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概述
現代級驅逐艦是蘇聯開發建造的驅逐艦。名稱意義是一種老鷹“鵟”。該級驅逐艦前身是1960年代建造的61號計劃型大型反潛艦。船體基本構造和61型同,防空導彈發射器和連裝炮塔分別於艦前部和後部配置,為了艦體大型化,直升機庫和飛行甲板移到艦中央部,艦橋兩旁設置反艦導彈發射筒。
標準裝備中包含中程反艦導彈;因為在61號計劃型大型反潛艦上裝備過評價不錯,本來現代級任務是任務是艦隊防空,可是因為裝備了顯著的反艦導彈而被西方認為是“航母殺手”製海戰艦。
該級艦有建造28艘的計劃,並且在1980年至1994年間蘇聯海軍陸續有17艘服役,18號艦以後的建造,因為蘇聯解體後極度財政難而中斷。
1996年,工事中斷中的2艘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買下,1999年至2000年間完工服役。中國於2001年又追加2艘的訂單,並要求大幅改良附加裝備。根據當初計劃,21號艦以後,艦後部130mm連裝炮將撤去,換裝新型反艦導彈發射架P-800導彈的VLS(垂直發射係統)改良戰鬥力,結果,蘇聯海軍取消20號艦之後的訂單導致該計劃反而不能在蘇聯或俄羅斯自己海軍實現。
本級防空·反艦兵器比較強而反潛能力比較有限,概念上是要搭配同時期建造的1155型大型反潛艦搭配使用。防空導彈3K90最大射程僅30km算是短程艦隊防空用,以搭配射程長的廣域防空導彈S-300搭載艦補充其短程不足之處為主要任務,本級艦也可以單獨巡航使用當成一種多功能“萬能艦”。
動力係統
本級出現之時,西方海軍觀察家大為驚訝的是,本級采用老式蒸氣鍋爐驅動蒸汽輪機為動力。本級就役的1980年代,西方各國海軍水上軍艦都已經是燃氣輪機為最大主流,蒸氣鍋爐機關搭載的驅逐艦已經不建造很久了。
舊蘇聯曾經造出世界最初的燃氣輪機軍艦也就是61型大型反潛艦,等於領先西方各國,之後服役的現代級卻又使用蒸氣鍋爐,本艦也被稱為“時代逆流”的驅逐艦。
本狀況當時有諸多臆測,但是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本級建造的造船所,是鑽研蒸氣動力專門技術的蒸氣鍋爐和蒸汽輪機製造廠。擔任諸多蒸氣動力艦艇建造的該廠,堅持與“流行的尖端科技”相背道而行,依然繼續建造了KYNDA級導彈巡洋艦,Kara級巡洋艦等諸多蒸氣艦艇。
而且如果本級也變成燃氣輪機的話,必須得關閉蒸氣鍋爐機關製造的工廠生產線導致失業,對1155型大型反潛艦同時大量建造就有燃氣輪機的製造還有變得趕不上進度的隱憂。而蘇聯缺乏供燃氣輪機使用的燃料(輕油)也是主因,並且導致蒸氣鍋爐用重油反過剩。綜合以上原因決定繼續使用蒸氣鍋爐。
所以蘇聯解體後,極度財政困難和人手不足,這些“時代逆流”的蒸氣驅逐艦卻剛好“逆風”而起。因為燃氣渦輪構造複雜得多,維持整備很難繼續支撐,反而多數人手稀少就能維護的蒸氣鍋爐推進驅逐艦能大量保持現役、維持戰力,俄羅斯海軍的重擔減輕很多。
以重油為燃料的蒸氣艦也可以使珍貴的艦隊輕油需要減量,比較能適應供給削減的困境,相對於維持差不多功能的無畏級艦就像是地獄一般,當時陷入慢性人員不足的海軍如果沒有這些蒸氣動力船,恐怕規模要再減低。
許多運氣不好的意外事故接連發生,多負擔任務的現代級退役或是無限期大修。導致不少西方觀察家說現代級是失敗作品的評論風潮發生。
然而蘇聯海軍中幾度最優秀艦艇都由現代級中選,中國人民解放軍2度表示想購買現役中的現代級,因為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遠征任務證明所謂的“失敗”是設計時不可能預估到的國家財政崩潰導致沒有維護經費,與艦艇設計無關,並沒有任何失敗的事證和鍋爐設計有關。
另外蘇聯崩潰前末期很多工廠工人沒有薪水而怠工使得製造精度低下,很多列為提前“退役”的,其實是大修保養中因為經費中斷而丟棄著最後隻好退役蘇聯崩潰前後建造的新船都還在使用。蘇聯崩潰後15年過去了,隨著情報公開證明;現代級在批評聲和政治風暴中堅韌不拔的活了下來,驗證了當初的設計都是對的。
未來發展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對本級的建造還是延續,1993年春發布的“艦艇整備十年計劃”中表示,本級最終將建造到28艘,每7艘編成驅逐艦隊共4隊編成的大計劃。然而數年後財政狀況很難維持,建造數減調到19艘,已經開工的20號艦緊急建造中止。
俄羅斯海軍就役以1994年竣工17號艦最新。之後工事就停滯18,19號艦都賣給中國。已經完工的軍艦,也因上述理由在1990年代後半就多數陷入不能作戰狀態了。17艘竣工的現代級,2008年的現在還在俄羅斯海軍籍服役的有9艘。維修良好能即時作戰出發的預計不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