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15戰鬥機(2 / 3)

作為以上三種模式的備份,APG-63還有一種非PD模式,使用低PRF,隻能提供上視能力——因為非PD模式無法過濾地麵雜波。

此外,APG-63還有多種提供特殊功能的模式,包括:信標模式,用於向空中飛機的敵我識別係統發射詢問信號;手動跟蹤模式,作為自動跟蹤模式的備份;被動模式,用於監測外部雷達輻射信號,同時自身隻發送微弱脈衝,以盡可能減小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地圖測繪模式。

1973年,APG-63雷達投入使用。1979年,該雷達裝備了可編程信號處理器,這是首次在機載雷達上應用。這使得係統通過軟件編程就可以適應新的戰術、使用模式以及武器係統,而無需進行大規模硬件改進。

1986年,APG-63停產,共生產大約1000台,裝備所有F-15A/B型和早期F-15C/D型。但是APG-63並不完善。其平均維修間隔時間不到15小時。對該係統的航線可更換件的技術支持日益困難。原因之一是很多部件采購困難,而采用新技術部件則往往要求重新設計係統而被迫放棄。

另一方麵,持續惡化的可靠性影響了飛機的部署。如果航空站沒有二級維修能力,就無法對雷達故障提供技術支援。此外,由於設計時的局限,APG-63事實上沒有多餘的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來升級軟件,應付日益增大的威脅。為此,從F-15C/D後期型開始換裝APG-70雷達。

APG-63(V)1則是針對APG-63缺點所做的重大改型,在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方麵有了明顯提高,以滿足用戶要求。作為美國空軍雷達換裝計劃的一部分,APG-63(V)1將取代APG-63裝備F-15C/D,以保證美國空軍雷達方麵的優勢。(V)1係統更換了發射機、接收機、數據處理器、低壓電源和信號數據轉換器。在係統能力增強的同時,可靠性提高了近10倍,MTBM達到120小時。

武器係統

F-15可以使用多種對空武器。自動化的武器係統加上平顯和HOTAS使飛行員可以高效率的進行空戰,而無需將精力浪費在繁雜的武器操縱程序上。如果飛行員更改當前的武器選擇,平顯上的武器發射指引也將隨之自動改變。

根據最初的設計,F-15可以攜帶3種對空武器係統——M61A1“火神”機炮、AIM-9L/M“響尾蛇”紅外製導格鬥導彈和AIM-7F/M“麻雀”半主動雷達製導中距空空導彈等。

M61A1航炮

M61A1是在美國第三代戰鬥機上廣泛使用的一種航炮,F-15所有改型上均有裝備,主要用於距離600米以內的空戰,彌補格鬥導彈的發射死區。其安裝位置在右翼根整流罩內,備彈940發。航炮射速有4000發/分和6000發/分兩種,飛行員可以自行設置。

AIM-9L導彈

AIM-9L是美國吸取越南戰爭的教訓,於70年代初期開始研製的具有全向攻擊能力的第三代“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曾被譽為“超級響尾蛇”。該彈的外形與AIM-9B相似,艙段布局與AZM-9D相同,而彈翼和陀螺舵則與AIM-9H一樣。它與AIM-9B外形的最大區別是,彈頭較尖、前舵麵由三角形改為雙三角形。

其導引頭采用氬製冷的銻化鋼探測器,探測靈敏度較高,導彈能從前半球攻擊目標,攻擊角大幹90度。AIM-9L的彈長為287米,彈徑為0137米,翼展063米,發射重量約為86千克,射程增大至185千米。最大速度增至M數25。

AIM-7係列導彈

“麻雀”ⅠAIM-7A分為3個艙段,彈頭為引信/戰鬥部艙,彈體中部為製導控製艙,彈體中後部為固體火箭發動機艙,3個艙段用螺釘連接。

由於采用雷達波束製導,其製導控製艙內裝的是陀螺儀、加速度計、天線和接收機、計算裝置、伺服機構、電瓶和高壓能源。導彈發射後1s,由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組成的自動駕駛儀控製飛行,導彈進入機載雷達AN/APG-51B的製導波束後,自動駕駛儀與伺服機構斷開,天線和接收機接收製導波束信號,計算裝置據此計算出導彈相對於製導波束等強信號區的偏移量,通過伺服機構使全動式彈翼偏轉,使導彈返回等強信號區,製導波束隨動於機載光學瞄準具視線,從而引導導彈飛行所瞄準攻擊的空中目標,製導飛行時間20s。

“麻雀”ⅡAIM-7B導彈采用主動雷達製導,其艙段布局和內部結構與“麻雀”Ⅰ不同;“麻雀”Ⅲ導彈采用半主動連續波或脈衝多普勒雷達製導,其艙段布局和內部結構與“麻雀”Ⅰ/Ⅱ不同,分為5個段艙,從前到後為導引頭、自動駕駛儀和電源、液壓舵機和液壓能源、引信/戰鬥部、固體火箭發動機,但其具體結構隨各自型號不同亦有較大區別。

