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羽毛球運動的訓練
速度素質訓練
羽毛球運動的速度主要指動作完成速度、反應速度、場上移動速度等。強調速度是為了在比賽中爭取主動,使進攻與防守、前場與後場、拍與拍之間體現出一個快字,使之連貫、銜接緊湊,以防止脫節、鬆散。因此,必須重視速度素質的訓練。
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是指刺激及對刺激所產生的第一次動作反應所需的時間。據研究認為,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較多,但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較大,比較難改善。從事各種球類活動,實際就是一般性的速度訓練。提高反應速度練習方法主要有:
1對突然發出的鳴哨(擊掌、鳴槍、呼喊)等信號迅速作出準確的反應。
2移動目標的視覺反應練習。練習者在看到目標後,迅速作出應答反應。從事射擊、擊劍、球類運動時運用較多。因為練習者要根據對目標移動的方向、速度、高度的預測,決定自己的起動、站位和采取正確的對策。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反應一般較快,就是通過體育運動提高了反應速度的緣故。
3選擇性練習。一般說,聽到“跑”的口令時應該很快跑動,但選擇性練習卻規定聽到“跑”的信號後,應該“臥倒”(或其他動作),聽到“走”的信號後,應該“原地跑”等。當把幾種信號規定好後,發出任何一個信號時,練習者要作出符合規定的反應。
動作速度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
1利用外界助力來控製練習的動作速度。如體操練習中幫助練習者旋轉、滾翻,動作機械牽引和用人領跑等。
2減少阻力。如下坡跑,選擇硬度適合的跑道等。
3增加阻力、難度、重量。如負重跑和跳,在鬆軟的地麵跑、跳,投擲超重量的器械,運用水的阻力,空氣稀薄等條件的刺激等。
4運用信號。如按節拍器的節奏快速協調的動作。
5縮小練習空間、時間。如縮短完成一定量的動作時間,縮小練習場地,以加快練習的速度等。
移動速度和提高移動速度的練習
1短距離一定的強度重複跑、間歇跑。
2為克服“速度障礙”進行的下坡跑、牽引跑。
3提高爆發力的練習。如短跳(單腿和雙腿的1次跳、立定跳、多級跳)、長跳(30m、60m、100m段落的單腿或雙腿交換跳等)。
4負重練習。負杠鈴的全蹲、半蹲、跪蹲抓舉,仰臥腳蹬杠鈴,手持壺鈴半蹲跳、全蹲跳、蛙跳等。
5發展腹背肌肉的力量練習。
6發展髖、肩、腰關節靈活性的練習。如前後左右的擺腿,前後左右的踢腿、轉肩、涮腰、跨欄練習等。
7跑的專門練習,如高抬腿跑、小步跑、後蹬跑、車輪跑等。
8正確分配體力、速度,也可提高運動速度。
專項速度訓練
專項速度是指運動員在單位時間裏完成移動的速度和揮拍擊球的速度。
常用的方法:
1快速徒手和持拍揮拍練習;[100次×4]
2快速對牆擊球練習;[時間訓練:30分鍾]
3快速揮網球拍練習;[50次×4]
4快速揮輕量啞鈴練習;[50次×4]
5快速多球的各種擊球練習;[根據不同單一技術而定]
6快速拉橡皮條練習;[如將橡皮條綁在一支撐物上,手拉橡皮條另一端,進行揮拍動作50次]
7利用羽毛球場地進行快速前後往返跑,快速滑步跑,快速側身交叉跑,快速組合步法移動等;[20次×4/種]
8快速跳繩(各種跳繩方法)。[可以分時間或次數聯係,一分種快速跳單跳雙跳或者10分鍾雙跳]
完善技術練習
動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完善的動作技術,因為動作幅度大小、工作距離長短、工作時間多少以及動作的方向、角度與部位等都與動作速度大小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其次,在技術練習中,人體協調性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那麼完成動作時,人體各肌肉群之間,肌肉活動與內髒活動之間,各內髒活動之間就會表現出同時或前後配合協作一致的現象,這將有利於在發展動作速度時最大程度地減少人體內部的阻力(如被動肌肉群的阻力、人體運動時內髒器官的阻力等),從而提高動作速度。
利用助力練習
