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協調髒腑(1 / 3)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素問·靈蘭秘典論》

協調髒腑

人的身體有五髒六腑,五髒即心、肝、肺、脾、腎;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如果把人的身體看成一個王國,那五髒六腑就是這個王國的國王、宰相、將軍、後勤部長、技術工程師、士兵等。

心為“一國之主”,《黃帝內經》中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可見,心之所以成為一國之主,因為神明從此而出。而神是人的一切活動的主使,可見心掌控著全身各個部門的總體運轉。心髒除主神明外,還主血脈。如果一個人心氣旺盛,那血液便能順著經脈流動以營養全身;相反,如果心氣不足,則血流不暢或血脈空虛,就會出現心悸等病變現象。

肝可以看作將軍。在一個王國裏,將軍主管軍隊,是一種力量的象征。肝主要的功能是疏泄和藏血,調節人體氣機,促進脾胃的正常運轉和調暢情誌。

肺可以看做是宰相。宰相的位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重要性僅次於國王——心髒。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氣,是保障身體內外的氣得以交換,對體內的水液運行和排泄起調節作用。

脾胃可以看做是後勤部長,把人們吃進去的糧食、水穀精微等營養物質以及水分輸送給體內的其他組織。

腎可以看做是首席工程師,也可以看做是掌管發明的官。腎主藏精、納氣以及生髓。腎氣的盛衰對人的成長發育和生殖功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精氣也是對各髒腑組織起著濡養滋潤的作用。

除五髒外,六腑也都有其職責和職位,如膽主“膽識”、“決斷”等情誌因素;胃和脾掌管供給;大腸主管傳送運輸;小腸主管接受其他器官剩餘物;膀胱主管州都;三焦主管疏通水道。

由此可見,五髒六腑組成了一個小小王國,它們各司其職,各管一塊,同時又相互配合,相互依賴,使得全身的精、氣、血、脈流通暢達,使得整個機體運轉無礙。

靜養君主之官——心髒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麵,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素問·靈蘭秘典論》

心,是生命的根本,何以知之?從醫學觀察中知道,人體的多數器官都是在出生之後才開始活動的,唯有心髒在胚胎時就開始搏動,可見心確實是生之本。

另外,心也是神安居之所,何為神?“兩精相搏謂之神。”“兩精”即陰陽,由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出來的功能即為“神”。心藏神,而神之變化也由心決定,反過來說,心是神變化作用的緣起,所以人們常把心神放到一起來說。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火,能夠照亮一切,心的主宰功能可見一斑。另外,非常有趣的是,五髒通過經絡與體表的五竅相通,如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看這幾個字,肝、脾、肺、腎,都帶有“月”字旁,而月即肉,為實,其開竅的孔穴為空。而心則沒有“月”字旁,即不是肉體,本性為空,其相通的孔穴舌即為實,實與虛,有與空,互相補充。另外,心不是肉體,就是說心不僅僅隻是一個肉體的器官,而是有著精神、思維活動的高級存在。

心主血脈。血,即血液;脈,即經脈。經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主血脈,即人體的血在脈中流動的情況由心來掌控。可以說,心髒是使血液流向全身的動力泵,這個泵的力量大還是小就是心氣的大小決定著輸出血液的多少,如果心髒這個動力泵馬力不足,則血液就虧虛、脈道不通,輕則麵色蒼白,脈象微弱,重則氣血淤滯,血脈受阻。

心主神氣。《靈樞·邪客》中說:“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人的整個生命活動其實都是由心統攝,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喜怒哀樂,一顰一笑,即人的精神思想、意識活動都是心念的造作。西方通常認為人的精神活動主要由大腦來完成,中國傳統中則認為更深層的思想活動是由心來完成,其實大腦思考即神,而神也由心主使,可見心神為一體。

心與神,也可以看成是陰與陽的一對統一體,像我們在運動時,神經會興奮,心跳會加速;精神愉悅時,心氣也會上漲;反之,如果神誌抑製,心跳就會變得緩慢。人在發怒時,神情激奮,心功能不自覺加強,心血搏出量大,所以發怒的人會麵紅耳赤。人在受到驚嚇時,神情會畏縮,心的功能也就減弱,所以會麵色蒼白,可見人的心與神是互相關聯的整體。

養好心,就要首先調好神。那麼,怎樣養心調神呢?

