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排球競賽裁判工作的組織
規則的執行和判斷方法
(1)發球犯規與判斷
①發球擊球時的犯規
發球次序錯誤
比賽中,某隊未按照記分表上所登記的發球次序發球為發球次序錯誤。取得發球權隊的名場上隊員必須按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由輪到後排右的隊員發球。
記錄員在比賽中負責對每一發球輪次進行核對,發現發球次序錯誤,立即鳴笛示意並及時報告第二裁判員,再由第二裁判員通知第一裁判員,最後由第一裁判員做出判罰及處理。
發球次序錯誤的處理:
隊員恢複到正確位置。
對方得1分並獲發球權。
記錄員必須準確地確定發球次序錯誤從何時發生,如果發球次序錯誤已造成得分,應取消在發球次序錯誤過程中的所有得分,但對方得分仍有效,判發球次序錯誤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如已得分,而又不能確定其發球次序錯誤從何時發生,則僅給以一次犯規的判罰,即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②發球區外發球
發球隊員在發球時不受位置錯誤的限製,但在隊員發球擊球時或跳發球起跳時,踏及場區或發球區以外地麵為發球區外發球犯規。跳發球隊員擊球前允許在發球區外助跑,但起跳時必須在發球區內。擊球後發球隊員可以踏及場內或發球區外。
發球區外發球犯規由第一裁判員及負責端線的司線員共同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當發球隊員選擇發球區左側發球時(特別是跳發球),1和3號司線員應後退讓出位置。
③發球擊球時球未拋起或持球手未撤離
判斷時主要看清擊球時球是否清楚地離手。此犯規由第一裁判負責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④發球8秒
第一裁判員鳴哨發球後8秒鍾內,發球隊員未將球擊出,為發球8秒犯規。第一裁判員在鳴哨允許發球後應默數,計算8秒(目前我國的聯賽仍執行原規則發球5秒的規定)。
發球8秒犯規由第一裁判員負責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2)發球擊球後的犯規
①發出的球觸及發球隊隊員或未能通過球網垂直麵為犯規。但發球時,如球觸網並進入對方區內,則比賽繼續進行。
此犯規由第一裁判員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②界外球
界外球包括:
發出球的整個落點完全在場區界線以外的地麵上。
發出的球觸及場外物體、天花板或非比賽成員等。
發出的球觸及標誌杆、網繩、網柱或球網標誌杆以外部分。
球的整體或部分從過網區以外過網。
界外球由第一、第二裁判員與司線員共同負責判定。地麵上的界外球主要由司線員負責判定。由於邊線端線的寬度包括在場區內,判斷地麵界內外球的依據又是球的落點,司線員在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視覺反應,因此要求裁判人員必須精力集中,加強預判,看線等球,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
對“球的整體或部分從過網區以外越過球網垂直麵”的判斷,要求第一、第二裁判員和司線員密切配合。球在第一裁判員一端時,第一裁判員要移動,後撤身體位置至來球一方,注意觀察球的過網點,距離球飛行路線最近的司線員也應注意判斷。球在第二裁判員一端時,第二裁判員應跑到來球一方場區的進攻線附近,麵向標誌杆,注意觀察球的過網點,司線員同樣應協助判斷。
發球出界的隊應判失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③發球掩護
