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共和國宮
這座宮殿建築的曆史開始於1443年,當時在施普雷河兩岸為選帝侯弗裏德裏希二世建了一座城堡。後來這座宮殿進行了改建,到16世紀時,宮殿已是一座直角形建築,邊長分別為167米和115米,高為33米。這座建築有5座大門,共4層,1283個房間。建築師泰斯從廣場方向為城堡添建了一座新的側樓,在1580~1595年選帝侯約翰·喬治期間完成了東麵建築的修建工作,並建成了兩個內院。
但是,那個遙遠年代的建築到20世紀初時隻保存下來一部分,在1699~1716年間,這一部分被納入了由安·施呂特爾、馮·該泰和貝蒙三位建築師設計的建築群。這一古老的部分在很長時間裏都是城堡東麵與施普雷河右岸相鄰的優美如畫的正麵。這部分中特別有趣之處是中世紀的圓形塔樓“綠冠”。
新建的宮殿三個正麵各有特色。安·施呂特爾建造的北正麵給人的印象是陰暗寒冷的。但後來建造的有霍亨索倫王朝祖先青銅群像的平台衝淡了這種印象。城堡主門旁邊是羅馬皇帝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凱旋門的仿製品。裝飾它的是兩組青銅雕像“馴馬的騎士”(雕塑家克洛特的作品),這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贈送的禮物。
由建築師馮·該泰建造的城堡西正麵具有冰冷傲慢的外形。這一麵的雄偉門廊裝飾了兩座萊辛製作的高浮雕,而直衝雲霄的宮殿小教堂的圓頂是國王弗裏德裏希四世時建造的。很大的西院的中心有一組非常漂亮的群雕“屠龍的聖喬治”。這座院裏每天中午都要進行國王衛隊的交班儀式。
城堡的南正麵也是由安·施呂特爾建造的,具有更加雄偉壯麗的外觀,而最主要的是更具有親和力。
建築師安·施呂特爾是按巴洛克風格將古老皇家城堡的內部進行裝飾的。其中一個大內院的東麵側樓裏是瑞士大廳,廳的左側有兩個外室。
按巴洛克風格裝飾得豪華富麗的騎士(議事)大廳點綴著宮殿。大廳四道門上的浮雕象征著世界的四個方向。裝飾騎士大廳的水晶枝形吊燈是從沃爾姆斯國會大廈運到這兒來的,這裏還有軍官們獻給國王的銀製柱子,以及厚重的寶座。
白廳(315×157米)是為各種隆重活動和修士僧團節日、地方自治代表會及國會工作開幕以及其他各種儀式而修建的。裝飾大廳門廊的是表現基霍塔唐功績的巴黎戈貝蘭雙麵掛毯。
柏林的古老皇家城堡在它的大廳裏見證了許多曆史人物。腓特列二世在這裏誕生,在古老的宮廷小教堂受洗,後來小教堂變成了黑鷹大廳。1806年秋天,拿破侖在城堡裏住過。1848年,在宮殿的一個陽台上弗裏德裏希·威廉答應召開普魯士國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