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藝術
現代生活中離不開鮮花,現在與花有關的節日有許多:2月14日情人節,送一支半開的紅玫瑰,係上彩帶蝴蝶結;3月22日一4月25日複活節,送白色百合象征聖潔與神聖;5月第二個周日母親節,送給母親單隻或數隻大朵粉色雪石竹即康乃馨;六一國際兒童節,以多頭淺粉、淡黃的小石竹體現兒童稚嫩、天真爛漫的特點;6月第三個周日父親節,送黃色玫瑰花或白色玫瑰花數枝給父親,造型不限;12月25日聖誕節,選紅、粉、白一品紅為聖誕花。
此外還有各地的花節:北京4月的櫻花節;上海9月的桂花節;江西2月的梅花節;洛陽4月的牡丹花節;開封10月~11月的菊花節;河北白洋澱7月的荷花節等。因此,對於插花藝術,我們越來越接受它。插花藝術是最接近生活環境,最易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美化生活的方式及文化娛樂活動。
插花藝術的曆史
插花是一門花的造型設計藝術,是將具有觀賞價值的花、枝、葉、果等,經過人們的構思,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製作成體現自然美,又超越自然美的藝術品。它不僅表達一種主題,同時還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獲得精神上的愉悅之感。
插花的興起需先從人愛美的天性說起。愛美是人的天性和共性,自開天辟地起,人類就懂得美。石器時代的人就已深知樹木花草之美,他們不但將花朵采折回來戴在身上,插於發髻,還將各種花朵作為紋樣繪製在陶器上,用花枝插入容器美化居住環境,用花枝、花環饋贈親友或敬獻神靈。這些原始的花卉裝飾源於民間,又伴隨人類文化的發展及生活的演變不斷發展完善,逐漸形成插花藝術。
根據考古發現的文化遺跡證實,世界插花發源地有東方、西方兩個。由於世界各國曆史、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的差異,目前插花藝術形成兩大流派,即東方流派和西方流派。東方流派起源於中國,起先用於敬神。西方流派起源於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就用睡蓮花(印度藍睡蓮和齒葉睡蓮)插入瓶或碗裏,裝飾餐桌,或作為禮品,或作喪葬品,用於宗教祭祀活動。東方流派插花藝術追求線條美、意境美,花材少而精,不要求花朵碩大,色澤鮮豔;插花的造型趨於自然,構甲形式多為不對稱的自由式。西方流派插花藝術一般要求花朵碩大,花色鮮豔,構圖多為幾何造型,較注重整體和色彩的效果,一般花材數量多,花與花、葉與葉、花與葉間層次分明,排列有序。
中國古代插花名著有:
(1)《遵生八箋》之五《燕閑清賞箋》,明代戲曲家高濂所著。卷中有《瓶花三說》,即“瓶花之宜”、“瓶花之忌”、“瓶花之法”,首次全麵係統地總結了曆代插花的實踐經驗,並上升為理論進行分析,是世界上最早的插花藝術論著。
(2)《瓶花譜》,明代畫家張謙得於1599年著。此書是後世插花者必讀之良書。全書分為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八節,內容全麵具體,文筆流暢簡練。
(3)《瓶史》,明代文學家袁宏道於1599年著。全書有花目、品弟、器具、擇水、宜稱、屏浴、花崇、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戒等共12節,詳盡地描述了插花的方方麵麵,並簡明扼要而深刻地闡述了插花構圖的法則和意境創設的美學原理,以及中國古代文人插花的審美觀念,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插花藝術的理論體係。該書1696年在日本發表後,轟動了日本花道界,並成立“宏道流”,不但影響和推動了日本花道的發展,也推動了東西方插花藝術的交流。“花道”是日本國對插花藝術的特有稱呼,日本人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與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即“茶道”、“書道”、“花道”,正如我國唐宋時代盛行的“點茶”、“掛畫”、“燃香”、“插花”被稱為“四藝”一樣。人們認為,學習掌握技藝,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更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插花藝術的種類與特點
1.插花藝術的種類及內容。
(1)按所用花材性質不同,分為鮮花插花、幹花插花、人造花插花(絹花、滌綸花、棉紙花等)。
(2)按使用目的不同,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3)按藝術表現手法不同,分為寫景式插花(盆景式)、寫意式插花與裝飾性(抽象式)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