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養自己良好的領導風格
1用人不疑,以誠待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三國誌·董允傳》),任何事業的創建和發展,都憑著人才。從領導者周圍及下屬的狀況,可以看出該領導的魅商狀況。在高魅商的領導者那裏,總是人才濟濟、各施所能、各有所得;在低魅商領導者那裏,不但人才寥落,而且備受歧視、猜忌和排擠。故而領導者要帶領下屬開創、發展事業不僅要慧眼識才,更重要的是要用人不疑,這是領導者提高魅商的重要途徑。
1946年,喬治·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為殘疾兒童設置的慈善信托基金——“安娜·戴高樂基金”委員會的司庫。他辦事精明,深得戴高樂夫婦讚賞。1947年4月,戴高樂組織法蘭西人民聯盟,邀請蓬皮杜擔任辦公廳主任。從此,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的得力助手。然而,蓬皮杜對政治一直不很熱心。1958年6月1日,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理,蓬皮杜被任命為內閣辦公廳主任。事前,蓬皮杜對戴高樂說:“我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領導你的辦公廳。當你就任共和國總統那天——無疑是6個月以後——我就要重新過我的自由生活。”戴高樂點頭應允,為此,蓬皮杜辭去路特希爾德銀行經理職務半年。
12月,戴高樂果真被選為共和國總統。次年年初,新總統乘車離開馬提尼翁大廈前往愛麗舍宮總統府,原任總統勒內·科蒂在禮炮聲中移交權力。然後,新舊總統同往無名英雄墓致敬。兩位總統在凱旋門下握手告別,新總統乘車前往愛麗舍宮。但陪同新總統前往的,既不是作為共和國第二號人物的參議院議長加斯東·莫內維爾,也不是即將就任總理的米易爾·德勃雷,而是名氣不大的蓬皮杜。這是戴高樂有意給予的得力助手蓬皮杜的一種殊榮。這不能不使人們對蓬皮杜刮目相看,也不能不引起某些人對他的嫉妒。
戴高樂的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後來蓬皮杜雖如約回到路特希爾德銀行,但他對局勢的發展再也不能無動於衷、袖手旁觀了,而是積極為戴高樂效力。1962年4月9日,蓬皮杜既非議員,也非前任部長,更非政要人物,卻被戴高樂授命組閣。蓬皮杜再也與政治分不開了。
發現人才不易,大膽使用人才更不易。戴高樂既能發現人才,又能大膽使用人才,終於使一個並不熱心政治的中學教師、基金會的司庫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法國政界要人。
由此可見,領導者用人不疑、惟才所宜,是提高魅商的關鍵一環,正如歐陽修所雲: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2處事果斷,幹脆利落
當今世界複雜多變,沒有一位領導者可以了解全部情況,那些妄圖在了解全部情況後作決定的領導者是徒勞的。不作決定也是一種決定,與其拖延,不如痛下決定,堅決果斷,魅商也必然得以提高。
堅決果斷是一個高魅商的領導必須具備的素質。隻有堅決果斷才能把握戰機。如果為帥者優柔寡斷,很可能會使本可輕而易舉的勝利果實付諸東流,至於在困難之中,優柔寡斷則會使形勢進一步惡化,從而失去下屬的擁護,永無出頭之日,魅商必定會下降。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米德爾將軍擊敗了英國康華利將軍。由於他沒有追殺康華利軍隊的決心,以至康華利可以率殘兵敗將渡過弗吉尼亞河。如果當時米德爾將軍早能果斷決策,立即進行追擊,他可能一舉殲滅英軍,活捉康華利。僅以“窮寇莫追”和不了解情況做遮掩恐怕不足以掩飾米德爾將軍的悔恨。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一飛行大隊由於執行了幾次艱巨的任務而損失嚴重。士兵的情緒極為低落,致使上級對他們失去了信心,甚至有人提議將這個大隊分編到其他大隊中去。無獨有偶,在一次任務中,12架飛機起飛,卻隻有4架降落到機場上。大隊長料定必須果斷采取措施,才可能挽救頹局。他向上級請示,給他兩天的時間,如果不能提高隊伍的士氣,他將同意飛行大隊的改編。上級答應了他的請求。
接到命令後,大隊長馬上采取措施,他舉辦了一個酒會,把士兵們都請來,讓大家盡情地抒發心中的怨氣。這時,他和其他指揮人員製定了第二天的計劃。第二天,從早到晚,大家忙個不停,檢查裝備,整頓內務,訓練,執行任務。誰知,這次任務完成的非常好。十架飛機安然返回。士氣高漲起來後,這個大隊又完成了許多艱巨任務,竟然獲得了上級的一致好評。也許,那些士兵真的應該好好的感謝他們的大隊長,沒有他的果斷行動,光榮永遠不會來到他們的身邊。
堅決果斷,是一個高魅商領導必備的素質。可為什麼有時會出現優柔寡斷的現象呢?主要是因為人的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