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模糊數學(1 / 1)

清晨,我剛起身,就被窗外羊群動人的咩叫聲吸引;我推門而望,外麵大霧彌天,一派朦朧模糊。

昨天,我們一行倆人到達山下時層巒疊嶂,遠黛凝翠,腳下小溪清澈如洗。正逢牧羊姑娘趕羊歸欄,小羊糕擁聚到欄柵下的清溪去。羊一站到水邊,水裏就映出羊的影子。水邊的羊低頭喝水,水裏的羊也低頭喝水。它們不是在喝水,像是要親一個嘴,嘴一親到,羊的影子就被圈圈漣漪弄模糊了。喝完了水,羊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而是像穿著棉紅翠花衣的牧羊姑娘饒有興致地朝我們望。我平生第一次從城裏闖進山來,看到山光水色映襯下的白雲飄移的羊群和火苗跳竄的紅翠衣,興奮地按下了照相機的快門。

原本想乘著晨曦再有新的收獲,沒想到,一夜之間,大霧遮蔽的山巒隻留下淡談的輪廓,卻擋不住羊群咩咩的叫聲。忽然,我發現一串紅紅的東西在霧氣中簌簌抖動,以為是牧羊姑娘的身影,就披衣出門去追索,可走近前看,卻是路上夜裏從花苞裏伸鑽出來的山丹紅。極目四野,大霧將邊遠的牧場罩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紗,讓原本清晰的東西模糊起來,從而也帶來一種別樣雅致的美,一種藍天日光下看不到的美。

這個埋在大西北這山縐褶裏的牧場是我國稀有羊種僅存的養殖基地。其生產的羊毛質地屬亞洲獨有,用其製作的商品價值連城,彌珍而貴,享譽世界。民間更傳謠,羊糕生吃乃仙境美肴,化癌除瘤,頗有長生不老之譽。我們此行是為世博會添彩經層層申報批準才來的。昨晚的接風宴上,從未出過的牧場場長神秘地告訴我們,種羊的生長環境隻有大霧沐浴才能得天獨厚。真沒想到,這一早起來,我們果真被大霧包圍,可愛的牧羊姑娘早放牧離去,山野裏隻回蕩著羊群咩咩撒歡的叫聲,我不由暗暗為天公造物而稱奇驚歎:山水融洽,天人合一,大自然裏一種朦朧意象的美,一種超越時空模糊的美。

讀大學時,我曾經驚詫於模糊數學的概念。大凡莘莘學子,曾經何時都留有微詞:數學學科原本應比任何科學都來得更加清晰,講求精確,怎麼還能有什麼模糊數學呢?而一旦接觸其精髓真諦,都會覺得模糊數學當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在人類社會中,在日常生活間,在實踐科學裏,有著眾多模糊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這些東西的模糊性。而在大自然中比如在這遠山裏的牧場模糊不清的東西更多,連給人的審美觀念都不例外。有很多東西,有很多時候,比如霧中的羊群、跳動的山丹紅都在模糊中反而顯得美麗,別有情趣。而往往這個時候,觀賞者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空間,上天下地,縱橫六合,神弛於有無之鄉,情注於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任何樣子,它就會成什麼意象。

我們的采訪中午結束,飯後要乘僅有的班車向山外走。

然而,我們誰也沒有想到逢上畢生的驚遇:好客的牧場場長殺了一隻小羊糕,清蒸出盤,端在簡陋的餐桌上。

我們為始料不及的意外倒海翻江:不是說羊種的繁殖保護比人的性命的金貴嗎?

牧場場長卻哈哈一笑:你們怎可同牧羊的小姑娘一般見識?如果真要追查下來,我會說,那是被惡狼叼走的,這些年來,反正狼吃羊也是常有的事……

淩鼎年賞析:

這是一篇散文化的微型小說作品,語言雋永,意境撩人。

作者有淡化情節傾向,卻花了較多的筆墨寫景,著意描寫大西北山區牧場的近景、遠景,那種霧籠山野的朦朧之美寫得淋漓盡致,誘惑得讀者也有了按下快門的衝動,以攝下牧場之晨,山區之霧,攝下霧中的雪白的羊群與紅色衣裙的牧羊女,但作者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讓景色為主題服務,讓景色襯托主題。作者透過霧,透過景,要傳達給讀者的第一層意思:霧環境下生長的羊,有著獨特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第二層意思:朦朧有美學上的價值,給人審美的愉悅;第三層意思:從自然界的朦朧美,跳躍到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朦朧,某些模糊。前麵的朦朧都屬鋪墊,最後一節點題,我的理解,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在自然界,朦朧是一種美,在現實生活中,朦朧與模糊就不一定美了。你想想,這麼美的環境下的羊羔,竟然被清蒸被飽口福,堂而皇之的理由是被狼叼走的,這理由夠模糊吧。

作品的最後,作者筆鋒一轉,整篇故事的基調就此逆轉,引出了意想不到的結尾。讀這樣的小說,讓讀者想得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