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愷撒”自行榴彈炮
概述
現代戰爭對火炮的戰略機動性和戰術機動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役大多數履帶式自行火炮係統和牽引式火炮係統都很難滿足這些要求,尤其是在短時間內需要部署大量火炮的情況下。在需求牽引和技術推動的雙重作用下,重量較輕、能夠進行快速機動、且能夠用運輸機空運和直升機吊運的車載自行式火炮係統便應運而生。
車載自行式火炮的大量湧現是近年來炮兵武器發展的一大特點和亮點,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法國、南非、以色列、荷蘭、新加坡等都在研製車載自行式155毫米榴彈炮係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國研製成功並已經列裝的“愷撒”52倍口徑155毫米車載自行式榴彈炮係統,它是專門為執行快速部署和兵力投送任務的部隊設計的。
發展過程
“愷撒”係統由法國地麵武器工業集團(簡稱GIAT公司)自籌資金進行研製,演示樣炮安裝在德國梅塞德斯·奔馳公司研製的“烏尼莫格”U2450L型6×6卡車底盤上,於1994年6月首次在巴黎薩托裏武器裝備展覽會上登台亮相。首門演示樣炮安裝了一個供駕駛員和炮長乘坐的非裝甲防護駕駛艙,緊隨其後又安裝了一個非裝甲防護座艙供另外4名乘員使用。火炮身管安裝在卡車後部,炮口越過駕駛艙指向前方。
作戰時,該炮的大型一體化駐鋤板通過液壓裝置放置到地麵上,卡車底盤後部的4個車輪則脫離地麵,由駐鋤承受火炮的大部分重量,並增加了發射時的穩定性。對演示樣炮進行了一係列試驗和改進後,GIAT公司於1998年展示的首門全係統樣炮(P1)帶有一個重新設計的駐鋤,一個新型統一駕駛艙和一個自動火炮瞄準係統。該樣炮在法國和中東地區進行了廣泛的試驗。改進後的一體化駕駛艙可容納全部6名乘員。
法國“愷撒”自行榴彈炮法國陸軍於1998年對首門全係統樣炮進行了大量試驗,GIAT公司根據試驗結果對樣炮作了進一步改進,並於2002年研製出第二門全係統樣炮(P2)。這門樣炮後來被命名為主係列炮(PS),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安裝了整體裝甲防護駕駛艙,可以抵禦輕武器的直接打擊,乘員從6人減少為5人。它還簡化了裝彈和液壓係統,並可增加2枚待發炮彈(總彈數為18枚)的攜帶量。
陸軍2000年10月訂購的5門“愷撒”火炮,已於2003年6月交付完畢,法國陸軍目前正在對它們進行技術和作戰鑒定試驗。“愷撒”係統正式列裝後將取代現役的TRF-1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和AUF-1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
GIAT公司還為“愷撒”榴彈炮研製了專用的彈藥補給車,它可以攜載72發炮彈,用以對獨立作戰的“愷撒”進行支援。在2002年4月法國布爾日的武器展覽會上,該彈藥補給車展放在“愷撒”PS樣炮旁邊。
從總體上看,“愷撒”榴彈炮的設計思想是為快速反應部隊提供一種射程遠、精度高、進入和撤出戰鬥快、戰略和戰術機動性強、便於隱藏的野戰火炮。在設計和研製過程中,重量輕始終是“愷撒”力求實現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同時又要采用新型火控係統和定位定向係統,使“愷撒”成為具備信息化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炮兵武器,而不是舊式簡易自行火炮的翻版。
性能特點
高度的機動能力“愷撒”係統具有很強的戰略、戰役和戰術機動性。戰略機動性主要表現在能夠用美國的C-130“大力士”運輸機和法德聯合研製的C-160“運輸聯盟”運輸機進行整係統空運。該炮沒有采用炮塔,而且炮架、駕駛艙、彈藥艙及射擊穩定裝置均選用鋁合金和輕型複合材料製作,戰鬥全重僅為171噸,空運時可進一步降至158噸。
1架C-130型運輸機一次即可運送1門整係統“愷撒”榴彈炮及其配用的彈藥和5人炮班,而法國陸軍現役TRF-l式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卻需要2架C-130,1架運送火炮,另1架運送牽引車、彈藥和炮班人員。戰役機動性主要表現在需要進行較遠距離的戰場機動時,能夠使用直升機進行吊運,這一優點在崎嶇的山地作戰時表現得尤為突出。戰術機動性主要表現在“愷撒”自身能夠在戰場上進行快速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