指在動作速度練習中,利用外界自然條件的助力和人為因素的助力來發展動作速度。外界自然條件的助力是指利用風的方向或水的流向,如自行車運動員順風騎、速滑運動員順風滑、短跑運動員順風跑和遊泳運動員順水遊等。這種方法對提高動作速率既經濟又有效。人工因素的助力可分為機械助力和人為助力,機械助力是由專門機械代設備的牽引形成的,如摩托車的牽引、牽引機的牽引等。人為助力是教練員或他人直接或間接施加給運動員順運動方向的力,幫助運動員提高動作速率或完成某一技術環節的動作速度。如短跑項目一帶一、快帶慢的牽引跑;體操項目教練員直接給予運動員助力,幫助其提高動作速度。不論是哪一種助力形式,運用時都應循序漸進。以提高動作速率為主的練習,助力應逐漸加大;以提高單個動作為主的練習,助力應逐漸減小。
利用後效作用練習
是利用動作加速和器械重量變化而獲得的後效作用來提高動作速度。如在跳高訓練中,先穿沙背心或沙袋進行負重跳可獲得重量減輕後的後效作用;利用下坡跑可獲得加速的後效作用;在推標準鉛球之前可先用加重鉛球做練習而獲得重量減輕後的後效作用。這是由於在第一次動作完成後,神經中樞剩餘的興奮在隨後動作過程中仍然保持著運動指令,從而可以大大縮短動作進行的時間,提高動作速度。但是,這種後效作用的產生取決於負荷的大小和隨後減輕的情況,以及練習重量的重複次數和不同重量的練習交換次數與比例。例如,用增加重量的鉛球練習後,再用標準重量的鉛球進行練習,兩者合理比例應為1∶2~1∶3。而在用標準重量鉛球練習後,再進行減輕重量的鉛球練習,兩者比例應為1∶1。在同一次課中,把3種重量的速度練習組合在一起,順序安排應是加重——標準——減輕。在短跑練習中應該是上坡跑——水平跑——廈坡跑。這種由重到輕的安排就是要利用動作的後效作用。
加大難度練習
加大難度練習主要是通過縮小練習完成的空間與時間界限,用特定的要求來促使動作速度的發展。如球類小場地快速完成練習。因為運動活動中動作速度表現的平均水平和快速動作的完成,在相當程度上受專項活動持續時間和活動場地等影響,因此,在動作速度的練習中,限製練習的時間、空間條件,使運動員以最大速度完成動作,從而提高訓練效果。
發展速度素質常用的方法
1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撐高抬腿。站立或前傾支撐肋木或牆壁等,聽信號後做高抬腿10~30秒,大腿抬至水平,上體不後仰。可重複練習4~6次,間歇5~7分鍾。
2仰臥高抬腿。仰臥兩腿快速交替作高抬腿練習(動作同上),要求以大腿工作。做10~30秒,練習次數及間歇同上。這練習也可做抗阻力練習,如拉膠皮帶,將膠皮帶分別固定在肋木(或樹幹)上和兩腳踝關節處,以高抬腿拉力抗阻力,膠帶固定的一端要低於墊子平麵約20公分,也可拉完膠帶後再徒手練習,以提高動作速率。
3懸垂高抬腿。兩手握單杠成懸垂,兩腿快速交替做屈膝高抬腿和下蹬伸直動作,速度越快越好。每次兩腿各抬20~50次,重複2~3組,組間歇3~5分鍾。
4快速小步跑。小步跑15~30米,兩腿頻率越快越好。要求以大腿工作,小腿放鬆,膝踝關節放鬆,腳落地“扒地”。重複4~6次,間歇5~7分鍾。
5快速小步跑轉高抬腿跑。快速小步跑5~10米後,轉高抬腿跑20米。小步跑要放鬆而快,轉高抬腿跑時頻率不變,隻是幅度加大。重複3~5次,間歇同上。
6快速小步跑轉加速跑。快速小步跑10米左右轉入加速跑。加速跑時頻率節奏不能下降,跑出20~30米放鬆。重複次數及間歇同上。
7高抬腿跑轉加速跑。快速高抬腿跑10米左右轉加速跑,頻率節奏及前擺腿的高度不能下降。重複次數及間歇同上。
8單足跳變加速跑。開始做10~15米單足跳,聽信號後變加速跑20~30米。要求以左右腳各做一次練習後變換,加速跑要達到最快速度。每組2~4次,重複2~3組,組間歇5~7分鍾。
9交叉步接加速跑。先做5米交叉步跑,然後轉體做加速跑20米。要求交叉步符合技術規格,動作協調,加速跑要發揮速度。每組2~3次,重複2~3組,組間歇5~7分鍾。
10加速跑變交叉步跑。加速跑20米接交叉步跑5米。要求加速跑達到一定速度,交叉步符合規格,動作協調。每組2~3次,重複2~3組,組間歇5~7分鍾。
11倒退跑接加速跑。向後做倒退跑,聽信號後急停向前加速跑。要求加速跑要發揮高速度,也可計時進行。每組3~5次,重複3~5組,組間歇5分鍾。
12加速跑。逐漸加速至最高速度後保持一定距離,然後放鬆跑。加速跑50米、80米、100米,每組3~5次,重複2~3組,組間歇5~10分鍾。
13連續加速跑。逐漸加速跑至最高速度,然後隨慣性高速度跑3~4步後隨慣性放鬆至慢跑後再加速跑,連續練習。(一般為30米加速跑,保持高速跑5~8米,放鬆跑15~20米,然後第二次加速跑)。每組2~3次,重複2~3組,組間歇5~7分鍾。
