之欣喜若狂的結局出現。很是糾結,既想看到大宋朝廷得到重生,又不忍看到身邊小友身陷險境,所以他現在隻能是報以苦笑。
“借酒澆愁愁更愁,二位先生博學多才,難道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等待了兩個月的結局已經出現,卻並非是辛棄疾所希望的那樣!大宋朝廷再一次證實了“南宋北宋無所不送”的後世傳言並非杜撰,但在魚寒的臉上依舊看不到任何笑容。
“怎麼?汝這豎子可是要在陰謀得逞之後,來看吾等的笑話?”留守牟平,負責幫助上官倩妤籌備另一件大事的朱熹來了,為了能夠讓他心中那最後一點希望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燒而來。結果卻是畢生的信念在這一刻徹底崩塌,感到無所適從的他隻剩下了陪著辛棄疾一起買醉的心情。毫不客氣地訓斥著,隻因他害怕在這個時候看到魚寒。
“小友怕是早已料到了這種結局吧?卻為何要對辛某苦苦相逼?”烈酒下肚,辛棄疾的麵色更顯淒涼。他無法相信,原本希望能夠為之效命的大宋朝廷會做出如此荒唐的決定,將兩百餘門繳獲的紅夷大炮又送還給了大金國!
可悲可歎的決定?不,絕不是!大宋官家這麼做是有苦衷的!因為他頭上還有個渴望能夠壽終正寢的太上皇,也因為他的身邊還有一大票心中充滿各種顧忌正沉迷於歌舞升平的朝廷重臣,更因為每年耗費稅收十之六七的大宋百萬雄師正在忙著挑選出另一位能歌善舞且能征善戰的女中豪傑實在沒空揮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