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揣摩對象,以迂應變
談話時,究竟用什麼策略和方式,才能達到讓對方接受自己意見的目的呢?
我國古代文獻《鬼穀子》認為,所有的秘訣,可以歸為一點:
“運用所有的手法判斷對方心理,進而適時采取適當措施,其手法可說是千變萬化。”
簡單地說,就是“見人說法以迂為直”。這就是戰國著名說客蘇秦經過多年苦心研究,思考又思考,失敗又失敗,從無數的經驗教訓中得出的一項結論,也就是他著名的“揣摩”之術的核心內容。
人們在社會中生活,由於所處的地位與充當的角色各不相同,人的才能和性格也千差萬別,人的心理也無時不在極其微妙地產生變化。因此,在與他人交談時,必須針對不同情勢下的不同個人,敏銳地察視其心理,靈活運用談話的方式。
語言正是在這些地方顯示出奇妙的特性。
語言盡管是如此的奇妙,但是,如果對方缺乏聽的能力,那麼無論你千方百計想出的話多麼美妙動聽,都毫無用處。同樣,如果對方沒有聽的欲望,你即使費盡口舌也無濟於事。
因此,切忌對牛彈琴,要注意選擇說話對象。對不同對象說出不同的話,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說:對智者談話,要運用我們的博學;
對愚者談話,要運用我們的雄辯;
對善辯者談話,要運用我們的沉默寡言;
對溫文爾雅的貴人談話,要運用我們的威勢;
對富人談話,要運用我們的優越地位;
對窮人談話,要運用我們的財富;
對勇敢之人談話,要運用我們的果敢勇毅;
對軟弱之人談話,要支用我們的堅強意誌;
對強敵談話,要運用我們的堅甲利兵;
等等。
甲蟲靠堅硬的甲殼防身,毒蟲靠毒刺去襲擊敵人,可見就連禽獸也知道利用自己的長處。假如我們不懂得運用自己的優點,那真是愚蠢到了極點。另外,重要的還是在於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周平王十三年,鄭武公掌握鄭國國政。鄭武公夫人薑氏難產生子,取名寤生,薑氏對寤生十分厭惡。次子段,長得一表人才,麵如敷粉,唇若塗朱,深得薑氏喜愛。薑氏屢次向其夫鄭武公稱道次子段之賢,宜立為嗣,武公不允,仍立寤生為世子。薑氏不悅。
武公死後,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薑氏和段無權,心中怏怏不快。一日,薑氏對莊公說:“你繼承父位,享地數百裏,可你弟弟卻無處安身,你應把製邑封給他。”莊公沒有從命,而封其弟段住在叫做京的地方。段進宮向母後薑氏辭行,薑氏乘機挑撥說:“你哥哥不念同胞之情,待你不好,今天封你為京城大叔,是我再三懇求才答應的,你到京城後,可訓練兵卒,暗做準備,一有機會,我就做你的內應,讓你取代寤生的王位。”後來,共叔段與其母薑氏合謀篡權,被莊公識破,共叔段自刎而死。莊公深怨其母,並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潁穀封人潁考叔,為人正直無私,見莊公把母親薑氏安置在城穎地方,而且發誓不到黃泉,不見其母,就對別人說:“母親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做兒子的也不應這樣絕情。我要去勸勸他。”潁考叔捕捉了幾支號鳥鳥。假裝獻野味,來見莊公。莊公問:“這是什麼鳥?”答曰:“號鳥鳥。此鳥小時候由其母喂養,長大了就要吃掉自己的母親,是一種不孝的鳥,所以捉住吃了它。”莊公聽了沒有說話。就在這時,一人送來蒸羊,莊公命人送給潁考叔一支羊腿,潁考叔揀好肉用紙包好,藏在袖內,莊公覺得很奇怪,就問他這是幹什麼?潁考叔說:“我家有老母,因家貧母親還沒吃過這樣的美味,我要拿回去給母親吃。”莊公歎道:“你真是個孝子啊!”說罷長歎一聲。潁考叔問:“為何長歎?”莊公說:“你對母親能盡孝道,我貴為諸侯,卻不如你。”潁考叔假裝不知,又問道:“薑夫人不是健在嗎?怎麼沒有盡人子之心呢?”莊公曰:“我當初發誓,不到黃泉不見母,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潁考叔說:“我有一計,可使你母子團圓。你可命人挖一隧道,先把薑夫人迎進去居住,你到那裏去見母親,這樣既不違誓言,又能母子相見,豈不兩全其美。”莊公大喜,遂依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