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型藝術 攝影藝術(1 / 3)

攝影藝術

攝影送一獨特的藝術門類從問世到現在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了,目前攝影活動已廣泛深入到我國廣大城市和農村,攝影作品正受到普遍重視和歡迎。怎樣才能拍出好的照片,特別是怎樣欣賞和評價攝影作品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

攝影和其他藝術一樣,要反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或事物。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應該是作者從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篩選出視覺美點,然後再以感人的方式再現。文學家要用文字,音樂家要用音符來表達思想,攝影藝術家則需要用可見的視覺形象來表達思想。攝影藝術的這種直觀性,使它具備了無與倫比的魅力。我們在得到一份報紙或刊物時,總要先看看上麵的照片,原因就在於它表達的意思更真切、更生動、更可信。

攝影的發明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一個夢想:記錄和固定人類所看到的事物和景象。這也一直成為許多畫家所追求的一個目標。早在古希臘時期,亞裏士多德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小孔成像的原理進行了描述。達·芬奇也曾應用小孔成像描繪景物。1793年,法國一名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嚐試著創造一種將線條畫轉印到石板上的自動轉印法。1826年,他把瀝青液塗在金屬版上並放在暗箱裏,將鏡頭對準工作室的窗外,經過8小時曝光,終於得到了一張影像粗糙的圖像。尼埃普斯稱這個方法為“日光攝影法”。盡管他始終沒有找到一種有實用價值的攝影方法,但這畢竟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下來的經感光而成的影像。這幅圖像現保存於美國得克薩斯大學。曾經發明“西洋鏡”的法國舞台美術家達蓋爾,對如何能留住暗箱中的影像產生濃厚興趣,他與尼埃普斯簽約,共同研究能更好地記錄並保留影像的工藝。但直到尼埃普斯於1833年逝世時,也未能取得明顯的新成果。1837年,達蓋爾在尼埃普斯的日光蝕刻法基礎上,用感光過的鍍銀銅板,浸泡在加熱的鹽水中獲得定影成功。這張首次定影成功的金屬鍍銀板攝影作品,現珍藏在法國攝影家協會。達蓋爾的攝影作品《靜物》,其影像精致細膩,層次豐富,細節清晰,充滿了古典繪畫的藝術氣息。這種“銀板法”攝影工藝,至今看來仍然具有很美的視覺效果。1838年達蓋爾將他的“銀板法”和尼埃普斯的日光蝕刻法,以20萬法郎拋售,因無人問津而轉求法國政府。經法國議員、著名科學家阿拉戈的努力,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院和法國美術學會聯合集會,宣布一項重大發明在法國巴黎誕生,正式將達蓋爾的攝影技術推向全人類。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著名古典文學家、科學家威廉·塔爾博特在1839年分別向法國議員阿拉戈和英國皇家學院申報自己4年前的負像——正像工藝。1841年負像——正像工藝在英國獲得專利。塔爾博特把他的攝影方法稱為“卡羅式”攝影法。這種攝影法影像質量雖然不如“銀板法”好,但“卡羅式”攝影可以從負像反複地印製正像,使用紙基塗布感光材料,經過改進工藝,使影像質量得到改進。“卡羅式”攝影法曝光時間約5分鍾,因此隻可拍攝靜止的物體和風景,塔爾博特用“卡羅式”攝影法拍攝的《打開的門》,細節清晰,物體的質感逼真,畫麵與構圖比較自然隨意。塔爾博特為了宣傳他的“卡羅式”攝影法,用相紙拍攝了許多有水平的作品,並出版了第一本攝影集《自然的畫筆》。實際上,塔爾博特的“卡羅式”攝影法已經成為現代負片攝影的原型。19世紀30年代是攝影術不斷發展的活躍期,其中,法國人貝亞德發明了紙基正像工藝。攝影發明的先驅者們在感光材料上不斷地改進工藝,為攝影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攝影術發明不久,就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歐洲、美國、遠東以及亞洲。攝影術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維父子拍攝的《火車站事故》,攝影者將畫麵構圖中的火車主體與建築背景完整地記錄下來,照片上,火車這個龐然大物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像一個醉漢一樣頭朝下傾斜觸地,這個毀滅性的瞬間,真實地記錄了事故發生後驚心動魄的現場情景。通過這幅照片,人們不必到現場就能感受到當時的氣氛。攝影滿足了人們對發生的事件知情的需求。紀實性和新聞攝影成為攝影的主流。由不知名的攝影者拍攝的《1920年列寧在莫斯科紅場上演說》,這幅珍貴而精彩的曆史照片,記錄了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共產主義領袖列寧在莫斯科紅場麵對廣大勞動者演講的典型瞬間。照片中列寧的演講動作具有堅定的信念、強大的感召力和領袖的風範,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讓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並成為後來許多繪畫和電影中為表現列寧而參照的原型。這幅照片可以使人深深地感到,攝影真正是一個能凝固曆史的神奇的技藝。

攝影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攝影發明100多年以來,實現了人類影像的記錄、保存和傳遞;實現了人類探索從原子和細胞的微觀到太空和宇宙的宏觀的願望。有了攝影,才有了電影、電視、攝錄像的問世。攝影作為現代文化的視覺媒介,已經應用於社會與文化的各個領域。我們看到,攝影因其真實準確令人信服地再現客觀事物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社會的重視。攝影的紀實性是其普遍特征,因而紀實攝影從攝影發明到現在一直是攝影的主流。它記錄人類社會的時代瞬間,以新聞攝影的方式關懷人類發展、促進社會進步、記錄曆史文獻。

