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好在城裏打工,學到一手孵化小雞的技術,回村後就把自家一套老房子騰出來,辦起了種雞場。
陳好孵的雞仔,不僅個兒大、成活率高,而且產蛋早、產蛋多,很受鄉親們的歡迎,因此經濟效益也不錯,每年有一兩萬元進賬,這在貧困閉塞的山區小村,簡直創下了奇跡。
可陳好卻覺得掙錢太慢了,天天幻想著一夜暴富。
機會終於來了。一天,村東頭的劉奶奶家鬧起了雞瘟,她哭哭啼啼地來找陳好,請求這位養雞能手幫忙防治。要說這劉奶奶,可算是一個養雞愛好者。據說她養小雞不用母雞孵,而是把蛋揣進自己懷裏,連睡覺都不脫衣服。三七二十一天孵期過後,雞仔們破殼而出,鬧咻咻地叫著,卻把這隻老“母雞”累得腰疼腿酸身子骨疼。平時她非常羨慕陳好的種雞場,總想來參觀參觀,但每回都被陳好以“防疫重地”為借口拒之門外。
這天,劉奶奶的孫子在鎮上飯館和朋友喝酒,吃了店老板的病雞肉,回到家裏酒氣上湧,就嘔吐起來,不想這髒物全被雞們搶吃了。不多時,活蹦亂跳的雞們開始發暈、搖腦袋,嗓子發出嗝兒嗝兒的叫聲。劉奶奶一見大事不好,便想起了陳好。
陳好一聽,心中一陣狂喜,想道:太好了!該我陳某人發大財了。平日他見到村裏滿地亂跑的雞們,心中那滋味就像棺材店老板恨人不死,做夢都想村裏發雞瘟,讓別人家和鄰村的雞全都遭殃。如今這種好事終於趕上了。劉奶奶呀劉奶奶,說什麼給你的雞打防疫針,這不是與虎謀皮嗎?此時,陳好腦子裏浮想起那令人激動的發財場麵:自己的雞仔不僅成了搶手貨,而且價格翻了好幾番,每隻漲到五元還供不應求,一年下來,少說有十萬八萬的進賬……
想到這裏,陳好大聲對劉奶奶說:“有事出去說,快!不告訴你了嗎,這是雞場重地,防疫第一,你咋隨便進來了?”
“是,是,看我這記性。”劉奶奶一邊後退一邊打著哈哈。
“你說什麼?你家鬧雞瘟?哎喲,這可不好辦啦,怪就怪你不小心。”陳好故意嚇唬劉奶奶。
“好孫子,你一定幫奶奶這個忙,奶奶這就給你磕頭了。”劉奶奶說著就要下跪。
陳好急忙把劉奶奶拉起來:“這是幹什麼?不是折人陽壽嗎?
這樣吧,看在鄉親的分上,我一定盡全力幫你的忙。”
陳好真的大發慈悲了嗎?不是。他想,打針不能白打,全村至少有五六千隻雞,每隻收一元錢,也是一項不薄的收入。為什麼不去?至於疫苗,嘿嘿……於是,他翻出青黴素,將上麵的標簽撕掉,冒充雞新城疫Ⅱ係疫苗,跟著劉奶奶走了。
再說陳好的父親陳老大,這幾天正忙著收拾新雞場。原來自己那幾間舊屋太破,時刻有坍塌的危險。最近陳好決定租用村委會的舊房子,因為這套房子寬敞明亮,很適宜做種雞場。陳好沒有時間,就由陳老大帶人去收拾,按孵化室、育雛室、種雞室和飼料室等要求進行改造。這時陳老大也得知劉奶奶的雞發瘟,請兒子去打針。知子莫若父,他心想家裏根本就沒有疫苗,兒子能用什麼去打針?肯定是糊弄人。陳老大趕到雞場一看,兒子果然用青黴素冒充,心裏很不是滋味。
陳老大是殘疾人,隻有一隻手,諢號“陳一把”。還是十年前,陳老大進山打石放炮,被飛來的石頭砸斷了一隻手,當場暈死過去。等大夥兒把他送到醫院,醫生一檢查,需要馬上截肢,不然會並發敗血症,危及生命,但要交押金6000元整。當時陳家是村裏頭號貧困戶,不光沒有現錢,還倒欠別人錢呢。村裏人得知這個消息後,家家戶戶你五十我一百地捐款,才把陳老大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從此,村裏人如果有需要他出力的地方,他從不推辭。可兒子哪認這個理?眼下鄉親們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卻昧下良心。
等陳好回來,爺兒倆就吵起來了。
“娃兒,你應該到城裏去買疫苗,不應該欺騙人家啊!”
“爹,你歇著吧,這事不用你管。”
“娃兒,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年你爹的這條胳膊,也多虧了大家幫助,不然爹早沒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