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 3)

觀無量壽經 下品下生十念功成

下品下生者。作不善業五逆十惡。以惡業故。應墮惡道。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即得往生

觀經疏曰。善心相續至於十念。或一念成就即得往生。以念佛除滅罪障故。即以念佛為勝緣也。問雲何以少時心力。而能勝終身造惡耶。大論自有此責。是心雖少時。而力猛利諦心決斷。勝百年願力。是心名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名為健人也。妙宗曰。此雖造惡。已曾修觀。故使臨終勸念。定心則成。亦是乘急戒緩人也。縱現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種今熟。故十疑論雲。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並是宿善業強。始遇知識。作此解釋。方合定善之義。若本不修三昧者。則屬前悔有輕重義也

觀無量壽經 韋提侍女皆得往生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心生歡喜。逮無生忍。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觀經疏問曰。論說女人根缺不生。此經韋提希五百侍女同生雲何。曰論說女人根缺不生者。就彼為言。生彼國者。淨根離欲故無女人。身根精上。故無根缺。經語初生故。有善心一切得往。十疑論曰。彼無女人。及無盲聾喑啞人。但此處女人及盲聾喑啞人。心念彌陀悉生彼國

阿彌陀經 以疑惑心生西方界邊

佛言其中輩人。雖不去家舍欲。當持經戒。分檀布施。常信佛語。欲生佛國。其人命終。自見阿彌陀佛。往至佛國。可得智慧勇猛。若人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諸善得福。不信彌陀佛國往生。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無所專據。續其善願為本故得往生。其人壽終。不能得至阿彌陀佛所。便道見阿彌陀佛國界邊七寶城中。心大歡喜。便止其中。七寶水池蓮華化生。其城縱廣二千裏。快樂如忉利天。不見彼佛。但見光明。心自悔責。其人於城中五百歲。乃得往至阿彌陀佛。聞經聞解

無量壽經 不了佛智胎宮受生

佛告慈氏。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對曰已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慈氏白佛。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言。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法。不見僧。是故於彼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回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加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複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得福。不信往生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於臥夢中見阿彌陀國土。心中大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往生。其人但念。口不能言。即自悔過者。疑差減少。悔無所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裏七寶城中。心獨歡喜。便止其中。於七寶浴池。蓮華化生。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於其城中五百歲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其人聞經。心不開解。智慧不明。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虛空中。複去阿彌陀佛大遠。不能得近。亦如第二中輩狐疑也。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次如上第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爾。當知。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