《在月球上》這幅照片是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用哈蘇相機拍下的人類第一次乘坐宇宙飛船登月的情景,畫麵表現的是在月球表麵行走的宇航員。通過宇航員頭盔玻璃麵罩的反射,可以巧妙地使人看到飛船和攝影者的影像,在帶有更多的信息和實證意義的同時,也增添了畫麵雙重表現的含義。宇航員和月球表麵的投影以及清晰的腳印,不僅記錄了從不被人所知的月球表麵的地理特征,而且象征了人類征服地球引力、探索宇宙、敢於冒險的科學精神,體現了月球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科技發展進程。

攝影的發明者是科學家,科學攝影是科學家用攝影來關注已知與未知的世界。這幅《子彈穿過有機玻璃時的衝擊波》的照片,是由哈羅德·埃傑頓博士拍攝。高速攝影記錄了人類肉眼無法看到的速度,我們驚奇地看到子彈穿過玻璃的瞬間,看到子彈身後飛散的物質,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攝影者、照相機快門、子彈之間是如何保持同步的?難度更大的是這個子彈穿過玻璃的瞬間,如何才能直觀地表現出來?這使我們更加欽佩攝影科學的神奇和攝影科學家的智慧。畫麵被處理成剪影的效果,是一些點、線、麵的構成形式。就其觀賞性而言,與其說是一幅科技類照片,倒不如說是一幅頗具現代意味的簡約風格的藝術作品。

攝影不僅能記錄事件的新聞性,也能記錄某一瞬間所具有的美學價值。《雅典入口》是達蓋爾式的“銀板法”攝影作品,曝光時間較長,適合於拍攝風光和建築。這幅作品不但記錄了雅典廟建築本身的美學價值,而且攝影家德洛比尼埃用非常準確的透視和水平的構圖以及幾乎接近黃金分割的比例,既顯示了攝影的科學性,又傳達了雅典廟入口處古老而堅固的門柱搭建的神秘空間。

19世紀50年代,感光方式和曝光時間方麵都有了長足發展。一些新工藝使攝影成本大大降低,人像攝影也迅速興起。《瑪亞和皮爾森攝影室》是用濕版法拍攝的作品,看起來像受到繪畫大師安格爾油畫風格的影響,而模仿假麵舞會手持方形眼眶的構思,又具有不同於繪畫的趣味中心,使這幅作品的審美感覺介於攝影與繪畫之間。

攝影與繪畫

攝影真正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經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150年前,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進入藝術領域時,曾遇到了種種非議。攝影誕生之初人們在讚美和感歎其巧奪天工的同時,也在排斥攝影的藝術屬性,特別是受到了因攝影的出現而失去了價值的二三流肖像畫家的極力貶低,他們認為攝影隻能作為藝術的奴仆,攝影家隻是技術員、手藝人。人們用繪畫的習慣觀念來看待攝影,認為攝影是技術而非藝術的。攝影家為了擺脫技術工匠的地位,不得不竭力模仿繪畫效果,而許多轉學攝影的畫家並不滿足於攝影本身的客觀再現能力,也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19世紀50年代英國興起高藝術攝影,其特點就是用繪畫的規則、原理和攝影的技法,創作繪畫效果的照片。其代表人物是奧斯卡·雷蘭德、魯濱遜、威廉·普瑞斯等。如《兩種人生》的拍攝者奧斯卡,雷蘭德采取底片疊印、照片拚合、翻拍和場景擺布等手法,力求攝影具有繪畫的效果,以爭取使攝影達到繪畫的藝術地位。《兩種人生》以壁畫的多中心的表現形式,情節連續性表達的畫麵,采取均衡對比的構圖,以舞台的方式展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使人產生虛幻而又真實的意境。威廉·普瑞斯的作品《堂·吉訶德在他的書房》也是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威廉·普瑞斯是英國水彩畫家,這幅照片像是由布景、道具、演員組合的舞台劇照,所謂書房實際是攝影棚。這幅照片又如同文學作品的插圖,將塞萬提斯的名著《堂·吉訶德》的精彩描寫轉換成可視形象。150多年前,這件作品在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上被英皇室艾伯特王子購買。

在傳統的繪畫中,肖像畫一直是繪畫表現的主要題材,肖像攝影是在肖像繪畫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形式。《照相》表現的是法國的一家攝影室的攝影師在給一位紳士拍肖像照的情景。這張拍於1843年的照片記錄了在攝影術發明之初,由於曝光需要很長時間,被攝者要保持長時間的靜止狀態,以期得到較清晰的效果,所以人物的表情顯得比較呆板。從19世紀50年代起在歐洲流行起人像攝影。一種稱之為名片式的人像攝影由法國人安德列·阿道夫和尤金·迪斯德裏首創並於1854年申請了專利。迪斯德裏的《戈布瑞莉公爵夫人》就是一組名片式人像攝影,像名片一樣大小,襯在紙板上,背後印有姓名、地址等。名片攝影一次能印出8張不同姿勢的人像照片,這在當時既新穎實用又物美價廉,頗受名人和紳士們的歡迎。名片攝影打破了肖像繪畫一統天下的局麵,使記錄肖像成為一種流行時尚。《戈布瑞莉公爵夫人》在名片中突出了環境與著裝,似乎在強調主人的身份,這在當時是名片攝影的主流形式。名片式人像攝影很快風行歐美,美國總統林肯就曾在競選期間拍攝印製了成千上萬張名片式肖像,廣泛散發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