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線的實戰應用
1.趨勢線的運用
(1)趨勢線的應用法則之一。
在上升行情中,股價回落到上升趨勢線附近獲得支撐,股價可能反轉向上;而在下跌行情中,股價反彈到下跌趨勢線附近將受到阻力,股價可能再次回落。也就是說:在上升趨勢線的觸點附近將形成支撐位,而在下跌趨勢線的觸點附近將形成阻力位。
(2)趨勢線的應用法則之二。
如果下跌趨勢線維持時間較長,而且股價的跌幅較大時,股價放理突破趨勢線,是下跌趨勢開始反轉的信號。該法則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
①下跌趨勢線維持的時間較長。
②股價的跌幅較大。
③股價向上突破下跌趨勢線時一般都呈現出放量的狀態。
趨勢線的應用法則之二在實戰應用中要注意的是:所確認的反轉突破點與下跌趨勢線的幅度不能過大。一般不能超過5%。否則,這個突破的高度和可靠性是要大打折扣的。
(3)趨勢線的應用法則之三。
股價突破趨勢線時,如果將原來的趨勢線將成為支撐或者壓力,股價經常會反彈或者回落。該法則也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需要我們注意:
①隻適用於上升或者下跌趨勢;對於橫向趨勢沒有指導意義。
②原來的趨勢線被確認有效突破時,該法則才可以適用。
③與原來的趨勢線作用性質將成為反向對應,即:支撐變阻力,阻力變支撐。
(4)趨勢線的應用法則之四。
在上升行情初期,趨勢線的斜率往往較大,回落跌破原趨勢線時,通常會再沿著較緩和的趨勢線上升,原趨勢線將形成阻力,當股價跌破第二條修正趨勢線時,行情將反轉。該法則也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
①股價總是沿著新的趨勢線運行。
②原有的趨勢線將形成阻力。
③第二條修正趨勢線被有效擊穿時行情將反轉。
2.趨勢線運行中應注意的內容
正確而有效的趨勢線應該是:
(1)確認趨勢確實存在。也就是,在上升趨勢中,必須確認依次上升的低點;在下降趨勢中,必須確認出兩個依次下降的高點,連接兩個點的直線才是趨勢線。
(2)畫出的直線被觸及的次數越多,趨勢線才越有效。
(3)趨勢線延續的時間越長,越具有有效性。
(4)趨勢線過平或徒起支撐和壓力的作用都不明顯,一般來說,30~60度的趨勢線最具有技術意義。
(5)從作用來看,趨勢線對股價今後的變動起約束作用,使股價總保持在這條趨勢線的上方(上升趨勢線)或下降(趨勢線),實際上就是起支撐和壓力的作用。一旦趨勢線被突破,股價的走勢將是反方向的。越重要和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其走勢轉向的信號越強烈。被突破的是支撐線將轉為壓力作用,原來的壓力線將起支撐作用。
永不相交的軌道線
軌道線與趨勢線的比較
軌道線與趨勢線不同,投資者在看盤應用中要大盤中體會軌道線與趨勢線的聯係與區別。
1.軌道線與趨勢線的不同
(1)趨勢線。
由上節我們可以得知,趨勢線是衡量價格的趨勢的,由趨勢線的方向可以明確地看出股價的趨勢。
並且也由前一小節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升趨勢線起支撐作用,下降趨勢線起壓力作用,也就是說,上升趨勢線是支撐線的一種,下降趨勢線是壓力線的一種。
從圖上我們很容易畫出趨勢線,這並不意味著趨勢線已經被我們掌握了。我們畫出一條直線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研。
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畫出的這條直線是否具有使用的價值,以這條線作為我們今後預測股市的參考是否具有很高的準確性?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用各種方法畫出的趨勢線進行挑選評判,最終保留一個確實有效的趨勢線的問題。也就是對趨勢線進行篩選,去掉無用的,保留有用的。