任何一名發球隊的隊員,以揮臂、跳躍或左右晃動等動作妨礙對方接發球,而且發出的球從他的上空飛過,則構成個人掩護。發球隊有兩名或更多隊員密集站立遮擋發球隊員,而且發出的球從他們的上空飛過,則構成集體掩護。
判斷發球掩護的要點是發球隊隊員是否形成屏障,並確實起到掩護發球的作用。發球掩護犯規由第一裁判員判定,判犯規隊失一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2)位置錯誤犯規與判斷
發球擊球瞬間,雙方任何一名隊員(發球隊員除外)不在規則規定的位置上,則構成位置錯誤犯規。
①判斷位置錯誤犯規的要求
位置錯誤犯規隻在發球擊球瞬間才有可能發生,發球擊球前後,兩隊隊員可在本場區任意移動或交換位置,不受任何限製。
隊員的場上位置應根據腳的著地部位來確定。
明確“同排”與“同列”的概念及位置關係:1、6、5及2、3、4號位隊員為同排隊員;1、2號位,3、6號位,4、5號位隊員為同列隊員。
規則規定:同排左邊或右邊隊員的~隻腳的某部分必須比同排中間隊員的雙腳距離同側邊線更近。同列隊員中,前排隊員一隻腳的某部位必須比同列後排隊員的雙腳距離中線更近,以上請見規則圖示。
②判斷方法
當發球隊員進入發球區,手中握有球時,即可鳴哨發球。但第一裁判員也需觀察一下接發球隊有無特殊情況。
發球時,第一裁判員應將一隻手扶在球網的鋼絲繩上,以便判斷發球是否擦網;對弧度低而平的發球,第一裁判員應降低視線觀察球是否擦網,使視覺與手感結合判斷更為準確。
第二裁判員為了準確地觀察接發球隊員的位置有無錯誤,可以向接發球隊一側移動,但不得超過進攻線的延長線。
由於排球戰術的發展,出現了隱蔽站位和假插上的接發球站位形式,給第二裁判員的判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判斷隊員位置錯誤時需了解場上隊員前後、左右的位置關係。假插上和隱蔽站位各自都有不同的形式,裁判員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注意隊員之間不同的位置,以便作出正確判斷。
判斷位置錯誤犯規由第一、第二裁判員共同負責。第一裁判負責判斷發球一方隊員的位置錯誤;第二裁判員負責判斷接發球一方隊員的位置錯誤。
位置錯誤犯規的隊被判罰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隊員恢複正確位置。
當發球隊員擊球時的犯規與對方位置錯誤同時發生時,則發球犯規被認為在先而被判罰。如果發球隊員是擊球後的犯規,則位置錯誤在先,判位置錯誤犯規。
(3)擊球時的犯規與判斷
①四次擊球
一個隊連續觸球4次(攔網一次除外)為四次擊球犯規。
判斷時應注意:不論隊員主動擊球還是被動觸及球,均算做該隊員擊球一次。當同隊的兩名(或3名)隊員同時觸球時,被計作兩次(或3次)擊球(攔網除外)。如兩人同時去擊球,但隻有一名隊員觸球,則隻計一次擊球。
②持球規則規定:球必須擊出,不得接住或拋出,擊出的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彈出。在判斷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必須清楚擊球與持球之間的區別,擊球是一個單一的動作,而持球犯規是使球停滯再將其拋出。
進攻性擊球時,吊球是允許的,但擊球必須清晰,沒有推壓動作,並且不得用手改變球的方向。
運動員在攔網時有握或拋的動作,裁判員必須判其持球。
比賽中,精彩動作和“持續不斷”的場麵可以提高比賽的觀賞性和觀眾情緒。因此,運動員在困難條件下進行擊球,裁判員應適當降低持球犯規標準。如:二傳隊員跑動中的傳球;隊員作出迅速反應的搶救球;接攔回的球;第一次擊球等。
第一裁判員一定要注意觀察運動員身體與球接觸時的狀況,不受運動員擊球前或擊球後身體姿勢或位置的影響。規則規定,運動員采用上手傳球或用身體任何部位擊球是合法的。
