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 / 3)

緊接著出現的就是銀練墜瀑布了,幾塊巨岩猶如自然垂下的肩膀,讓流水輕盈地漫過,緩緩地彙聚在深潭裏。岩石表麵就像粗糙的皮膚,流水在上麵形成了美麗的銀色顆粒,因此整個景觀就仿佛銀練紛垂,其柔美風韻讓人的心一下子軟了幾分。

穿洞瀑布

穿洞瀑布是全國十大天然水簾洞之一。在翁安縣城北13公裏銀盞鄉與新華鄉交界的甕安河上。舊誌稱“飛練飄霞”、“飛練泉”、“水簾洞氣”。此處河寬50多米,河床落差10多米,河水隨河床陡然跌落,形如一幅寬大的白絹橫掛河中,聲似洶湧波濤咆哮。

夏季水漲流急,瀑布更寬,水聲更大,水霧在陽光之中映出霓虹,異彩紛繁。瀑布壁有一橫洞,貫通兩崖。瀑布從橫洞頂上飛流而下。橫洞俗稱穿洞,洞底乎坦,行人可扛柴挑草從中通過,真是“人從河中過,水不打濕腳”。

橫洞中段有斷崖3處,形成平列的大小不等的3個水簾洞,其中最大的一個位於正中。水簾洞給瀑布平添許多詩意和神韻。在水簾洞內觀瀑,隻見洞頂縷縷銀練飛速下墜,水霧蒙蒙,洞壁隆隆。瀑布兩岸和下遊,峽穀幽深,奇石崢嶸,鬆竹蔥籠,景色別致。

中洞瀑布

中洞瀑布位於兩河口至十丈洞的公路旁邊,距十丈洞瀑布約2公裏。此瀑布高度18.5米。寬度75.6米。遠觀,恰似銀珠織簾垂掛穀中,與十丈洞瀑布相映成趣。此瀑布晶瑩剔透,十分美麗,被當地人譽為“美人梳”,中國科學院考察團則稱它為“中國簾狀瀑布的典型代表”。

張家界是漢代張良隱居地麼?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張家界市的地層複雜多樣,造化了當地的特色景觀。張家界自然風景區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穀地貌為主體,境內怪峰林立、溶洞群布、古木參天、山泉潺潺、雲霧繚繞,集幽、野、神、奇、秀於一體,境內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黃石寨,有群峰竟秀的天子山,幽靜神怡的卜裏畫廊,怪石衝天的水繞四門……簡直美不勝舉。

流水侵蝕地貌

在張家界市區境內,由於受地理、地層、構造、氣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貌奇觀。從地勢上來看,張家界市西接雲貴高原,東臨洞庭湖,北與鄂西山區接壤,南又與雪峰山毗連。其總的地勢是:東南與中部低,四周高,沿澧水河流兩岸,又有一塊一塊的衝積土平原。該市境內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溪流發育,各條溪流均彙集到澧水河,然後從西向東,一直流進八百裏洞庭湖。湖內,沉積著幾十米幾百米厚的泥沙。與洞庭湖相反,從東向西,地勢又逐漸升高,到市區中心地段,便出現了海拔高達1500餘米的天門山、七星山等高山峻嶺。有高山峻嶺,又有低穀平原,這就是獨特的流水侵蝕地貌。

武陵源景區內的巨厚的石英砂岩,產狀子緩,使岩層不能沿層麵薄弱部位滑塌,覆蓋在誌留係柔性的頁岩之上。重力作用使得剛性的石英砂岩垂直節理發育,在水流強烈的侵蝕作用下,岩層不但解體、崩塌,流水搬運,殘留在原地的便形成雄、奇、險、秀、幽、曠等千奇百怪的峰林。是武陵源風景區的主體。慈利縣五台山風景勝地,同樣也是由同一層位的石英砂岩組成,岩層產狀也平緩。五台山頂部有黃綠色的頁石、泥灰岩覆蓋,它是隔水岩係,可以保護下伏砂岩免受流水侵蝕。

喀斯特地貌

也稱岩溶地貌,是張家界地貌的另一突出的特點。約占全市麵積百分之四十左右,且種類,不論地表、地幹,其堆積物均發育齊全,是我國湘西北喀斯特地形發育地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地表喀斯特地形的溶溝、溶槽、石芽、幹穀、石丘、石陵各地可見,在天門山區能見到一些單個石柱,但很少成林。湘西北地區隻有在自治州花垣縣有一片石林,俗稱“石欄柵”,頗引入注意。

地下喀斯特溶洞、喀斯特堆積物形態。在張家界,更是堪稱一絕。其溶洞規模,桑植縣的九天洞能列入世界洞穴學會會員洞,也真不愧為“亞洲第一洞”的響亮稱號,可見不是一般。九天洞和位於武陵源區的黃龍洞,是張家界地下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它們集溶洞、溶洞河、暗河、落水洞、漏鬥為一體。其洞內喀斯特堆積物,石鍾乳、石筍、石柱更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想象空間,使人很難找到恰當的詞彙和語言來讚美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