小時候我們就常常聽到父母或老師告誡我們要“虛心”,《道德經》中也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中醫研究證明,人的心確實是虛的,因為心是虛的,才能吸納萬物,氣定神閑。養心之法,也最好以靜以定養之為好,下麵介紹幾種養心神之法:

調氣血:兩眼目視前方,或微閉,將身體置於一種全然放鬆的狀態,使思想自由馳騁。將兩臂自然放於兩股之間,隨著呼吸拳頭緊鬆,即吸氣時放鬆,呼氣時緊握,一呼一吸為一次,共作15次。通過這種呼吸練習,可以加強氣機的升降,推動氣血的暢通,很好地促進血液的循環。

通經絡:先調整呼吸,使呼吸均勻。然後先吸一口氣,兩手如托重物一般舉過頭頂,同時伴隨著均勻的呼氣;吸氣時放鬆回原位,如此一呼一吸15次。此動作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

理濕邪:在通風的室內,盤腿端坐,用雙手十指交叉相握,左腿屈膝,腳踏於兩手掌中,手腳同時向對方用力,持續一段時間可放鬆收勢。再換右腿,動作如前。交替做10次。這個動作,不僅可以使四肢筋骨得到活動,還可以除掉心胸間的風濕諸邪,寬胸理氣。需要提醒的是,這個動作,一定要先左腳後右腳,因為左肝右肺,肝主血,肺主氣,血的運行要比氣慢得多,為了平衡,自然慢者先,快者後,所以左腳先右腳後。

寧心神:雙腳開立,兩手掌相疊置於臍部,上下齒自然相合。先叩臼齒後叩門齒,即上下齒咬緊。各叩拜18下。在叩齒的過程中會產生唾液,唾液不要吐也不要咽,為“津宜常吞”的動作作準備。然後盤腿端坐,兩臂自然下垂,置於腿上,雙目微閉,調勻呼吸,靜坐片刻,再將口裏產生的大量唾液分為三口咽下。第一口從右邊咽下,第二口從左邊咽下,第三口從中間咽下。這個動作,可以起到養心寧神、固齒健脾的作用。

護養將軍之官——肝髒

肝者,羆極之本,魂之屬也。

——《素問·靈蘭秘典論》

肝,在人體的王國裏好比將軍,將軍主管出謀劃策、帶兵打仗。如果將軍足智多謀、鎮定自若、胸有成竹,那這個王國的軍隊就會士氣高漲,所向無敵。肝作為人體的將軍亦若是。如果肝血足、肝氣旺,做事就會踏實、穩健;如果肝血虛,肝氣弱,人常感到虛弱無力,且易怒、煩躁。

肝主藏血:主血是肝最主要的生理功能。心也主血,但與肝主血有所不同。心所主之血其實包括氣與血兩種成分,主要是主管脈管中的血,其作用是輸送和布散,所謂“君恩廣布於四海”。肝所主之血,是進入脈管之前的血,起到的是生、藏、調節的作用。

肝的主要功能是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所以肝又有血海之稱。

那血液來源於哪裏呢?血液來源於水穀精微,即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再經由脾化生為血,血再由肝收藏,輸送供養全身所需。

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對恒定的,但是當機體活動劇烈或情緒激動時,血液的需求量就會相應的增加,這時肝髒就會把貯藏的血液向身體所需的地方輸送。當人們處於安靜或情緒穩定狀態時,身體所需血量就相應減少,部分血液就會回歸於肝。所謂“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髒”。肝髒就像一個大水庫,起著貯藏、輸送、回收等調節作用,所以又有“血海”之稱。

肝主生發:肝在五行中屬木,通於春氣。春為一年四季之始,正是陽氣生發之時,春季正是肝當令之機,可見肝具有生發的特質,所以春季是養肝的大好時節。肝氣肝血生發,就能啟迪五髒,五髒安定而生機不息。反之,則氣血不暢,嚴重者會出現黃疸、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而且還容易引發中風、高血壓、頭痛、頭暈、疲倦、食欲差,情緒焦躁、情緒異常等疾病。

肝主疏泄:肝藏血,也主疏泄,調暢氣機,是全身氣機升降與調暢的中心。人體生命活動能夠得以正常進行,都有賴於氣機升降出入運動的推動和激發。

肝的疏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對於氣的升降平衡起著調節作用。人體氣的升降是需要平衡的,如果疏泄不足,就會出現胸脅、兩乳或小腹脹痛不適;如果生發過度則可能因為肝氣上逆而出現頭目脹痛、麵紅目赤、易怒等現象。

2.扶助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代謝。如果氣血鬱滯,則會導致血瘀、腫塊,在婦女則可導致經行不暢、痛經、閉經等問題;

3.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如果異常,不僅會影響到脾,而且還會影響到胃。

肝在身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與其他髒器關係密切:

肝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