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那些大型而古老的圖書館或博物館裏,年代久遠的珍貴書籍紙張通常破爛不堪,陳舊殘缺。現在,英國倫敦大學可持續遺產中心的科研人員發現,保護它們的關鍵就隱藏在這些紙張的氣味之中。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新的“氣味檢測法”可以測算出古籍和曆史文獻的腐爛程度。書籍在“衰老”的過程中會散發出我們熟悉的“舊書氣味”,氣味檢測法的原理就是測算出揮發性有機複合物的含量。研究團隊把這種氣味形容為“混合了草本植物清香、濃鬱的芳香酸味和香草味的潮濕氣息”。
科研人員在《國際環境分析化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文章中說,這種檢測方法通過收集、辨別古籍紙張腐爛時散發出的化學物質,可以幫助圖書館和博物館保存各種珍貴古籍。
研究負責人馬蒂亞·斯特爾利奇博士解釋說,當他看到博物館技術人員的工作方式後,產生了研發新檢測手段的想法。他說:“我發現技術人員在判斷書籍保存情況時經常用鼻子聞紙張的氣味。因此我設想,如果僅靠紙張的氣味,再對散發出的物質進行分析就能確定書籍的腐爛程度,那將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
研究人員稱,揮發性複合物的具體成分“取決於紙張本身的原始材料、其他附加材料及其裝訂方式”。這種新檢測方式被命名為“材料降解原理法”。
通過這種方法,科研人員可以確定書籍釋放出哪些化學物質且不會對書籍造成損壞,其中使用的分析技術是氣體色譜法和質譜法,這樣就能隻需“聞”紙張的氣味並將不同的複合物區分開。
研究團隊對72套19世紀到20世紀的曆史文獻進行試驗,最終鎖定15種化合物作為指示紙張腐爛的“可信標誌”。通過測算出每種化合物的含量,可以找到反映每份文獻保存情況的“蛛絲馬跡”。
馬蒂亞·斯特爾利奇博士說,博物館和圖書館可以通過這些化學物質的含量情況充分了解書籍的狀況,進而確定哪些書籍和文獻資料亟須保護。這些信息還有助於完善文物保存技術。研究人員稱,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古籍,還可以用來保護其他類型的文物。
(孟斯詠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