要得到一條真正起作用的趨勢線,要經多方麵的驗證才能最終確認,不合條件的一般應予以刪除。首先,必須確實有趨勢存在。也就是說,在上升趨勢中,必須確認出兩個依次上升的低點;在下降趨勢中,必須確認兩個依次下降的高點,才能確認趨勢的存在,連接兩個點的直線才有可能成為趨勢線。第二,畫出直線後,還應得到第三個點的驗證才能確認這條趨勢線是有效的。一般說來,所畫出的直線被觸及的次數越多,其作為趨勢線的有效性越被得到確認,用它進行預測越準確有效。另外,這條直線延續的時間越長,這條直線越具有有效性。
一條趨勢線一經認可,下一個問題就是:怎樣使用這條趨勢線來進行對股價的預測工作?一般來說,趨勢線有兩種作用:
①對股價今後的變動起約束作用。使股價總保持在這條趨勢線的上方(上升趨勢線)或下方(下降趨勢線)。實際上,就是起支撐和壓力作用。
②趨勢線被突破後,就說明股價下一步的趨勢將要反向。越重要越有效的趨勢線被突破,其轉勢的信號越強烈。被突破後的趨勢線原來所起的支撐和壓力作用,現在將相互變更顏色,即原來是支撐線的,現在將起壓力作用,原來是壓力線的現在將起支撐作用。
(2)軌道線。
軌道線又稱通道線或管道線,是基於趨勢線的一種方法。在已經得到了趨勢線後,通過第一個峰和穀可以作出這條趨勢線的平行線,這條平行線就是軌道線。
兩條平行線組成一軌道,這就是常說的上升和下降軌道。軌道的作用是限製股價的變動範圍,讓它不能變得太離譜。一個軌道一旦得到確認,那麼價格將在這個通道裏變動。如果有對上麵的或下麵的直線的突破,這意味著將有一個大的變化。
與突破趨勢線不同,對軌道線的突破並不是趨勢反向的開始,而是趨勢加速的開始。即原來的趨勢線的斜率將會增加,趨勢線的方向將會更加陡峭。
同趨勢線一樣,軌道線也有是否被確認的問題。股價的位置如果的確得到支撐或受到壓力而在此掉頭,並一直走到趨勢線上,那麼這條軌道線就可以被認可了。當然,軌道線被觸及的次數越多,延續的時間越長其被認可程度和其重要性就越高。
軌道線的另一個作用是提出趨勢轉向的警報。如果在一次波動中未觸及到軌道線,離得很遠就開始掉頭,這往往是趨勢將要改變的信號。它說明,市場已經沒有力量繼續維持原有的上升和下降的規模了。
軌道線和趨勢線是相互合作的一對。很顯然,先有趨勢線,後有軌道線。趨勢線比軌道線重要得多。趨勢線可以獨立存在,而軌道線則不能。
2.對軌道線的畫法與詳解
畫軌道線(以上升軌道為例)的步驟如下:
如何畫趨勢線和軌道線第一步,找到兩個低點(圖中的A、B),將A點和B點連在一起,畫出上升趨勢線(如果是一條下降趨勢線,則找出兩個高點)。這一步驟與趨勢線的畫法一樣。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軌道線依賴於趨勢線。
第二步,找出一波行情中的高點(圖中的C點),以上升趨勢線為基本線,向上做一條通過C點的平行線(如果是一條下降趨勢線,則向下做平行線)。圖中的實線和虛線構成了軌道線(其中實線就是上升趨勢線)。
經過上述兩個步驟,軌道線就這樣畫成了。這條軌道線畫出後,投資者在K線圖上不僅能清晰地看到股價的運行趨勢和方向,看到股價波動的通道是上升通道還是下降通道,同時也能看到限製股價變動範圍的管道。軌道線,亦稱通道線或管道線。
軌道線是基於趨勢線的一種方法,先有趨勢線,後有軌道線,從這一層麵上說,趨勢線比軌道線重要得多。同時,軌道線和趨勢線是相互合作的一對,軌道線雖沒有趨勢線重要和可靠,但是,軌道線也有其獨特的作用。
(1)軌道線比單一趨勢線更能全麵地體現出股價運行的通道。
(2)軌道線能監控股價波動的常態空間,限製了股價的變動範圍,讓股價的變動“循規蹈矩”,不能變得太離譜。
(3)軌道線會拉響趨勢轉向的警報。如果在一次波動中未能觸及到軌道線的上軌或下軌,離得很遠就開始掉頭,這往往是趨勢將要改變的信號。它說明,市場已經沒有力量繼續維持原有的上升或下降的通道了。
(4)軌道線的角度能為不同理念的投資者提供很好的操作依據。以上升通道的角度為例,可分為小於30度,處於30~60度,大於60度。中線投資者更傾向於選擇30~60度的震蕩穩步攀升的上升通道;短線投資者追求的是能夠即將形成或已形成大於60度角的急速飆漲的上升通道。
