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0年中,一個偉大的“中國夢”正在變為現實,從衝破舊規則、舊體製開始,到創立新世界,創立新規則為止,這其中的變化就是我們對規律的洞察,對控製權的掌握,當我們嚐試著用他人還不了解的概念與技術進入市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對新市場的創造。
手握規律,我們可能在一夜之間超越平凡而成功,也可能因為狂熱與誘惑而一敗塗地,然而無論怎樣,我們注定會越來越熟練。
(1)大時代規律:觀念整合,商業文明攀升全新高度
有關德隆帝國的覆滅,我們可以找出無數的理由與原因,更可以輕易地將敗局歸結為企業家的野心與不擇手段,對於其他有相似境遇的企業,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結論給它們的故事添上注腳,但最根本的理由隻有一條:
按照市場經濟法則運行的企業,和按照計劃經濟法則組織的經濟秩序,存在著絕對的衝突。
主題介紹:畸形的新觀念——沒有節製的大遊戲——大一統文化——崇尚征服的商業文明
1.1:畸形的新觀念
在今天的世界經濟中,無視中國的人幾乎已經消失了。
在未來的十年中,對於全世界來說,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與一個強大的中國相處。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並不需要諱莫如深,事實上,以中國國土之廣,人口基數之大,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本來隻是個時間問題而已,比起這一點來,我們所需要解讀的,是一個更加迫切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有沒有到自己尋找方向的時刻?
毫無疑問的是,在未來的競爭中,國家也好、企業也罷,其財富增長的方式都不再源於自然資源,而是來自人的智力能量,來自於新觀念促發的新模式。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在過去的工業時代、大生產時代中,我們可以以能源、人力、物耗等方麵的投入,來換取經濟利益的回報,在這一點上,中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我們知道,可用的資源是有限的,即使是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勞動力資源,也會麵臨著過度使用的極限,這樣一來,以投入為推動力的經濟增長模式,在經曆了一個原始的資本積累過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遭遇到狹長的瓶頸,於是,收益的邊際效應開始靜悄悄地發揮作用。
這樣的設想並非捕風捉影,我們身邊的日本就是如此,在資源型工業方麵,國土狹小的它無論如何,都無法和中國、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相抗衡的,而這就要求日本必須從成功的傳統模式中轉型。
同樣的,我們也麵臨著這樣的問題,過度依賴投入的經濟增長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平麵化,縱觀中國的規模企業,很難找到哪一家真正形成了精細的財富創造模式,而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盡早擺脫舊觀念的桎梏,尋找出一條財富創造的新道路來。
另一方麵,一部分富有前瞻性的企業家,也早已發現了這一問題。
在這些企業家們看來,中國企業必須找到未來的獲利來源,他們甚至意識到了利潤不僅僅來自於一個成本更低的好產品,更要來自於企業自身的實力。
這是一個幾乎不需要論證的邏輯,更是一條連大學生都能理解的經濟學法則,觀念需要整合,產業需要重組,似乎是我們長久以來所共知的常識。
然而,由於一條或幾條隱性規律的作用,使得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被扭曲成了極近複雜的麵目,由此而生的新觀念也呈現出畸形的形態。
在過去十年的中國商業界,眾多苦心經營的企業家,似乎在一瞬間迷失了方向,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都開始沉迷於資本運作所帶來的成長快感之中,卻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靠得住的盈利途徑。
於是,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見證了許多神話般的崛起,同時也聽聞了更多商業帝國轟然坍塌的巨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