14變向起跑。背向站立或背向蹲立,聽信號後迅速轉體180成半蹲式起跑,加速跑20~30米。要求轉體動作迅速,起跑及加速跑速度快。每組2~3次,重複2~3組,組間歇5~7分鍾。
15站立式起跑、半蹲式或蹲踞式起跑。跑20米、30米、50米、60米,要求動作規範,起動及加速跑速度要快,達到最高速度。可計時跑,每組3~4次,重複3~4組,組間歇5~10分鍾。
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在工作時克服內外阻力所表現出來的能量。力量素質是人體進行體育運動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獲得運動技能和取得優異運動成績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他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因素。據統計,一場激烈的羽毛球比賽,運動員在場上反複快速移動達5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擊球、跳起扣殺等,對下肢力量的要求很高。無論是在前場的搓、推、勾、撲球、放球,還是在後場的揮拍吊球、扣殺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羽毛球運動對上肢、肩部、軀幹肌肉群的力量要求也較高。
如何通過適當的方法、手段的訓練,以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手段
雖然各種不同力量素質均有其各自的練習手段,但力量素質訓練也有一些共同的練習形式,現歸納如下:
1負重抗阻力練習。這種練習可作用於機體任何一個部位的肌肉群。這種練習主要依靠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複次數刺激機體發展力量素質。負重抗阻力練習的方式多種多樣,負荷的重量及練習的重複次數可隨時調整,它是身體素質練習中常用的一種手段。
2對抗性練習。這種練習的雙方力量相當,依靠對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對抗,以短暫的靜力性等長收縮來發展力量素質。如雙人頂、雙人推、拉等。對抗性練習幾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設備,也容易引起練習者的興趣。
3克服彈性物體阻力的練習。這是依靠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阻力發展力量素質,如使用彈簧拉力器、拉橡皮帶等。
4利用外部環境阻力的練習。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做這種練習要求輕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動作結束時較大。
5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這種練習主要是由人體四肢的遠端支撐完成的練習,迫使機體的局部部位來承受體重,促使該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發展。例如引體向上、倒立推進、縱跳等。
6利用特製的力量練習器的練習。這種特製的練習器,可以使練習者的身體處在各種不同的姿勢(坐、臥、站)進行練習。它不但能直接發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還可減輕心理負擔,避免傷害事故發生。另外,還有電刺激發展肌肉力量的練習器。
具體的訓練方法
1手指手腕力量練習。
(1)手指用力做屈伸練習。
(2)手指用力做握網球練習。
(3)傳足球或籃球。
(4)身體離牆1m左右,用手指做推撐動作。
(5)用手掌、手指做俯臥撐及俯臥撐擊掌練習。
(6)用手持啞鈴做腕繞環練習。
(7)用小啞鈴或杠鈴做腕屈伸練習。
(8)提抓鉛球或沙袋練習。
2手臂力量練習。
(1)單人各種拋球練習:用前臂和手腕動作將實心球拋起另一手接住,兩手交替進行;雙手背後將球拋起過頭並接住;雙手上拋,轉體360°接住;仰臥,雙手胸前向上傳球,迅速起立接球;雙手持球,彎腰從胯下向後上方拋球,轉身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