③連擊
連擊是一名隊員連續擊球兩次或球連續觸及身體的不同部位(攔網一次和第一次擊球時除外)為連擊犯規。
在判斷連擊犯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在第一次擊球時,允許身體不同部位在同一動作中連續觸球,不判連擊。裁判員要正確理解在哪些情況下為“第一次擊球”,它指的是:接發球;接所有從對方擊過來的球(不僅是扣球);接對方攔網擊回的球;接觸本方攔網隊員後的球。
在第二、第三次擊球時,就應特別注意判斷是否造成連擊犯規。
在判斷連擊犯規時,要排除在攔網一個動作中球迅速而連續觸及一名或更多的攔網隊員的情況。攔網後即使是攔網觸過球的隊員仍可再做第一次擊球。
判斷連擊犯規應以視覺判斷為主,要看清擊球一瞬間是否造成連擊犯規,而不必考慮擊球前、後的動作。
④借助擊球
隊員在比賽場地以內借助同伴或任何物體的支持進行擊球,為借助擊球犯規。
判斷時要注意區分:一名隊員可拉住或擋住另一名即將造成犯規的同隊隊員(如觸網或過中線等);隊員擊球後拉住或觸及網柱、擋板等也不算犯規。
⑤同時擊球
雙方隊員或同隊隊員是可以同時觸球的。如果是兩名不同隊的隊員在網上同時觸球,比賽繼續進行,獲得球的一方仍可擊球3次。
在判斷時要明確以下幾點:
雙方隊員在球網垂直上空同時擊球後,球沿網綱滾出觸及標誌杆,則判為雙方擊球出界,重新發球。
球在球網垂直上空,雙方隊員同時觸球造成“持球”,則判“雙方犯規”該球重新發球。
甲隊第三次擊球後,球飛向球網垂直上空,這時雙方隊員同時觸球,應判甲隊四次擊球犯規。
甲乙雙方隊員在球網垂直上空同時擊球,球觸及甲隊場地上空障礙物或從甲方出界,判乙隊擊球出界。
上述擊球時的各種犯規均由第一裁判員負責判定。當第一裁判員出現明顯漏判時,第二裁判員可以用手勢示意,但不得鳴哨,也不得堅持自己的判斷。
各種擊球犯規的隊均判失分並失球權。
(4)在球網附近的犯規與判斷
①過網擊球
甲方進行進攻性擊球前或擊球時,乙方在甲方空間觸及球,應判乙方隊員過網擊球犯規。判斷過網擊球犯規的依據是擊球點是否在對方場區空間。如果擊球點尚在本方場區上空,擊球後手隨球過網則不判犯規。
過網擊球犯規由第一裁判員負責判定。當第一裁判員有明顯漏判時,第二裁判員可用手勢示意,但不得鳴哨,也不得堅持自己的判斷。過網擊球犯規的隊被判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②過中線
比賽進行中,隊員整個腳、整個手或身體其他任何部分越過中線並接觸對方場區時,為過中線犯規。
如果隊員一隻(兩隻)腳或一隻(兩隻)手未完全越過中線觸及對方場區的同時,其餘部分還接觸中線或置於中線上空是允許的,不判為犯規。比賽中斷後隊員可以進入對方場區,因此必須清楚地判斷是先成死球還是先過中線。
過中線犯規由第二裁判員主要負責判定,發現犯規後應立即鳴哨並做出手勢。第一裁判員同樣有權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③網下穿越進入對方空間並妨礙對方比賽
判斷的要點是網下穿越進入對方空間的隊員是否妨礙對方比賽。妨礙了則犯規,反之不犯規。該項犯規主要由第二裁判員負責判定,發現犯規應立即鳴哨並做出手勢。第一裁判員同樣有權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④觸網
比賽進行中,任何隊員觸及9.50米以內的球網、標誌杆和標誌帶均為觸網犯規。但隊員在未試圖進行擊球的情況下偶爾觸網,不應判為犯規。擊球試圖包括一次進攻行動中的參與成員和掩護者。隊員擊球後,在不影響比賽進行的情況下,可以觸及網柱、網繩和網全長以外的任何其他物體。
判斷觸網犯規時應注意區別主動觸網和被動觸網,由於球被擊人球網而造成球網觸及隊員,屬被動觸網,不應判為觸網犯規。同時,裁判員在隊員每次與網接觸時,都要清楚地區分是隊員觸網還是網觸了隊員。判斷時還應注意分清先成死球還是先觸網。
