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9自行榴彈炮(1 / 2)

韓國K9自行榴彈炮

概述

自1998年7月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裝備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國家後,到如今,又出現了亞洲第一個、世界第二個裝備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國家。它就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

多年來,韓國自行火炮的主力一直是美國M109A2式39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80年代末,為滿足21世紀的作戰需求,韓國陸軍擬定了對新型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要求:集團軍縱深火力支援;以質量上的優勢彌補數量上的劣勢;以更遠的射程在山地區域進行有效的火力支援。

1989年,韓國防衛發展局開始進行新型自行榴彈炮的研製工作。關鍵性要求包括提高射速、射程、射擊精度及縮短行軍/戰鬥與戰鬥/行軍轉換時間以及高機動性等。所有這些將使武器係統的戰場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經過競爭,韓國三星造船與重工業公司成為新型52倍口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主承包商。

第一門樣炮於1994年完成(型號為XK9),隨後,在全尺寸研製階段又製造了3門試生產型火炮係統,其中第3門完成於1998年。在樣炮試驗中,新型自行榴彈炮的機動性和射擊可靠性得到了檢驗,截至1998年底,累計行程18000千米,發射彈藥12000發。

1998年,韓國陸軍將XK9定型為K9。目前已組建了第一個炮兵營,包括3個炮兵連,每個連裝備6門K9式自行榴彈炮。

火炮

52倍口徑155毫米火炮藥室容積為23升,采用立楔式炮閂,裝有雙室炮口製退器和抽氣裝置。身管裝有溫度報警裝置,用於為自動火控係統提供身管溫度信息。炮尾裝有多普勒式初速測量係統,測量範圍為20~2000米/秒,用於為車載計算機提供彈丸初速信息。

火炮發射K307式全膛增程底排彈時的初速為924米/秒,發射火箭增程彈和上述底排彈的最大射程分別為30千米和40千米。

該炮裝有21發底火自動裝填裝置,可自動輸送、插入和抽出底火。自動裝填係統可從炮塔尾艙的彈丸架上取出彈丸,然後放入輸彈槽,以備輸彈。發射藥裝藥為人工裝填。火炮的最大射速為6~8發/分(3分鍾內),爆發射速為3發/15秒,持續射速為2~3發/分(1小時內)。

反後坐裝置有2個液壓式駐退機和一個氣壓式複進機。高剛度搖架可使射擊時身管的橫向運動減至最小,從而提高了射擊精度。

行軍時,身管由安裝在車體前部的行軍固定器鎖定。駕駛員無需下車即可遙控操作行軍固定器使身管固定或解脫,從而保證了車輛三防的完整性。

炮塔及底盤

K9的炮塔和車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最大裝甲厚度為19毫米,可防中口徑輕武器火力和155毫米榴彈破片。乘員組為5人,即1名駕駛員和戰鬥乘員艙內的4名乘員(車長、炮長、炮長助手和裝填手)。車長和炮長位於炮塔右側。車長前上方裝有1挺用於防空和自衛的M2式12.7毫米機槍(備彈500發),配有向後開啟的單扇艙口蓋。炮塔頂部左側裝有間接射擊瞄準鏡。

炮塔座圈載有4種155毫米彈丸,並裝有4部獨立操縱的電驅動裝置,緊急情況下可手動操縱。

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發動機在右側。油箱在車體右前方,蓄電池箱在左前方。底盤後部有一大艙門,供乘員進出和彈藥補給使用。

駕駛員頭頂上方向後開啟的艙口蓋可在水平位置鎖住。其前方裝有3具潛望鏡,中間1具可更換為被動夜視型。

發動機為德國MTU公司的MT881Ka500V8水冷柴油機,在轉速為2700轉/分時,功率為735千瓦(1000馬力),德國PzH2000自行榴彈炮采用的就是這種發動機。

傳動裝置為美國阿裏遜公司的X1100-5A3式全自動傳動裝置,該裝置是美國M1主戰坦克所用的X1100-3B式傳動裝置的改進型,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