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2戰鬥機(1 / 3)

美國F-2戰鬥機

目前情況

F-2戰鬥機F-2是日本和美國合作在F-16的概念上研製的發展型,將作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下一代戰鬥增援飛機和高級教練機投入現役,主要用於空中防備和反艦攻擊,大約須要130架。

性能介紹

F-2的設計是在第40批F-16C單座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的改動包括:加長了機身,重新設計了雷達罩,集成了先進的電子設施,加長了座艙,增加了機翼麵積並采用了單塊複合材料結構,機翼前緣采用了雷達吸波材料,在機身和尾部利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和先進的結構技術,加裝了阻力傘。

動力裝置

為通用電氣公司的F110-GE-129發動機。F-2的機身截麵基本與F-16相同,但為增加內部容量,稍稍增加了機身中段長度。F-2的機翼進行了重新設計,機翼麵積為3484平方米,比F-16增加了25%,翼展由F-16的945米增加到1113米。每個機翼下有6個硬掛點,同時在翼尖安裝了空空導彈發射架。

機翼的前緣後掠角為33度67米,扭轉角為2度91米,無上反。展弦比為335,根梢比為0225,相對厚度為43%。為了補償由於機身加長和機翼麵積增大而增加的力矩,水平尾翼麵積由F-16的592平方米增加到705平方米。水平安定麵的展弦比為225,前緣後掠為35度,有8度上反,根梢比為0464。垂尾麵積與F-16一致,但在其根部加裝了阻力傘,前緣後掠角為475度,展弦比為129,根梢比為0437。F-2還在機身後部增加了兩個腹鰭,每個展長0699米,麵積075平方米,前緣後掠為30度,向外傾斜15度,展弦比065,根梢比0653。

導航係統導航係統由慣性參照係統、地圖生成器、大氣數據傳感器係統、塔康、VOR/ILS和雷達高度表組成。IRS根據飛機運動測量加速度和角速度,使用環形激光陀螺和捷聯式慣導係統進行精確定位和快速時間校準。地圖發生器在座艙的MFD上顯示一個三維地圖,其上還同時顯示告警高度、轉彎點、計劃航線、用戶自定義符號、地形等高線,以及飛機當前位置。

火控係統火控係統包括任務計算機,外掛治理設施和火控雷達。MC負責武器火力控製,確定威脅目標的優先級並采用適當的電子對抗手段進行自身防禦,通過FCR和地麵雷達傳來的數據計算目標的航向、導航計算、電磁幹擾屏蔽、總線控製,以及故障監控和係統控製。

F-2的SMS與現有的武器兼容。F-2飛機的火控雷達是日本製造的第一種主動相控陣雷達,它的天線由800多個高功率發射/接收模塊組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間隔快速運轉和變換,避免了天線的機械掃描。該雷達具有邊掃描邊跟蹤、多目標製導和攻擊、下視/下射功能,其探測能力視目標的狀況而定,大目標如艦艇,可以達到185千米,小的空中目標約65千米。在TWS模式下可同時跟蹤10個以上的空中目標。

00武器係統

主要武器包括AIM-7F/M“麻雀”中程AAM空空導彈,AIM-9L和AAM-3近程空空導彈,GCS-1製導炸彈,自由落體通用炸彈,JLAU-3和RL-4多管火箭筒,ASM-1和ASM-2反艦導彈。典型的武器配備為:作戰支援任務,包括4枚反艦導彈,6枚225千克精確製導武器,或12枚225千克炸彈以及兩枚用於自身防禦的近程空空導彈;空戰任務,包括4枚中程空空導彈和2~4近中程空空導彈。此外,F-2內置一門20毫米JM61A1機炮,安放位置與F-16相同,位於左側翼根,可攜彈512發。

電子戰係統

F-2的電子係統由一套集成電子戰係統和一個先進的幹擾屏蔽單元組成。IEWS由三菱電子公司研製,包括電子戰控製器、電子支援、電子對抗、反探測投放器等子係統。IEWS能夠進行威脅告警/識別、威脅評估、實施對抗以及其他一些功能。假如係統發現了一個威脅目標,係統將在合適的MFD上顯示威脅目標,並用語音向飛行員告警。AIBU可以控製FCR、IEWS、塔康以及敵我識別器間的信號屏蔽,確保避免所有機載係統的電磁幹擾問題。

飛行控製係統

F-2擁有一套3餘度數字式線傳飛行控製係統以及一套模仿式備份係統。該飛行控製係統按高機動性進行設計,結合了由隨控布局飛機派生出的大迎角和低空/高速條件下的控製功能,具有縱向CCV控製率、縱/航向CCV控製率,並具有降級模式和備份模式。

性能數據

最大設計速度為1371千米/小時;設計過載為+9/-3噸,+44/-16噸;攜帶4枚反艦導彈、2枚空空導彈和2個2270升的副油箱執行反艦任務時,作戰半徑超過834千米。