觸網犯規由第一裁判員分工負責觀察進攻一方及雙方隊員網上沿有無犯規;第二裁判員分工負責觀察攔網一方及雙方隊員網上沿以下部分有無犯規。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⑤進入對方無障礙區的球
球的整體或部分從過網區以外進入對方無障礙區,隊員不進入對方場區將球又從同側過網區以外擊回是允許的。也就是說球從標誌杆上或標誌杆外被擊入一方無障礙區,則該方隊員可以在合法擊球次數之內將球從同側過網區外(包括標誌杆上)擊回,對方隊員不得阻礙此擊球。但球進入對方場區或擊出對方無障礙區或觸及其他障礙物則為界外球。
此犯規由第一、第二裁判員與同側司線員共同負責判斷。
(5)攔網犯規與判斷
①過網攔網對方進攻性擊球前或擊球時,在對方空間攔網觸球為過網攔網犯規。所謂進攻性擊球是指除發球和攔網以外的所有直接向對方的擊球。包括扣球、吊球、第三次擊球以及本隊隊員之間進行的有過網趨勢的傳球,並在球網附近沒有同隊隊員準備擊球或不可能擊球時。
判斷過網攔網的依據是進攻隊員與攔網隊員觸球時間的先後。
過網攔網犯規由第一裁判員負責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②後排隊員攔網
後排隊員靠近球網,將手伸向高於球網處阻攔對方來球並觸及球,為後排隊員攔網犯規。判斷後排隊員攔網犯規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後排隊員在靠近球網處;第二,手在高於球網上沿處阻攔對方來球;第三,觸及了球。
判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當後排隊員參加集體攔網時,隻要具備上述三條中的第一、第二兩條,雖然本人未觸球,但集體攔網成員中的任何一名隊員觸及了球,即被認為參加集體攔網的隊員都觸及了球,因此也應判為後排隊員攔網犯規。
後排隊員在球網附近、低於球網上沿處觸及了對方來球,由於缺少了上述三個條件中的一個,故不能判為後排隊員攔網犯規。但這次觸球是三次擊球中的第一次,則該隊還可以擊球兩次。必須注意,既然後排隊員的該次觸球不被認為是攔網,因此不允許該隊員連續擊球。
最容易造成後排隊員攔網犯規的是後排插上隊員,因此,裁判員對後排插上隊員要特別注意。
從標誌杆外伸入對方空間攔網並觸球為犯規
後排隊員攔網犯規由第一、第二裁判員共同負責判斷。第二裁判員發現犯規後應立即鳴哨並做出手勢。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③攔發球
攔對方發過來的球為攔發球犯規。隻要隊員在球網附近,手高於球網上沿阻攔對方發過來的球,不論攔起還是攔死,隻要觸球即為犯規。
攔發球犯規由第一裁判員負責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6)進攻性擊球犯規與判斷
①後排隊員進攻性擊球犯規
後排隊員在前場區內或踏及進攻線(或其延長線)擊整體高於球網上沿水平麵的球,並使球的整體由過網區通過球網垂直麵或觸及對方攔網隊員,則為後排隊員進攻性擊球犯規。
判斷後排隊員進攻性擊球犯規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後排隊員在前場區內或踏及進攻線(或其延長線)。第二,擊球時整個球體高於球網上沿。第三,完成進攻性擊球,即擊出的球整體由過網區通過球網的垂直麵,或觸及對方攔網隊員的手。裁判員必須熟悉雙方球隊的陣容,對後排插上隊員及善於後排進攻的隊員要特別注意。
後排隊員進攻性擊球犯規由第一、第二裁判員共同負責判定。如果第二裁判員發現犯規應立即鳴哨,並做出手勢。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②前排隊員進攻性擊球犯規
在前場區對對方發過來的球的整體高於球網的球完成進攻性擊球(如扣球、吊球等)為犯規。但對在後場區起跳、擊球後仍在後場區落地不應判犯規。
