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羽毛球的發展曆史

起源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1)起源於日本

相傳羽毛球最早出現於14世紀至15世紀時的日本,球拍是木製的,球用櫻桃核插上羽毛製成。這種球由於球托是櫻桃核,太重,球飛行速度太快,使得球的羽毛極易損壞,加之球的造價太高,所以是該項運動時興了一陣子就慢慢消失了。

(2)出現在印度

大約至18世紀時,印度的普那出現了一種與早年日本的羽毛球極相似的遊戲,球用直徑約006米的圓形硬紙板,中間插羽毛球製成,板是木質的,玩法是2人相對站著,手執木板來回擊球。

(3)誕生在英國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於英國,大約在1800年左右,它是由網球派生而來。1870年,英國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國公爵鮑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頓鎮的莊園裏進行了一次羽毛球遊戲表演。從此,羽毛球運動便逐漸開展起來,“伯明頓”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寫法是“Badminton”。

世界羽毛球的發展

羽毛球在英國誕生以後,在英國本土發展非常迅速。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競賽規則在英國出版。189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羽毛球協會。1899年該協會舉辦了第一屆“全英羽毛球錦標賽”,每年舉辦一次,沿襲至今。

很快羽毛球運動開始擴展到其他地區,從斯堪的納維亞到英聯邦各國,20世紀初流傳到亞洲,美洲,大洋洲,最後傳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1939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競賽規則》。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歐美國家的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其中英國、丹麥、美國、加拿大的水平相當高。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羽毛球被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列為正式競賽項目,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混雙列為競賽項目。從此羽毛球運動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在2006年羽毛球新規則在試行了3個月的後正式實施。在該年湯、尤杯賽中首先采用。

中國羽毛球的發展

(1)新中國成立前

現代羽毛球運動約於1910年傳入我國,最早在上海,隨後在廣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會和學校中有所開展。

(2)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人民群眾的健康,體育運動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1954年先後一批報效祖國的赤子回國,並帶回了先進的羽毛球技術,同時組建了國家集訓隊。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當時我國未加入國際羽聯,故未參加世界性錦標賽。但是在國際相互的交往中,多次與當時的世界強隊進行過較量,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許多外電報譽為“無冕之王”、“冠軍之冠軍”等。

直至1981年5月,國際羽聯重新恢複我國在國際羽聯的合法席位,實現了我國運動員多年的夙願——逐鹿世界羽壇,爭奪世界桂冠,為國爭光。

1981年7月在第一屆世界運動會上,我國運動員奪取了男女單、雙打的4項冠軍。1982年我國第一次參加了全英羽毛球競賽,奪得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男子單打冠軍。同年,中國隊第一次參加“湯姆斯杯”賽,奪得冠軍。1984年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我國羽毛球女隊又奪得了第十屆“尤伯杯”。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勇奪女雙冠軍,實現了我國羽毛球項目在奧運會上零的突破。進入21世紀,中國依然保持著羽毛球強國的地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上,中國羽毛球隊都取得了傑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