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水雷
現役大多數水雷的炸藥都是裝在金屬耐壓殼體中,具有一定的特征形狀,其表麵聲反射率較大,易被對方滅雷具探測到。
日本前不久發明了一種利用橡膠或高分子化合物等柔軟材料作為雷體的水雷,由於其聲反射率較小,並且布設在海底後形狀不定,從而給獵雷係統的探測與搜索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德國也發明了一種采用橡膠或塑料膜製成的柔性雷體,內裝液態炸藥。由於液態裝藥的聲阻和海水的聲阻相同,並且柔性藥袋在海底呈不同的形狀,所以獵雷聲納難以探測到這種沉底水雷。
線控水雷
近年來丹麥研製成功一種由標準電纜控製,用最新工藝製造的MIP—19水雷。這種非觸發式沉底水雷,裝有聲、磁傳感器。同時,它通過控製電纜與岸上的水雷控製裝置相連接,可由岸控進行保險、解除保險或起爆,也可自控起爆。
作為一般沉底雷使用時適用水深20米。整個水雷係統由水雷、配電箱和控製裝置組成,由輕型電纜及接頭連接,操作方便快捷。當控製電纜被破壞時,水雷自動進入自控狀態。
聲納浮標水雷
日本海軍近期發明了一種聲納浮標水雷,通過連接電纜將聲納浮標與錨雷或沉底雷組合在一起。聲納浮標與連接電纜的傳感器一起裝在水雷內,由飛機等運載平台向海上投放。
投放後,連接電纜釋放,聲納浮標浮在水上,水雷則下沉到設定深度或海底。聲納浮標接收由飛機上控製中心發出的無線電控製信號,並接收水雷提供的各種數據作為應答信號發送出去,使水雷受控而動作。
模塊式水雷
由美國設計的模塊式水雷包括兩個不同類型的標準模塊:第一種為啟動部件;第二種為炸藥部件。所用的炸藥是三硝基甲苯,炸藥量為150千克。
利用上述模塊係統,可減少存放的雷種數,維護保養也較簡單,根據需要很容易裝配成適合各種特殊情況的雷種,如可以裝配出一種能從各種艦船或直升機上布放的模塊水雷。電於它的形狀旋轉對稱,因此所需的裝卸設備可以標準化,能從水麵艦艇和其他各類船隻上滾下布放。
重力引信水雷
這是一種采用重力傳感器的新型水雷。當艦船通過該水雷的上方時,安裝在水雷中的重力計通過鑒別設定在其輸出信號的閾值來決定是否引爆水雷。
超過規定重量的艦船通過水雷上方時,就能使水雷起爆。否則重力計就檢測不出設定的重力變化。這樣,隻有用重力與目標艦船同樣的物體才能進行掃雷,從而提高了該種水雷的抗掃性能。
重力引信水雷是一種非觸發水雷,對非磁性、無噪聲艦船也能感應,費效比很高。上述水雷的重力傳感器包括超導重力計、彈簧式重力計或弦線重力計等,采用一種即可檢測艦船通過時的重力變化。
艦載反水雷武器
艦載反水雷武器是用來發現、掃除、消滅水雷的水中武器,它包括各種掃雷具和獵雷武器,它是突破敵水雷封鎖,保障戰時海上航道暢通,戰後清掃雷障的主要手段,是海軍不可缺少的艦載武器。反水雷武器於19世紀末才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地使用艦艇拖曳的接觸掃雷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清除新出現的非觸發沉底雷,發展了一些模擬艦艇物理場(聲、磁等)的非接觸掃雷具。獵雷武器是從60年代開始研製的,70年代初,法國首先研製成PAP104獵雷武器,於1972年裝備在“女妖”級獵雷艇上。同時掃雷具仍在繼續發展,陸續研製出遙控掃雷具、艇具合一掃雷具等。
掃雷具按工作原理,分為接觸掃雷具和非接觸掃雷具;按攜帶方式,分為拖曳掃雷具、艇具合一掃雷具、遙控掃雷具;按使用水域,分為海洋掃雷具和江河港灣掃雷具。
掃雷具的優點是掃雷寬度大,特別是接觸掃雷具具有較好的作業效率。但是,目前水雷戰往往同時使用多種水雷,既有錨雷,也有沉底雷,而且具有較好的抗掃性,使掃雷愈加困難。
掃雷具的發展趨勢是增大掃雷深度,提高掃雷可靠性和作業效率。艦載獵雷武器是用來對水雷進行探測、定位、識別、消滅的反水雷武器,它由獵雷聲納、導航定位、設備顯示控製裝置和滅雷具組成。滅雷具是獵雷武器的核心。
滅雷具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遙控潛水器,一種是自航潛水器。後者已大量推廣,如法國的“PAP-104”滅雷具,美國的“MNV”滅雷具。
滅雷具的優點是能準確清除各種類型水雷,並不受水雷引信種類和設定方式的限製,作業效果較好。但是對大深度、大流速水域中的水雷清除有一定困難。
滅雷具的發展趨向是進一步增大工作深度,提高在能見度惡劣水域中的識別能力。為在戰時緊急打通航道,一些國家還發展了應急炸雷係統和破雷船。法PAP104滅雷具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滅雷具,1972年服役,現已發展到5個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