此項犯規由第一裁判員判定。判犯規隊失1分並換由對方發球。
(7)網上的判斷
現代排球比賽雙方爭奪的焦點集中在網上,為此,裁判員必須努力提高網上球的判斷能力。
①網上球的情況
網上球包括三種情況:一是球網附近的球;二是球在球網垂直上空;三是飛向過網的球。
球網附近的球
是指在球網上沿附近的相互傳球,但不是飛向過網的球。
球的整體高於球網上沿。在判斷時要注意:
前排隊員擊球時,是否有持球和連擊犯規;
後排隊員擊球時,除判斷是否有持球或連擊外,還應注意是否將球擊入對方場區或觸及對方攔網隊員手而犯規;
攔網隊員是否有過網攔二傳平網球或垂直球而犯規。
球的整體低於球網上沿。在判斷時要注意:
傳球是否有持球或連擊犯規;
對方隊員是否有過網攔網犯規;
後排隊員將低於球網上沿的球直接擊入對方場區,不算犯規;
當隊員將球直接擊向對方場區時,允許對方隊員過網攔網。
球平行於球網飛行。在判斷時,除注意上述犯規情況外,還應注意第一傳和第二傳,都不允許對方隊員過網攔網。
判斷球是否高於球網上沿時,裁判員的身體應稍向有球一方,並且稍下蹲取好位置,降低視線水平,以利於準確地判斷球的整體或部分是否高於球網上沿,如球不是整體高於球網上沿,則應按低於球網進行判斷。
球網垂直上空的球
球網垂直上空的球在雙方場區上空都有一部分,無論這一部分有多少,雙方隊員都可以擊在本方場區上空的那一部分球。判斷這種球時,裁判員的身體應正對球網取位,注意球網上沿,掌握球網上空的假設垂直麵,並注意以下一些情況:擊球點在哪一方的場區上空;雙方同時擊球,按同時擊球處理;雙方擊球有先後,按擊球先後處理;區分雙方擊球的動作是進攻性擊球還是攔網。
對於以上情況的判斷,關鍵是要看清擊球點的位置和雙方擊球的時間。
飛向過網的球
是指飛向對方場區上空而尚未過網的球。裁判員應注意來球與球網的位置關係,在球的飛行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
過網前:球飛向過網而尚未過網的階段。本方隊員可以進行相互傳球和進攻性擊球。
進行平網二傳或向回傳球,對方隊員不得過網攔網。
進行進攻性擊球,則允許對方隊員過網攔網。
如球在飛向過網時,在球的附近沒有隊員準備擊球,或在球的附近雖有隊員準備擊球但不可能擊球(如在球網下麵準備擊球)或隊員已完成擊球動作,均應允許對方隊員過網攔網,而不應判過網攔網犯規。反之,在球的附近有隊員準備擊球,而在擊球之前或同時,對方隊員過網攔網,則應判為過網攔網犯規。
第三次擊球後,允許過網攔網。
在網上:球飛行到與球網垂直的上空,按球網垂直上空的球處理。
過網後:球已飛行到對方場區上空,本方隊員則不得過網觸球(無論是擊球或攔網)。反之,即使與對方隊員同時觸球,也應判為本方隊員過網擊球犯規。如對方隊員采取進攻性擊球(如扣探頭球)則允許本方隊員在對方隊員擊球之後過網攔網。
②網上球判斷的基本原則
掌握球網的假設垂直麵
球網上空的假設垂直麵是攻守雙方在空間的分界線,球在哪一方,哪一方就有合法擊球的主動權。球在球網的垂直麵上空,則允許雙方在不過網的情況下,觸擊在本方場區上空的那一部分球體。
分析各種不同的網上球
網上球的變化較多、情況複雜、球速較快,必須準確地分析不同情況,概念要清楚,要熟練地掌握不同情況的判斷方法。
選擇有利於判斷的位置和角度
當球飛向球網附近時,裁判員應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身體位置和觀察角度。最基本的要點就是要把球、球網和隊員置於視野範圍之中,並善於運用注意力的分配與轉移,以利全麵觀察情況。下麵介紹幾種選擇位置和角度的方法:
身體位置正對球網:這個位置便於觀察球網垂直上空的球和球飛向網口的情況,便於準確地判斷球與球網的關係,看清球在哪一方場區上空。
身體位置側向扣球一方:這是運用最多的方法,特別是當球在靠近第一裁判員一端時,身體要後撤,這種角度有利於觀察扣球隊員是否犯規,球是否過網和是否觸網犯規等情況。