摘要

日本航空自衛隊列裝的F-2A/B係列戰機是在美國幫助下在F-16戰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該具備比較強大的遠程及精確打擊能力。F-2戰機可加掛日本國產ASM-2/3空射反艦導彈、AAM-3AAM-4空空導彈,還可以使用JADM精確製導炸彈。

研製

論證

日本在二戰後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不少政客迫不及待得要使日本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相應的日本自衛隊也飛躍發展,而其中F-2戰鬥機更是日本戰鬥機史上一塊嶄新的裏程碑。但是在2005年,日本防衛廳一度宣布停止該機的采購計劃。

日本戰鬥機有著頗輝煌的過去,“零”式戰鬥機曾經橫行亞太地區的天空。戰後空中自衛隊受和平憲法限製,無法自行研製先進戰鬥機,因此先後購入了美國的F-86F、F-1O4J、F-4CJ和F-15D/DJ“三代四型”的生產線,目前F-15係列是空自的主力。空自也自行研製了T-1、T-2、T-4教練機和F-1戰鬥機。其中以英法“美洲虎”攻擊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F-1戰鬥機達到了第二代噴氣戰鬥機的中上水平。F-1是日本自二戰後的第一種國產戰鬥機,進入1990年代後,F-1戰鬥機將逐步退役。

近年來日本大力擴張軍事力量,自行研製裝備了90坦克、87自行高炮、E-767預警機等先進裝備,並向外派遣軍事人員。這些動向引起各國的警惕。日本防衛廳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擬定研製新一代空中支援戰鬥機,1984年12月6日首次提出發展F-1後繼機的FS-X戰鬥機計劃。按日本島國防禦的特殊要求,這種新型戰鬥機突出了反艦攻擊能力,可使用國產ASM-1和ASM-2反艦導彈,兼顧國土防空任務,上述特點與F-1近似。

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獨立自主開發、代名為JF-210的戰鬥機方案,外型類似瑞典JAS-39“鷹獅”。但采用雙垂尾雙發布局,進氣口在座艙下方,兩具F404型發動機,起飛重量115噸,最大速度2470千米/小時,攜帶4枚反艦飛彈時作戰半徑約930千米。可見日本人計劃時雄心壯誌,可惜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隨後FS-X麵臨三種選擇:一是獨立開發、二是改進現有戰鬥機,三是購買外國先進戰鬥機。美國政府為繼續控製日本軍事力量、滿足本國軍工公司需求,這時開始向日方施加壓力,當年12月提出了共同開發的方案。美國提出了一下理由:日本欠缺開發先進戰鬥機的技術與經驗;獨立研製價格過高,風險過大;獨立研製與日本禁止武器輸出政策可能有衝突,並會造成美日貿易失衡。美國各軍工公司也不遺餘力的遊說國會、政府,並向日本政府企業推銷各種方案,包括改進F-16、F/A-18和F-15。日本各方雖然希望能自力更生,但是麵對經費、技術上的風險,選擇改進現有飛機的辦法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美國在兩國國防部首長級會議上不斷施壓。

1987年下半年,日本國內三大報:朝日、每日與讀賣新聞就不斷地報道FS-X戰鬥機相關消息,關注對象不是飛機本身,而是美日兩國政府關於FS-X的談判過程。日本曾提出共同開發,但在美國的壓力下,雙方達成協議,采用改進的F-15J或F-16C作為FS-X戰鬥機。至此日本獨立研製新戰鬥機的希望破滅了,但由於日本積累了較多技術儲備,在FS-X計劃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整體科研製造能力也有較大提高。總的來說FS-X計劃對日本政治、軍事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對比

接著日本防衛廳對F-15J、F-16C和F/A-18C等三種機種進行了改進工作的深入評估,結論是性能上最理想的原型機是F-15,然後是F/A-18,最差的是F-16。防衛廳得出了一下結論:

除了隱身性能無法滿足外,F-15方案性能最好,但是研製費用最高;

F-16方案航程和隱身性能不能令人滿意,但是研製技術和費用要求最低;

F/A-l8方案性能可以接受,但是製造和維護費用都比較高。

防衛廳初步傾向F/A-18方案,因為在費用上較符合要求,且是雙發戰鬥機,性能比單發戰鬥機上一個檔次。但1987年10月後,日美決定在F-15J和F-16之間選一種。防衛廳最後由成本方麵考慮決定了F-16。1988年FS-X戰鬥機計劃正式啟動。

技術

由於美國和日本利益上的衝突,FS-X一開始就陷入了困境。首先是雙方爭執合作協議書的細節,主要是雙方都想在研製製作過程中占多一些比重,另外美技術轉讓也是一大難題。日本想在國內研製,美國卻希望在美國進行以提高就業機會。技術移轉方麵美國不願意把關鍵技術給日本,怕日本學會了以後與之競爭。因此美國堅持拒絕轉讓線控技術源代碼,導致整個FS-X計劃拖延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