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壓力和一直以來的以往英國海軍建造的驅逐艦相同,為300磅/平方英寸。燃油搭載量為520噸,提供的續航力為15節速度航行5700海裏。部族級的動力裝置相當可靠,能夠長時間維持高速行駛,但由於鍋爐蒸汽溫度和壓力較低,和其他國家的新型驅逐艦比起來,其功率和經濟性仍然較差。
為此曾有再增加一台發動機的想法,最後考慮到會使軍艦全長增加約30英尺而令排水量大幅上升而作罷。最終的設計已經盡可能地滿足條約中1850噸的排水量限製。
最初計劃的時候是建造7艘部族級驅逐艦,1936年3月10日,即德軍開進萊茵蘭非武裝區後的第三天,英國海軍向船廠下單建造7艘部族級,稍後又在計劃中增加了9艘,並於6月份向船廠下單。
期間艦首的設計進行了更動,將原來的直線型前傾首改為飛剪型艦首,目的是減少海浪對A炮位的影響。有人提議將其中一座後主炮與4聯裝2磅炮對調以使2磅炮獲得更好的射角,但被駁回。建造過程中重量超過了計劃,實際的排水量達到1900噸以上。由於主炮的生產速度跟不上,拖長了建造的時間。
1936年6月9日,最初兩艘部族級阿弗利蒂人號和哥薩克人號在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位於泰恩河的船廠鋪下龍骨。所有16艘艦在1938年5月至1939年3月間建成。
1942至1945年間澳大利亞建成了3艘部族級,建造前根據實戰的經驗而改進了設計。加拿大也訂購了8艘改進型部族級,其中4艘於1942至43年間在英國建成,另外4艘於1945至48年間在加拿大本土建成。
戰時的改進
1940年的挪威戰役中顯示出部族級僅有40度仰角的主炮防空能力低下,尤其是在麵對俯衝轟炸機時更嚴重,而輕型防空武器的缺點也全部暴露了出來:四聯裝127毫米機槍實戰中非常不可靠,而射程和威力也很小;四聯裝兩磅炮的缺點在於射程太短,而且其射速在對抗高速的單翼機時仍然不足。
根據在挪威戰役和敦刻爾克獲得的經驗,部族級在整修時陸續將X炮位的275毫米雙聯主炮換成雙聯裝100毫米MkXIX型火炮,這種火炮的最大仰角為80度,在遠程防空方麵證明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武器。
為了給輕型高炮提供更好的射界,後煙囪截短了120毫米,而原來三角桅形式的的後桅則改為一條短短的桅柱。與此同時,新型防空武備開始陸續裝上部族級。
1941年開始,在艦橋兩翼裝上了單管20毫米奧利岡機關炮,稍後艦中部的4聯裝機槍也為20毫米炮取代,隨著戰爭推移,單裝的20毫米炮陸續換成了雙聯裝。戰爭結束前,流行的40毫米博福斯炮也在部族級上出現了。
當有足夠的雷達提供時,部族級也裝上了雷達。四艘在戰爭中幸存的部族級於1944年將三角桅形式的前桅換為格子桅,以1945年的努比亞人為例,裝備的雷達包括:裝在測距儀頂部285型雷達(用於對空射擊)、裝在格子桅上的291型雷達(用於對空搜索)和242型雷達(用於敵我識別)。
後方的桅柱頂裝上了高頻測向儀天線。其他的改動包括在主炮周圍加上了一圈600毫米高的護板,以及將深彈拋射器自X炮位甲板下移到上甲板,原來的位置則改為安裝20毫米奧利岡機關炮。
至1942年,經過3年的艱苦作戰後,各艘部族級驅逐艦在首樓末端處的艦體,即艦體受力最大的地方都出現了裂紋,各艦在進行整修的時候都對這個部位進行了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