身體位置的高低:直立前傾,身體位置較高,便於觀察遠端和高點球;下蹲側看,身體位置降低,便於觀察球是否過網,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出界和球的整體是否高於球網上沿等。
身體位置的前後:這與球高低有密切關係。身體位置前移,便於觀察遠端球;身體位置後撤,可以擴大視野,便於觀察近端雙方隊員的動作,判斷球是否觸及標誌杆、從標誌杆延長高度上方或外側過網,以及球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出界等。
必須看準、看清後再判定
裁判員對擊球判斷必須是在看準而且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判定,對網上球的判斷也是如此。網上球爭奪激烈,速度快,特別是輕微的觸手出界和球是否攔回或不過網,必須靠裁判員視覺的準確判斷,同時也需要其他裁判員的主動配合。切忌作出無把握的判斷,更不能詢問運動員或根據運動員的表示和反應來判斷。
③幾種網上球的判斷方法
判斷球是否過網
擊球是否過網,是判斷網上球的一個重要方麵。在一般情況下,擊球是否過網是容易判斷的,但在扣球與攔網爭奪激烈的複雜情況下,則不容易做到準確的判斷。
判斷球已過網
球過網前觸及對方攔網隊員的手;
攔網隊員的手貼近球網,球觸及球網上沿的同時,直接觸及攔網隊員的手;
球觸及球網上沿,彈起後又觸及攔網隊員的手。
判斷球未過網
球未直接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從網上反彈回來;
球被擊在網綱上,隔網擊在攔網隊員的手上反彈回來。
對於球是否過網的判斷,其依據主要是看準球是否直接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在判斷時應注意下列情況:
第一,在二傳出球後,雙方準備扣球和攔網時,裁判員的身體位置應稍移向扣球一側,上體稍向內並轉向網口,視野要廣,使扣球隊員、球和攔網隊員的手都在視野之中,形成一個三角形。視線的主光集中在網口和攔網隊員的手上,觀察球是否觸手,隊員是否觸網;視線的餘光注意扣球隊員和球,觀察隊員擊球是否犯規。
第二,當二傳出球過低,扣球隊員不能充分地做扣球動作時,裁判員的身體需稍下蹲,視線主要集中在網口和攔網隊員的手上,判斷球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等情況。
第三,當一傳球衝向網口,二傳隊員不能進行預定的戰術傳球而向上、向回或向對方處理球時,裁判員應主要觀察二傳隊員擊球情況和球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或攔網隊員過網攔網等情況。
第四,當球擊在網綱上沿,尤其是在第二裁判員一側的情況下,在不能肯定球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時,第一裁判員應主動觀察第二裁判員有無手勢,第二裁判員發現球明顯不過網時,應及時做出手勢協助第一裁判員進行判斷。
觸手出界
觸手出界是指球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後飛出界外。對輕微的觸手出界判斷是比較困難的,需要裁判員和司線員密切配合。下麵介紹幾種判斷觸手出界的方法:
以視覺判斷為依據
當球飛向球網附近時,裁判員可選擇有利的判斷位置,視線在攔網隊員的手上稍有暫短的停留,不要急於隨球轉移,要集中判斷球是否觸及攔網隊員的手。
借助聽觸球的聲音
球觸到手時一般會發出聲響,由於來球的力量大小不同,觸手的部位和麵積多少不同,聲音也會有所不同。可在視覺判斷的基礎上,借助聽觸球的聲音來判斷,但應區別球擦網的聲音。
參考球飛行的路線
