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太上皇既然已經做出了通過談判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處理決定,就連官家都不敢提出任何反對意見,朝臣當然也更不可能在此時做出任何具有欺君罔上嫌疑的舉動。所以這接下來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應該很是簡單,隻需要量力而為遵循大宋朝的傳統定下一個能夠被輕易接受的底線,然後再派出那麼幾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前去與來犯之敵磨磨嘴皮子順便送錢送地也就差不多。
至於這出使的人選問題麼,若是同樣依照大宋朝的慣例,那也根本不是任何問題。別看這種與敵人簽訂城下之盟的行為在其它任何朝代都可能為人所詬病,但在大宋朝還真就不缺少自告奮勇的朝廷忠臣。畢竟這種事若成了,就足以成就力挽狂瀾的千古美名,而即便是失敗也還能為自己那一大家子謀個不錯的出路。隻不過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最終卻還是引發了朝臣們的激烈爭論。
爭吵的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魚寒身為欽宗近侍後裔具有漢家血統,前些年又是大宋朝廷委任的官員並且還在武舉場上混到過功名,所以他怎麼算都還隻是個家賊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外敵。雖然傳說中心高氣傲的大宋君臣沒人敢像數百年後把持金國餘孽朝政的某個雜交葉赫族老太婆那樣吼出“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混帳話,但再怎麼說向一個亂臣賊子低下高貴的頭顱也沒向異族卑躬屈膝那樣顯得威風不是?所以,這本是人人爭先的倒黴差使,還真就不太容易找到合適人選。
最不該出問題的方麵偏偏就出了問題,更要命的是這個時候還真就不能允許出現這樣的問題,隻因魚寒又開始瞎折騰了!艮山門附近的禦酒庫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扔進了幾個震天雷進而引發了大火,這不算個事!要知道大宋朝廷家大業大又富甲天下,哪一次按照慣例送給敵寇的財富不是一個天文數字?還能在乎區區一個酒窖?等哪天官家抽出空來頒布一道旨意,要不了多大一會功夫就可以重建,說不定還會修建得更加堅固並且囤積更多更優質的美酒!
兩艘敵軍戰艦在眾目睽睽之下逆錢塘江而上,炮口直指臨安嘉會門,這讓人聽了卻是會冒一身冷汗。但要說此舉會具有多大的威懾力,那也確實存在著不少可供商榷的與敵。畢竟這臨安城雖是大宋朝廷的臨時行在,可這城牆也不是用爛泥堆砌而成,即便是魚寒掌握著超越時代數百年的先進武器,想要順利摧毀嘉會門也並非一時半會兒就能辦到的。
可那小混蛋下令把太上皇用來逃命的豪華遠洋艦船給砸穿了兩艘,這又是個什麼意思?虧得他還在大宋為官多年,難道他就不明白朝廷做事得有一套非常嚴謹得的規矩嗎?難道他就不知道大宋朝廷已經做出了議和的決定?難道他就不能稍微有點耐心嗎?
一連串的疑問,似乎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無法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在收到魚寒所發出的最後通牒,得知那混蛋居然決定每個時辰摧毀一艘價值連城的豪華遠洋艦船卻又表示出了與朝廷進行和談的意願之後,大宋君臣沒有再表現出絲毫的猶豫。停止了無謂的爭吵,極其難得地放棄了所有分歧向孝宗皇帝推薦了一位朝廷重臣前去負責把那個無法無天的混蛋給糊弄得滾回北地去繼續瞎折騰。
當然了,有些時候能夠臨危授命其實並不是一種榮幸,說不定也就是被扔出去惡心對手的倒黴蛋。不過這沒關係,反正此次被眾臣所推舉出來替大宋朝廷與那很可能已淪為金國走狗的亂臣賊子展開和談的那位其家族就有著替孝宗皇帝背黑鍋的光榮傳統,想來做這事也應該是輕車熟路不會產生多大的怨言。當然了,即便是有什麼意見那也得憋在心裏,否則朝臣們的口誅筆伐真不是說著玩的!
湯思退是大宋為數不多在罷官免職之後還能獲得官家特旨親批以國禮葬之的一代賢臣,而做為他的寶貝兒子,現任兵部尚書湯碩表現得也是可圈可點。就這麼一位在前次金軍犯境過程當中無比準確地領會到官家意圖,成功地給吳拱的戰時指揮添了不少亂,還捎帶著遏製了嶽雷試圖通過戰功而重塑嶽家軍輝煌的青年才俊,若是不能獲得竭力推舉,豈不是顯得大宋朝堂之上太過那啥了一點?
精挑細選出了代表朝廷的使節,而為了能讓湯碩放下所有的顧慮,孝宗皇帝甚至還與其密談近兩個時辰做出了某些無法為外人所探知的承諾。但如果這位大宋朝的後起之秀與那位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在此前有過對付混蛋的經驗,或許會為他們的這個決定感到有那麼點後悔。
“湯大人,多年不見,您這身子骨還是那麼的硬朗!”一次非常瘋狂的軍事冒險,不管是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還是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魚寒都從未露出過半分擔憂的情緒。但實際上,自從前兩天展開了對臨安城的炮擊開始,這小混蛋就因為身處大宋水師重重圍困當中而連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直到得知了湯碩出使的確切消息之後才終於敢放下些許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