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賢臣主政(1 / 2)

“賢弟,俺瞅你平日裏倒也算得上是機靈,怎地這次就犯傻把那老禍害給弄了回來,還將那一大家子給扔到了軍中?”魚寒率軍南下突襲臨安府著實把大宋君臣嚇得不輕,不過這並未影響到從牟平經海路走私琉璃製品到大宋的買賣,前兩天才剛從南方又給運回好幾船糧草的淩文佑顯然是沒心情在這炎炎夏日裏瞎溜達,幹脆就扯著同樣閑得有些無聊的混蛋兄弟一同歪坐在樹蔭之下、嘬著采用硝石法製得的冰棍享受這難得的清涼,也順便靠著及其無恥地背後非議他人打發無聊時間。

沒錯,就是背後非議,畢竟淩文佑雖說是皮厚肉糙卻也實在沒膽子去麵對那幾位的怒火。隻因能夠在牟平城內被成為老禍害的也就隻有那麼一位,曾經代表大宋出使金國求和都還不忘順道打探人家軍情,做事極不地道來了牟平之後更是沒把自己當外人,成天就知道拿著雞毛當令箭除了軍務之外啥都要過問一句的大宋觀文殿學士洪適,那可是連朱熹見了都得禮遇三分的大人物。

朱熹一直在避免與洪適產生衝突,除了這個改變了原有人生軌跡做出了些許離經叛道之類破事的當世大儒會在對方的浩然正氣之下感到有些心虛,還在於那老家夥實在是太能瞎掰!既要帶領那些從臨安一同北上的青年才俊幫忙打理地方事務,又要盡心竭力讓魚寒治下的五州之地避免過早出現大宋境內的某些陋習,誰也不知道那個整天忙的個腳不沾地的老家夥哪來那麼多的精力來對著那些不小心招惹到他的倒黴蛋念叨上好幾天!試想一下,就連那個最擅長用大道理糊弄人的榆木腦袋都被折騰得畏之如蛇蠍了,就淩文佑這種胸無點墨的混蛋,能不見了就趕緊退避三舍繞道而走麼?

洪適不好惹,惹了就得做好連續幾天別想耳根子清靜甚至很可能會被念叨得揮刀自盡的準備,這早已是牟平城內所有人在暗地裏達成的共識,別說是淩文佑就算比他還無恥的魚寒都不敢輕易去招惹那老家夥,所以洪適會在背後遭到非議,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至於讓這財迷頗為忌憚的那一大家子麼,熟悉的人也基本上都知道那肯定指的是嶽飛家眷!

莫名其妙地就被塞進了北上的隊伍當中,到現在為止就連試圖打消魚寒疑慮的趙愷那老實孩子也沒能徹底解釋清楚孝宗皇帝此舉到底有何用意。但出於對嶽飛的尊重,以及嶽家後人確實是文武兼備被扔給辛大俠代為“照顧”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才幹更是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再加上他們雖出身將門卻已經承受過太多不公平的待遇而養成了一種非常謙遜非常讓人感覺親切的處世態度,所以除了淩文佑之外還真沒誰會用另類的眼光看待他們。

而淩文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與眾不同的觀點,那主要還是因為他腦子有毛病自找的!嶽飛既然被後世主流觀點當作是千古忠義的代表,其家眷對於大宋朝廷的忠誠當然也是毋庸置疑。可誰讓某個財迷就是不信邪,非要證明自家混蛋兄弟的疑慮純屬是杞人憂天,非得要跑去勸說以嶽雷為首的那一大家子跟著他們一起胡鬧並且與大宋朝廷分道揚鑣呢?就這種連魚寒和朱熹等人都不敢做的事,淩文佑去做了,還能不是自討沒趣被人扔到了房頂上去等待救援?

“他們又鬧出了什麼動靜?”既然後人已經證明了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既然魚寒無法保證他所知道的某些後世觀點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強行灌輸給宋代民眾,所以除了上官倩妤正在負責實施的那件與這個時代顯得格格不入的事情嚴禁他人妄加幹涉之外,他當然也樂得在提出部分要求之後就將所有具體事務交給身邊那些被糊弄來的千古名人自行處理。

平日裏除了固定地去工坊看看那些在大宋境內絕對算不上能工巧匠,卻恰恰因為隻擅長某個生產環節而最利於展開標準化作業流水線生產的工匠對於經過改進的工藝掌握得是否熟練之外,也就頂多是再抽空去各個辦公場所溜達一圈露個臉向那些忙得個昏天黑地的官吏們證明自己的存在。魚寒這個名義上的山東東路五州之地掌權者,反倒是對治下具體事務最為陌生,自然也就有些不太了解洪適和嶽家後人到底做出了些什麼讓淩文佑感到憤慨的舉動。

“還能有啥?那老禍害也不知是發的哪門子神經,居然要為兄的把這幾年來所有賬目給找出來供他審查……”魚寒身邊缺人,所以除了軍隊方麵因為獲得辛棄疾的幫助而稍微顯得正規點以外,其它事務在以前都是采用的粗放式管理,任何事關錢財方麵的事也一直都是淩文佑在負責打理。可別看這財迷視財如命,但坑自己家混蛋兄弟的事也是從未做過甚至都沒有興起過那種念頭,如今洪適突然提出來要查他的帳,這種極端的不信任表現豈能不令他倍感羞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