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類藝術幾乎與人類文明共生,曆史悠久,源遠流長。藝術史研究應當為希望了解和探尋藝術秘密的人們提供一些答案,應描述和展現出人類在漫長的曆史中不懈的藝術追求軌跡,但是更重要的還在於把人們引向一個迷人的領域,展現人類的漫長的曆史中的藝術長征曆程。

雅克·德比奇等人在所著的《西方藝術史》中說:在藝術上,持久性要比獨特性更為重要,集中的、瞬間的價值命裏注定要被永久性所超越。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德拉克羅瓦一心想要成為一個“純粹的古典主義者”。這種持久性乃是藝術的一大標準,從中產生神秘感來。你會驚奇地斷定希臘藝術在多少個世紀之後仍然在撥動人的心弦。原始的繪畫在被發現之時如同今日一樣,令我們感受到藝術的誕生。起始時的燦爛令人目眩,藝術從來如此。在拉斯科洞穴之中,最打動我們的便是那種瀟灑自在,自由馳騁!宛如一個生命在我們眼前蘇醒。事實上,支配這一藝術的準則與其說是來自先決的密碼,毋寧說是來自創造的天性,它的發展被視為生命一般。

在我們看來,藝術史是通過一些具有藝術持久性的偉大藝術作品和經過曆史考驗的藝術家來體現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注意力放到這些具有持久性的藝術品上。

豪塞兒在《藝術史的哲學》中說:曆史中的一切統統都是個人的成就;而個人總會發現他們是處於某種確定的時間和地點的境況之中的;他們的行為舉止是他們天賦才能和所處境況兩者共同的結果。這事實上就是關於曆史事件的辯證性學說的核心。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我們與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無論是幹部、教師、學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藝術的曆史。近十年來,人們對於交響樂、芭蕾舞、現代舞、世界繪畫、世界電影等等,越來越感興趣。這是一種很好的求知現象。亞裏士多德說:“求知乃人類的天性。”現在,時代的發展,把人們的求知的天性煥發起來,形成一種巨大的知識需求。作為21世紀的文明人,應該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文化藝術的修養。他不但應該懂得文學,而且應該懂得藝術;不但應該懂得中國藝術,也應該懂得世界的藝術。特別是我們麵臨著一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和一個開放的世界,不隻是為了工作需要,就是日常生活,也應懂得一些世界藝術曆史的知識。我們不但可以從藝術史中,欣賞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藝術品,領略一個又一個偉大藝術家的風采,而且看到誕生這些偉大藝術品和藝術家背後所蘊含的曆史邏輯和曆史哲學。這些,都越發激勵了我們編寫《世界藝術史話》的信心。

這套24卷本的《世界藝術史話》,包括了對建築、雕塑、音樂、舞蹈、繪畫、戲劇、電影等最主要的藝術門類發展曆史的介紹和探討。這套書既力求準確而簡要地描述不同藝術門類的曆史,又注重突出重點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當前的學科發展水準,體現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動、曉暢,又強調對作品要有較好的藝術分析和準確的評價,全書因而兼具係統性、學術性和可讀性。為增強可讀性,每本書按照曆史順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圖像資料一百餘幅,以收圖文並茂之效。同時,雖定位為普及性的大眾入門讀物,編寫者也很注重學術性,對每一個藝術種類的曆史,在曆史分期敘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藝術思潮、流派演變交代清楚,而且對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給予重點介紹和分析。

作為一部世界藝術史,東西方藝術均屬描述和探討範圍。在處理兩者的比重上,編寫者也力求給予比較恰當的安排。作者基本上按照編年史的方法,對它們作並行的敘述。因此,這套書客觀上具有比較藝術史的色彩,為讀者在比較中對東西方藝術進行一些對比性的聯想和思考提供了方便。

當然,需要看到的是,這樣一部近三百多萬字的世界藝術通史著作,由於涉及的藝術門類眾多,同時又有意識地以非專業讀者作為主要讀者對象,因而從專業讀者的眼光來看,有些問題上寫得不深不透的缺陷是存在的。但是就大眾讀者而言,這樣一部囊括藝術種類齊全、文字通俗生動、內容詳略得當、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的藝術史讀物,相信能引領讀者暢遊於人類藝術曆史的浩瀚海洋中,幫助人們實現卓越的英國藝術史家貢布裏希向往的以“最大程度的精神滿足來度過自己一生”的美好願望。

當然,這套叢書還有著一些缺點,希望在出版後,能夠得到專家和讀者的指正,以便我們對它作進一步的修改和補充,使之成為一部受到讀者信賴的書,一部真正的常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