按作戰性能水平,“麻雀”係列空空導彈可分為三代:第一代AIM-7A,隻能用於尾追攻擊;第二代AIM-7C/7D/7E/7E-2,具有一定的全天候、全向攻擊能力;第三代AIM-7F/7M/7P/7R,具有全天候、全向攻擊、上視/上射和下視/下射能力。

AIM-120導彈

作為AMRAAM導彈家族的成員之一,AIM-120是美國研製的第一款主動雷達製導視距外空對空導彈,十幾年來衍生了A、B、C、D四種型號,是世界多國空軍爭相采購的武器。2003年售價為每枚38萬6千美元。

AIM-120是美國研製的一種“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它首次使用便取得戰果,揭開了世界空戰史上新的一頁。在此之前的超視距空戰,由於大多采用半主動雷達製導的導彈,發射導彈後,載機必須保持對目標的跟蹤和照射,直至擊中目標。在這段時間裏,載機須基本上不能有大動作,這對載機和飛行員的安全是極大的威脅,因為被敵方擊中的機會很大。

服役史

隨著盧克空軍基地改裝訓練部隊的增加,美國空軍開始將它的第一批F-15分配到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第1戰術戰鬥機聯隊下屬中隊擔負戰鬥值班。該中隊自1976年1月起開始換裝F-15A/B。第一批F-15A交付的時候噴塗著淺藍色的空優塗裝。但這種塗裝方案很快就放棄了。

德克薩斯州的天空也許是藍色的,但西歐的天空卻是淺灰色的,執行全球戰略的美國空軍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之後所有的F-15全部換成了淺灰色的“羅盤幽靈”空優塗裝。

1977年駐德國比特堡空軍基地的第36戰術戰鬥機聯隊換裝F-15後開始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同年12月,第三個換裝F-15的聯隊——駐新墨西哥州霍羅門空軍基地的第49戰術戰鬥機聯隊也開始擔負戰鬥值班。

內利斯基地的第57戰鬥機武器聯隊是第4個換裝F-15的聯隊,該聯隊主要擔負高級訓練、評估測試以及戰術研究任務。為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威脅,繼國內部隊之後,駐荷蘭索斯特堡基地的第32戰術戰鬥機中隊於1978年9月13日開始換裝F-15A/B,該中隊雖是美國空軍部隊,但受荷蘭空軍指揮執行北約賦予的作戰任務。

12月佛羅裏達州埃格林基地33戰術戰鬥機聯隊也開始換裝F-15。1979年9月,F-15C投產並首先裝備第18戰術戰鬥機聯隊。此後,F-15C/D逐步取代F-15A裝備一線部隊。

80年代中期,第21混合聯隊開始換裝F-15A/B。該聯隊在1990年3月發生一起嚴重事故,一架F-15在空戰演習時誤射一枚AIM-9M實彈,擊傷另一架F-15。

此事引起美國空軍的嚴重關注。隨後該聯隊隊長H·S·斯托爾上校被解職。不過此事也證明了F-15頑強的戰場生存力。現在第21聯隊已經換裝F-15C/D,並正在組建一個F-15E中隊。

最後裝備:F-15A/B是戰術空軍司令部下屬的4個戰鬥截擊機中隊,但它們卻為北美防空司令部執行防空任務。隨著大批F-16ABlock15進入戰鬥截擊機中隊服役,取代了F-15A的防空主力地位。1990年10月1日,第48中隊撤編,此後美國本土再也沒有一個裝備F-15的一線防空中隊。

1985年9月13日,第6512試驗中隊的一架F-15A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起飛,躍升到24384米高空,發射了一枚反衛星導彈,成功擊毀美國1979年2月發射的P78-1號伽馬頻譜儀衛星。這是F-15反衛星計劃第15次發射試驗,也是第一次實彈發射。

原本計劃在第48、318中隊部署ASAT,兩個中隊已經接受了3~4架經過改裝的F-15,但由於美蘇簽訂了關於禁止在太空中試驗武器的協議,該計劃於1986年正式取消。

1987年8月1日,美國空軍第一支F-15E訓練部隊,第461戰術戰鬥機訓練中隊組建,隸屬於盧克基地的第405戰術訓練聯隊。1988年7月,該中隊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1989年10月,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下屬第336戰術戰鬥機中隊在換裝F-15E後開始具備有限的作戰能力,1990年8月1日達到初始作戰能力。此後又有三個聯隊相繼裝備F-15E。

使用者

除美國外還有以色列、日本、沙特阿拉伯、韓國、新加坡使用F-15係列戰機。

戰績

F-15戰鬥機在實戰中創造了累計擊落敵機102架,而F-15無一被擊落的驕人戰績。一架在以色列的F-15與一架A-6相撞後,在左主翼脫落了一大半後仍然安全返回基地。

