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G7榴彈炮(1 / 2)

南非G7榴彈炮

“45倍口徑革命”後,155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在射程、威力以及機動性等方麵顯示出了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逐步成為世界各國陸軍師級地麵火力支援的核心裝備。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後冷戰世界格局逐步形成,戰爭形式的多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105毫米口徑榴彈炮出現了一個複興的趨勢。冷戰時期以歐洲大陸為背景的大規模會戰式的陸上對抗出現的概率幾近為零,聯合快速反應成為各國的共識,重裝備的機動性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牽引式105毫米榴彈炮由於以其重量輕、機動性好、使用方便等特點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世界上兩種成名已久的105毫米榴彈炮,英國的L-118和法國的LG-1,就受到許多國家的青睞。南非的G-7牽引式105毫米榴彈炮也正是為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而開發的,它研製的目的是要求輕型而便於機動、對後勤供應的要求小而便於機動部署,此外在射程和終點殺傷效果上要比現役輕型155毫米榴彈炮更好,至少也要相當。

以G-6輪式自行榴彈炮在世界軍火市場上揚名立萬的南非迪奈爾公司準確的把握住戰爭形式變化的脈搏,在1995年開始G-7式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4年後,樣炮完成計定型。2000年,南非航空與防務展上,G-7牽引式105毫米榴彈炮首次露麵。為了開拓中東市場,2001年第5屆阿布紮比國際防務展上,G-7也被展出。

G-7原型炮全重3800公斤,牽引狀態下火炮長69米、寬202米、高不超過21米。緊湊的尺寸和重量使G-7的機動性得到極好的體現。由於G-7的係統重量輕,通過可調節的牽引鉤,可以用4×4卡車或任何一種5噸型的運輸車牽引,牽引時的最大公路速度可達100公裏/小時,涉水深06米;隻要加上空運吊鉤,即可由中型直升機吊運;一架C-130戰術運輸機可空運部署攜帶彈藥的2門G-7火炮。此外,由於G-7在展開以前對準備工作的要求不高,所以隻需4人在2分鍾之內即可完成進入或退出戰鬥的任務。以上的這些特點使G-7在完成一次射擊任務後,在敵人的反炮兵火力到達前,可以很容易和迅速地進行重新配置。

G-7榴彈炮最大的外形特征是它的“門”字形平衡機。駐退機和複進機類似箱體結構,外觀非常簡潔。大架采用傳統的開腳式結構,為箱形,這種形式既可提高強度,又能夠減輕重量。火炮的行動部分為2個炮輪,在射擊時和支撐座盤一同起到穩定作用。

G-7榴彈炮采用了52倍口徑長身管,155毫米口徑榴彈炮向52倍口徑發展,這也是目前世界的流行趨勢。長身管帶來的優勢是G-7在發射普通製式榴彈時射程即可達24公裏以上,發射增程彈射程可超過30公裏。這一射程指標已達到和超過了現役的39倍口徑155毫米榴彈炮的射程。炮口製退器采用反衝製退方式。通常情況下,炮口製退器不參與炮彈發射,隻起減弱後坐的作用,但迪奈爾公司為了提高火炮射程別出心裁的將炮口製退器也刻上膛線,使其成為身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