從軌道線的畫法和作用可以看出,軌道線具有趨勢線的基本特征,同時由於上下軌道線的限製,能揭示出一定階段股價的運行空間。這種既能反映股價運行趨勢,又能兼顧股價變動空間,是一種難得的技術分析方法,是一種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所有這些,都是以一條準確無誤的軌道線存在為前提的。一條準確無誤的軌道線應該是,股價在受到支撐後,若能接觸軌道線並且能夠返回,那麼通道線就被認為是存在的;股價在受到壓力後,若能接觸通道線並且能夠返回,那麼通道線就被認為是存在的。當然,軌道線被觸及的次數越多,延續的時間越長,其被認可程度和其重要性就越高。一個軌道一旦得到確認,那麼股價將在這個軌道裏變動,一般不容易改變。
突破軌道線
任何一隻股票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都有啟動角度、加速角度和減速角度。當一隻股票經過熊市的洗禮,從高位跌入相對的低位,價值投資會凸現。此時,主力開始一係列的運作,在K線圖上會留下明顯的吸籌痕跡。主力不斷的低吸高拋,上升時放量,下降時縮量,始終把股價控製在一個上下波動幅度不大的箱體內,這個箱體可以看做是有啟動角度的軌道線。
當主力吸籌完畢,開始拉升股價,想方設法讓股價迅速脫離成本區,這在K線圖上形成有加速角度的軌道線。由於猛烈的拉升,主力的初衷目的已經達到,這是會出現減速的動作,形成有減速角度的軌道線。主力就這樣運用啟動角度,轉到加速角度,再到加速角度,再啟動,再加速,直至把股價推到天價的位置。然後開始進行一係列出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會在K線圖上留下經典的有啟動角度的下降軌道線、有加速角度的下降軌道線、有減速角度的下降軌道線(如所示)。從圖中明顯地顯示,突破軌道線與突破趨勢線不同,對軌道線的突破並不是趨勢反向的開始,而是趨勢加速的開始。即原來的趨勢線的斜率將會增加,趨勢線的方向將會變得更加陡峭。
至於軌道線的突破有效與否,主要依據如下:
(1)當股價上破下降阻力線時,必須要有大成交量配合,但向下突破支撐線則不必,以缺口形式完成的突破常常異常有力的。
(2)當股價突破關鍵點位後,在後來幾天的行情中,2~3天都沒有返回到關鍵點位上麵或者下麵,那麼突破可以基本確認。
(3)突破的幅度一般來說要達到3%,也就是說價位偏離了關鍵點價位上下3%,突破幅度越大突破越有效。
軌道線的啟動角度、加速角度、減速角度4.2.3如何運用軌道線分析1.頂部和底部的判斷當股票形成明確的趨勢後,都會形成上升軌道線或下跌軌道線。顯然,想要擺脫原有的運行趨勢,就必須要突破軌道線。突破上升軌道線的下軌,往往會形成頭部,突破下跌軌道線的上軌才有可能形成底部,所以投資者在頂部出貨或吸納時首先要注意股價對軌道線的突破。
2.軌道線角度的使用
使用軌道線時,必須注意角度的變化。若軌道線運行斜率超過45度,說明運行力度很強,即便軌道線被突破,經過整理後仍會沿原方向運行;若軌道線斜率是30度左右的角度,一旦軌道線被突破就會改變運行方向。特別是軌道線先以大斜率運行後經過整理,又以小斜率運行,那麼小斜率的軌道一旦被有效突破,必然發生行情反轉。
3.軌道線多周期組合
使用軌道線進行分析應當注意多周期結合,也就是說,投資者不僅要對日K線進行分析,還必須同時注意周K線和月K線分析,並應以月K線出現下跌,仍舊可以吸納,而日軌道線和周軌道線組合也是同樣道理。但應重點指出的是,周、越軌道線一般應根據上下影線的連線構成。
短兵相接的支撐線和壓力線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不同形態
支撐,顧名思義,是股價沿著某個方向波動時支持股價上升的一種動力。換言之,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會遇到較強的上升力量,這種較強的上升力量阻礙了股價的進一步下跌,使股價在此區域較難跌破,此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回升。如果在此區域畫出一條水平直線,就可以得到一條支撐線,又稱抵抗線,反之,阻力區刻畫出壓力線。