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是沿著作用力通過球重心的方向飛行的,當球的飛行路線突然改變時,~定是受到其他物體(球網、標誌杆等)或攔網隊員的手的影響,這時可通過視覺觀察再作出準確的判斷。
加強與第二裁判員的配合
網上球是否觸手出界,特別是靠近第二裁判員一端的球,應注意觀察第二裁判員對情況的判斷,同時注意司線員的旗示,第二裁判員和司線員也應主動及時地作出自己的判斷,然後由第一裁判員作出最後判定。
選擇位置、搶好角度
可根據以下不同情況來選擇判斷位置和正確地運用視線:
判斷高點觸手出界時,裁判員應提高視線水平,視線主要集中在攔網隊員手的上邊,並有暫短的停留。
球在第一裁判員一端時,身體位置應稍向後撤,稍移向扣球一方,擴大視野範圍和觀察距離,視線主要集中在攔網隊員的手上,並有暫短的停留。
球在第二裁判員一端時,身體位置應稍向前移,以縮短觀察距離,視線應主要集中在攔網隊員的手上,並有暫短的停留。球從第二裁判員一側邊線外飛出界外時,第一裁判員在作出最後判定前,必須先觀察第二裁判員和司線員的判斷。
球從兩名攔網隊員的手之間通過時,注意觀察球的飛行路線有無改變,有無觸球聲音,還要注意其他裁判員的判斷。
球觸及網綱而彈起後,這時球的飛行方向及觸球聲音不能作為判定的參考因素,必須看準球與攔網隊員有無直接接觸。
球在球網的垂直麵上空時,雙方隊員均可擊球,特別是雙方隊員都采用扣球時,第一裁判員除使身體正對球網上沿進行觀察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對擊球時間的判斷,以便區別是同時擊球出界還是觸手出界。
當球觸及攔網隊員的手出界,尤其是在第二裁判員一側的情況下,在不能肯定球是否觸手出界時,第一裁判員應主動觀察第二裁判員有無手勢,第二裁判員發現球明顯觸手出界時,應及時做出手勢協助第一裁判員進行判斷。如果球從攔網隊員一方出界應做出觸手出界手勢,如球從進攻隊員一方出界應做出界外球手勢。
過網犯規的判斷
過網犯規包括過網擊球和過網攔網犯規兩種。規則雖然規定攔網隊員可以過網,但這隻是在一定條件下而不是任何情況都可以的。下麵介紹幾種情況的判斷方法:
當一傳球飛向過網,對方隊員扣“探頭球”時,裁判員的身體位置正對球網,注意球網上空的假設垂直麵,主要觀察擊球點與球網的關係。在判斷擊球點時,可參考球進入球網上空假設垂直麵的部分多少和擊球的手法。
當一傳球衝向網口,二傳隊員進行向上或向回傳球時,裁判員要注意觀察攔網隊員是否過網攔網犯規。
當遇到飛向過網的球時,首先應判斷是飛向過網的傳球,還是進攻性擊球,然後再判斷是否可以過網攔網和雙方擊球的時間先後。
甲方隊員完成進攻性擊球後,乙方隊員手過網攔網動作改為擊球動作,應判乙方隊員過網犯規。
隊員觸網的判斷
判斷隊員觸網,第一、第二裁判員之間應有明確的分工並密切配合。
分工:在隊員扣球和攔網時,第一裁判員主要看扣球一方和雙方在球網上沿的觸球,第二裁判員主要看攔網和雙方在球網上沿以下的觸網犯規。
判斷方法:第一裁判員首先要注意扣球隊員在起跳時有無觸網犯規,然後視線隨扣球隊員起跳而向上,在網口有暫短的停留,注意觀察扣球隊員扣球後及攔網隊員攔網時有無在球網上沿觸網犯規。第二裁判員先注意攔網隊員在起跳時有無觸網犯規,之後視線由下向上轉移,並在網上有暫短的停留,注意攔網隊員在攔網時有無觸網犯規,然後視線由上向下轉移,一直注意到隊員落地時的情況。
對於觸網犯規的觀察方法有兩種:一是裁判員的視線集中看扣球隊員和攔網隊員是否觸網,以便準確判定觸網犯規的隊員;二是裁判員的視線集中看球網是否被隊員觸及。
根據裁判工作的需要,第一裁判員可對第二裁判員提出協助判斷隊員在球網上沿明顯觸網犯規的要求。
判斷隊員觸網犯規應注意的幾點要求:
在判斷時,應注意區別是隊員觸網,還是球網觸及隊員。例如甲方隊員扣球,球擊在球網上,由於球的壓力使球網觸及乙方隊員手或身體,這時不應判乙方隊員觸網犯規;如甲方隊員扣球入網,乙方隊員主動觸網,則應判為乙方隊員觸網犯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