發展趨勢

F-15C/D已計劃要由其後繼者F/A-22猛禽戰鬥機取代,F-15E預計在未來會在空軍中保持一定的數量。

性能諸元

外形尺寸

全長:1943米。

翼展:1303米。

全高:568米。

翼麵積565平方米。

空重:12700千克。

重量及載荷

空機重量1297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0845千克,最大燃油重量6103千克,(外掛,2個保形油箱和3個副油箱)9818千克,最大外掛武器載荷10705千克。

動力裝置

早期裝兩台普·惠公司F100-PW-100渦扇發動機,單台靜推力652千牛,加力推力1059千牛,1991年後換裝推力為129千牛一級的F110-GE-129或F100-PW-229渦扇發動機。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馬赫數25,進場速度232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8300米,起飛滑跑距離274米,著陸滑跑距離1067米,最大續航時間(無空中加油)5小時15分,(空中加油)15小時,轉場航程(帶保形油箱)5745千米,(不帶保形油箱)4631千米,限製過載9+/-3克。

主要機載設備

休斯公司的AN/APG-70(C/D型)或AN/APG-63(A/B型)火控雷達,AN/ASN-108姿態/方向參考係統,AN/ALQ-119電子幹擾吊艙,AN/ARN-118塔康係統,AN/ASN-109慣性導航係統,AN/AWG-20火控係統,AN/ASK-6大氣數據計算機,CP-1075/AYK中央數據計算機等。

航程

C:轉場航程3000海裏(攜帶適型油箱與三個外掛副油箱)。

E:3100海裏(攜帶適型油箱與三個外掛副油箱)、2400海裏(攜帶副油箱)。

武器

六個翼下、四個機身外側、一個機身中線掛點,總外掛可達7300公斤。武器:M61A1航炮,AIM-7“麻雀”空空導彈、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炸彈:F-15E可掛載美國空軍各種航空炸彈,包括自由落體核彈,以及GBU-284500磅碉堡穿透炸彈。

F-15所有型號

F-15A

單座製空戰鬥型,裝備F-100-PW-100發動機和AN/APG-63雷達,1972年7月27日首飛,於1974年11月交付使用。到停產為止,F-15A共計生產384架,裝備美國空軍366架,出口以色列42架。

1982年1月駐蘭利空軍基地的第48戰鬥截擊中隊開始換裝F-15A,成為第一個換裝F-15的防空中隊。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F-15A開始從一線部隊退役,轉給空中國民警衛隊。有6個州的空中國民警衛隊裝備有F-15A。F-15A/B兩機型共裝備了7個空中連隊和6個空中國民警衛隊中隊,以及以色列空軍的一個空軍中隊。

F-15B

A型的雙座教練型,初稱TF-15A,後改稱F-15B。其結構重量增加了363千克,具有F-15A的全部作戰能力,但沒有裝備A的AN/ALQ-135電子幹擾設備。

外觀上主要區別是增加了一個後座教員席。後座教員席具有全部操縱能力,視界良好,可以在飛行包線內完成任何動作,包括起飛和著陸。由於B型主要用於訓練,因此後座無能力控製用於作戰的航電係統和武器設備。產量60架,其中7架出口以色列。

F-15B於1973年6月首飛。1974年11月第一架生產型交付駐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的第58戰術訓練聯隊。

F-15A/BMSIP

F-15A/B的壽命中期改進計劃,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其主要目標是將F-15A/B升級到F-C/D的標準,包括更換AN/APG-70雷達、換裝新的航電設備、用新式數字式計算機取代老式的模擬式計算機等。

F-15C

在A型基礎上改進的單座製空戰鬥型。其內部載油量增加了1116噸,采用改進型APG-63雷達,可在進氣道兩側加裝保形油箱。除了可裝載2211噸JP-4燃油外,也可換裝偵查傳感器、雷達探測、幹擾設備、激光標定裝置、微光電視設備和偵查照相機等設備。

最初型仍采用F100-PW-100發動機,後來大部分改用F100-PW-220。最大起飛重量有所增加。在於A型的區別上隻能通過機尾號識別產量488架,出口以色列24架、沙特75架。

目前為止,F-15C仍然是美空軍的主力製空戰鬥機,數量裝備約300架,共計裝備9個空軍聯隊和一個以色列空軍中隊。

F-15D

C型的雙座教練型。同樣具有C型的全部作戰能力以及保形油箱。其關係類同B型與A型之間的關係。產量82架,出口以色列7架、沙特23架。

F-15C/DMSIP

F-15C/D的中期改進計劃。其航電設備全麵升級,包括:換裝雷達、座艙顯示器、電子戰係統以及數字式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