支撐線和壓力線往往是多空戰鬥最為激烈的地方,是多空雙方必爭之地。多空雙方各自擁有一條防線,像棋盤中的楚河漢界一樣。不同趨勢下的支撐和壓力具體形式圖見點為支撐點。下降趨勢反作用的最低點為支撐點,支撐點代表下降趨勢的停頓。壓力點會不斷地被突破。水平趨勢末期會選擇對支撐點或壓力點進行突破。支撐點會不斷地被突破。上升趨勢要持續,每個支撐位就必須高過前一個支撐位,如果不能突破前一個壓力位,是市場反轉的一個強力信號。水平趨勢要持續,每個支撐位就必須等價於前一個支撐位,每個壓力位必須等價於前一個壓力位。如果能突破前一個壓力位或能擊穿前一個的支撐位時,是市場新趨勢產生的一個強力信號。下降趨勢要持續,每個壓力位就必須低於前一個壓力位,如果不能擊穿前一個的支撐位時,是市場反轉的一個強力信號。支撐和壓力一旦被穿越的話則可能會產生“角色相互”的現象。支撐和壓力一旦被穿越的話則可能會產生“角色相互”的現象。支撐和壓力一旦被穿越的話則可能會產生“角色相互”的現象。在支撐區和壓力區交易時間越長,成交量越活躍,這說明買賣雙方都在盡力而為;則該區域就成為很重要的一個戰略點。
支撐線與壓力線在大盤分析時的具體應用
如果趨勢已經確認了,而且我們打算采取行動。例如我們已經認識到大牛市的來臨,那麼自然打算入市,這時就有選擇入市時機的問題了。我們總是希望在漲勢的中途回落的最低點買入,這個回落的低點在哪裏呢?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答案,但是支撐線和壓力線會給我們以一定的幫助。
如前所述,支撐線(surportline)又稱為抵抗線。當股價跌到某個價位附近時,股價停止下跌,甚至有可能還有回升,這是因為多方在此買入造成的。支撐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股價繼續下跌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下跌的價值就是支撐線所在的位置。
壓力線(resistanceline)又稱為阻力線。當股價上漲到某價位附近時,股價會停止上漲,甚至回落,這是因為空方在此拋出造成的。壓力線起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作用。這個起著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繼續上升的價值就是壓力線所在的位置。
有些人往往產生這樣的誤解,認為隻有在下跌行情中才有支撐線,隻有在上升行情中才有壓力線。其實,在下跌行情中也有壓力線,在上升行情中也有支撐線。但是由於在下跌行情中人們最注重的是跌到什麼地方是個頭,這樣關心支撐線就多一些;在上升行情中人們更注重漲到什麼地方是個頭,所以關心壓力線多一些。
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支撐線和壓力線會阻止或暫時阻止股價向一個方向繼續運動。我們知道股價的變動是有趨勢的,要維持這種趨勢,保持原來的變動方向,就必須衝破阻止其繼續向前的障礙。比如說,要維持下跌行情,就必須突破支撐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低點;要維持上升行情,就必須突破上升的壓力線的阻力和幹擾,創造出新的高點。由此可見,支撐線和壓力線遲早會有被突破的可能,它們不足以長久地阻止股價保持原來的變動方向。隻不過是使之暫時停頓而已。
同時,支撐線和壓力線又有徹底阻止股價按原方向變動的可能。當一個趨勢終結了或者說到頭了,它就不可能創出新的低價和新的高價,這樣支撐線和壓力線就顯得異常重要,是取得巨大利益的重要位置。
上升趨勢中,如果下一次股價未創出新高,即未突破壓力線,這個上升趨勢就已經處在很關鍵的位置了,如果再往後的股價又向下突破了這個上升趨勢的支撐線,這就產生了一個趨勢有變的很強烈的警告信號,通常這意味著,這一輪上升趨勢已經結束,下一步的走向是向下跌的過程。
