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3)

雜文(三十三首)

維摩疏示四種佛國 天台智者大師

觀經疏明四土宗致 同前

萬善同歸集揀示西方 智覺禪師 延壽

彌陀通讚示西方要義 慈恩法師 窺基

寂照集揀西方要義 出直指淨土決疑集

西資鈔揀示偏讚西方 孤山法師 智圓

請四明法師住世書 文公楊 億

複楊文公請住世書 四明法師 智禮

答楊文公問 同前

延慶募眾念佛疏 同前

往生淨土決疑門 慈雲懺主 遵式

義學編論席解紛 淨覺法師 仁嶽

淨土修因或對 樝庵法師 有嚴

淨土魔佛或對 同前

唯心淨土說 圓辯法師 道琛

唯心淨土文 姑蘇禪師 守訥

勸修西方說 解空法師 可觀

淨土略因 待製晁 說之

淨土餘說 草庵法師 道因

淨土自信錄記 無功叟王 闐

淨業專雜二修 京師比丘 善導

辨橫豎二出 桐江法師 擇映

晨朝十念法 天竺懺主 遵式

念佛方法 同前

校量念佛功德 同前

往生坐禪觀法 同前

念佛修心術 山堂法師 彥倫

寶王論揀示往生義 草堂禪師 飛錫

念佛方便文 司諫江 公望

無常院安彌陀佛像 出無盡燈

臨終正念訣 京師比丘 善導

命終請僧念佛感應 出寶珠集入觀睡時發願見佛 出大藏集諸經禮懺儀

慶懺禮佛會疏 草庵法師 道因

維摩經疏示四種佛國

天台智者大師說

佛國差別之相。無量無邊。今略為四。一染淨國凡聖共居。二有餘國方便人住。三果報國純法身居。四常寂光妙覺所居。前二是應。即應佛所居。第三亦應亦報。即報佛所居。後一但是真淨。非應非報。法身所居

一染淨國又二。初同居穢者。凡聖同居國也。凡聖各二。凡居二者。一惡眾生即四趣也。二善眾生即人天也。聖居二者。一實聖。即四果支佛通教六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斷。報身猶在。二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凡共住。故雲凡聖同居。四趣共住。故雲穢土。次同居淨土者。無量壽國。雖果報殊勝難可比喻。然亦染淨凡聖同居。何者雖無四趣。而有人天。以生彼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故。經雲。犯重罪者。臨終之時。懺悔念佛。業障便轉。即得往生。若但生聖。凡夫何得願生。故知。雖具惑染。亦得居也。聖生權實。類前可知。但以無四惡趣故名為淨。問穢土十惡所感。四趣依正皆穢可然。但十善果淨土因同。何得依正頓別耶。答二處修因善名雖同。淨土修善精微勝故。故彼凡聖所得依正。不同穢土

二明有餘土者。二乘三種菩薩。證方便道之所居也。何者若修二觀。斷通惑盡。恒沙別惑無明未斷。舍分段身。而生界外。受法性身。即有變易所居之土。名有餘土。亦名方便。方便行人之所居。故攝大乘明七種生死。此即第四方便生死

三明果報土者。即華藏純諸法身菩薩所居。破無明顯法性。得真實果報。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名果報國也。以觀實相。發真無漏所得果報故名為實。修因無定色心無礙。亦名實報無障礙土。華嚴明因陀羅網世界是也

四常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為國。亦名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名其土者。一法二義。普賢觀毗盧遮那住處。名常寂光。問華嚴明十種佛土。此四攝盡否。答何但攝十。乃至有人言。經明二十七品佛土。無量壽土。止是第六。現文對四。攝無不盡。問何不依十及二十七。答一往有文。欲對四教。措意難見

觀經疏明四土宗致

此經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宗致。四種淨土。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也。各有淨穢五濁輕重。同居淨穢。體析巧拙。有餘淨穢。次第頓入。實報淨穢。分證究竟。寂光淨穢。娑婆雜惡。荊棘瓦礫。不淨充滿。同居穢也。安養清淨。池流八德。樹列七珍。次於泥洹。皆正定聚。凡聖同居。上品淨土也。方便有餘者。修方便道。斷四住惑。故曰方便。無明未盡故言有餘。釋論雲。出三界外有淨土。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就中複有利鈍。指上為淨。指下為穢也。實報無障礙者。行真實法。感得勝報。色心不相妨故言無障礙。純菩薩居無有二乘。仁王經雲。三賢十聖住果報。即是其義。華嚴無量香雲台。即其土淨妙五塵。就中更論次第頓悟上下淨穢等也。常寂光者。常即法身。寂即解脫。光即般若。是三點不縱橫並別。名秘密藏。諸佛如來所遊居處。真常究竟極為淨土。分得究竟上下淨穢耳。故以修心妙觀。能感淨土為經宗也四明妙宗釋曰。大乘之法。其要在心。心具易知。色具難解。故觀自觀他。皆修心觀。今觀淨土。須求於心。心能具故。心能造故。心垢土垢。心淨土淨。此猶通示。未是的論。的在一心。頓修三觀。此觀觀於安養依正。畢竟清淨名心觀淨。此觀能令四佛土淨。如是方為此經宗致。初五濁輕為同居淨者。此淨甚通。須知別意。如戒善者。四教凡位。皆悉能令五濁輕薄。感同居淨。而圓觀輕濁。感同居淨。依正最淨。如此經說。地觀已去一一相狀。比於餘經修眾善行感安養土。其相天殊(委解四土如文乃至雲)此經本為韋提希。厭同居穢。求同居淨。故談妙觀。觀彼依正。三觀若成。粗垢先落。非有餘淨。更生何處。須知正為生同居淨故說三觀。良由觀妙。能破三惑。不獨感於同居淨土。隨其惑斷淺深之處。自然感得有餘等三。如病須藥。本為身安。求得仙方。修合服之。不但身安。兼能輕骨。身安可喻生同居淨。輕骨可喻感上三土。隻是一藥效。乃深勝如一妙觀能淨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