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包公現身(1 / 2)

舊時,每到農閑,常有來自北方的民間劇團來十八裏灣一帶演出。最著名的當數賈氏曲劇團。

賈氏大名賈文正,生得臉黑皮粗,五官端正,濃眉大眼炯炯有神——活脫脫一個新包公。他的拿手好戲就是扮演包青天,像《包拯趕考》《鍘美案》《陳州放糧》等,包公被他演得活靈活現;殺國舅、鍘陳世美、斬侄兒包勉……包公的形象無不被他再現得正氣凜然。“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你貪贓枉法、枉殺無辜、陷害忠良,豈能輕饒。來人——”字正腔圓,渾厚有力。一聲驚堂木,一陣喝堂威,似有一股正氣直衝霄漢。令台下觀眾精神一振,無不為包公的秉公執法而喝彩,也為包公時代的清正廉明而激動。

久而久之,賈文正不再有人直呼其名,見麵則以“包青天”或“包公”稱之。

然而,在那個年代裏,“衙門朝南開,無錢莫進來”,有多少惡人因為有錢而逍遙法外,又有多少百姓因為無錢而有冤無處申。人們隻能從賈氏戲中找到一絲正義的安慰,麵對現實,隻得怨天恨命。

曆經滄桑的賈文正發誓:永不再演包青天!

卻說這年初秋的一天,賈氏曲劇團又來到十八裏灣駐紮演出。這時,賈文正已有多年未演包公戲,歲數也大了,隻領個閑職“團長”之名。

誰知,當天傍晚,本地一名文氏寡婦哭哭啼啼地跪在賈文正跟前,口喊“包青天”,泣不成聲。

原來,這日上午,因家裏揭不開鍋,文氏打發十五歲的兒子狗兒去舅舅家借貸,直到天黑仍未歸,前去打聽,舅舅告之其早已攜錢而去。文氏懷疑兒子途中遇到有人見錢起意,將其謀害,特請“包青天”斷一斷。

賈文正一聽,浩然長歎道:“我演包青天,依葫蘆畫瓢。賈某人區區一介草民,何德何能,哄哄百姓而已。”文氏隻得哀哀而去。

望著文氏淒涼而無助的背影,賈文正悲憤得連晚飯都吃不進去。

這時,賈文正的兩個徒兒“王朝”“馬漢”出門聯係演出事宜歸來,惶恐地衝著賈文正的耳朵嘀咕了一番……

“你們可看得真切?”賈文正問。

“看得真真切切,那地痞劉三兒過去還欺負過咱哩,那狗兒還和我們玩過跳繩遊戲,豈能不認識?今日我們路過山林,要不是天熱口渴,也不會進林裏歇腳。歇了半個時辰,我們正準備起身,突然聽到一聲慘叫,仔細一瞧才明白。當時我們看得目瞪口呆,本想趕過去抓個人贓俱獲,但又怕不是劉三兒的對手。特趕回來向您稟報。”

賈文正氣得臉色鐵青,雙手攥緊拳頭,一腔怒火噴薄欲出。

“師父,要不要報官?”

“報官?諒她文氏孤苦伶仃,如何打得了官司?反而連累了我們。”

“師父,惡人行凶,咱們以演‘包青天’出名的戲班子不能袖手旁觀哪。”

賈文正咬牙切齒,最後把拳頭砸到桌子上,傳令:“爾等速去告示鄉民,我賈某人今晚要開戲戒,重演包公戲!”

十八裏灣人一下子沸騰了。老百姓們說:“今晚又能見到秉公執法的包青天了。”

當晚,戲場上燈火通明,四麵八方都圍滿了觀眾。霎時間,鑼鼓響起,管樂喧天,從後台徐徐晃出一人——頭戴花翎,腰掛蟒帶,一身漆黑,正是人們所熟悉的包拯包青天。台下響起一片歡呼聲。

“包公”徑直走到公案旁坐下,目視前方,久久未動。觀眾麵麵相覷,一陣納悶。難道包公年老記憶差,忘了台詞啦?突然,“包公”“嗚呀”一聲,眼珠往上一翻,口吐白沫,摔倒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