同樣,在下降趨勢中,如果下次股價未創新低,即未突破支撐線,這個下降趨勢就已經處於很關鍵的位置,如果下一步股價向上突破了這個下降趨勢的壓力線,這就發出了這個下降趨勢將要結束的強烈的信號,股價的下一步將是上升的趨勢,其具體走勢如所示。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圖示4.3.3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化支撐線和壓力線主要是從人的心理因素方麵來加以考慮的,兩者的相互轉化也是從心理角度方麵考慮的。支撐線和壓力線之所以能起支撐和壓力作用,很大程度是由於心理因素方麵的原因,這就是支撐線和壓力線理論上的依據。當然,心理因素不是唯一的依據,還可以找到別的依據,如曆史會重複等,但心理因素是主要的理論依據。
一個市場是無外乎三種力量,多頭、空頭和旁觀。旁觀的又可分為持股的和持幣的。假設股價在一個支撐區域停留了一段後開始向上移動。在此支撐區買入股票的多頭們很肯定地認為自己對了,並對自己沒有多買入些而感到後悔。在支撐區賣出股票的空頭們這時也認識到自己弄錯了,他們希望股價再跌回他們的賣出區域時,將他們原來賣出的股票補回來。而旁觀者中的持股者的心情和多頭相似,持幣者的心情同空頭相似。無論是這四種人中的哪一種,都有買入股票成為多頭的願望。
正是由於這四種心態的人群決定要在下一個買入的時機買入,所以才使股價稍一回落就會受到大家的關心,他們會或早或晚地進入股市買入股票,這就使價格根本還未下降到原來的支撐位置,上述四個新的買進大軍自然又把價格推上去了。在該支撐區發生的交易越多,就說明越多的股票投資者在這個支撐區有切身利益,這個支撐區就越重要。
我們再假設股價在一個支撐位置獲得支撐後,停留了一段時間開始向下移動,而不是像前麵假設的那樣是向上移動。對於上升,由於每次回落都有更多的買入,因而產生新的支撐;而對於下降,跌破了該支撐,情況就截然相反。在該支撐區買入的多頭都意識到自己錯了,而沒有買入的或賣出的空頭都意識到自己對廠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他們都有拋出股票逃離目前市場的想法。一旦股價有些回升,尚未到達原來的支撐位,就會有一批股票拋壓出來,再次將股價壓低。
以上的分析過程對於壓力線也同樣適用,隻不過結論正好相反,其具體圖形如所示。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相互轉換如上所述,一個支撐如果被突破,那麼這個支撐將成為壓力;同理,一個壓力被突破,這個壓力將成為支撐。這說明支撐和壓力的角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改變的,條件是它被有效的足夠強大的股價變動突破。
支撐和壓力的相互轉化的重要依據是被突破,怎樣才能算被突破呢?用一個數字來嚴格區分突破和未突破是很困難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截然的分界線。
一般說來,穿過支撐線或壓力線越遠,突破的結論越正確,越值得我們相信,越讓我們認識到新的壓力線和支撐線。有幾個數字值得我們注意:3%,5%、10%和一些整數的價位。跌破這些數字,往往是我們改變看法的開始。3%,5%和10%是針對跌破支撐線或壓力線的幅度而言。3%,偏重於短線的支撐和壓力區域,10%偏重於長線的支撐和壓力區域,5%介於這兩者之間。整數價值主要是針對人的心理狀態而言,它更注重心理,而不是注重技術。4.99元與5.00元相差並不多,但4.99元給人的印象是跌破5元了,而5元還未跌破5元。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確認和修正
如前所述,每一個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確認都是靠人為進行的,主要依據是根據股價變動所畫出的圖表,這裏麵有很大的人為因素。
一般來說,一個支撐線或壓力線對當前時期影響的重要性有三個方麵的考慮:一是股價在這個區域停留的時間的長短;二是股價在這個區域伴隨的成交量大小;三是這個支撐區域或壓力區域發生的時間距離當前這個日期的遠近。很顯然,股價停留的時間越長,伴隨的成交量越大,離現在越近,則這個支撐或壓力區域對當前的影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