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賢首先做了一個預備式,這個預備式和三體式相同。
隨即,他由三體式開始,左腳收回向左邁半步,同時左手收回內旋變拳屈肘由****向前伸出,拳心向內,高與口平,眼看左拳心,右手由左掌心上麵向前打出,五指屈張呈現鷹爪手形,手心向下,虎口收回變掌下翻停於腹臍部掌心向下,眼看右掌。
這是一式鷹形右式,在這之前,張無風從來沒有學過鷹形,就算是吞噬了蔡誌強懂得了形意拳,但是蔡誌強卻不懂得鷹形,他隻略微懂得炮拳和全虎形,同時對崩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此時,張無風有鷹為吞噬的條件,他本身就是鷹,所以隻一眼,他竟然看透了這一式的內涵!
這一式的要點在於,左拳前伸與左腳前進要同時進行,打右掌與右腳跟步動作要協調一致,頭上頂,項豎直,下頦內收,舌頂上顎,提胸塌腰,沉肩墜肘,兩掌五指向下扣勁,掌心回縮,精神貫注!關鍵一點在於,鷹目要傳神!
張無風目光如鷹一般,一眼就把這一式的精髓學到了手,心中頓時還演化了起來,似乎他還隱約的看到了溫瑞賢溫老的不足,這一下,張無風忽然感覺到有些恐怖了。
如果他吞噬了形意拳對應的十二種動物,然後研究透了《青囊經》裏麵的五禽戲,學會了形意十二形,那麼在國術一途,或許,他將天下無敵!
深吸一口氣,張無風繼續觀看著,他知道,溫老這次演練,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全神貫注的投入去演練,如果他抓不住神韻,進度不好,短時間他將無法再獲得好的機會。
這純粹是一種感覺,但是張無風從來都相信他這種強烈的感覺。
隨即,接上式,溫瑞賢右腳向前進一步,同時右掌收回變拳內旋屈肘經****向前打出,拳心向內,高與口平,眼看右拳心。同時,他左掌由腹臍部經右拳心上麵向前打出,五指屈張呈現鷹爪手形,掌心向下,虎口撐圓,高與胸平,同時左腳跟進半步,右拳收回變掌下翻停於腹臍部,掌心向下,眼看右掌。
這一式,和之前一式剛好反了過來,但是這一右一左,連環交替,卻給人一種鷹的神韻連環不絕之勢。
在這連環攻擊之中,鷹形右式和鷹形左式可以交替著往前打出去,生出一股連綿不絕的雄鷹振翅之勢。
這形勢,張無風隻一眼,便如同生根了一般,他自身有種鷹擊長空之感,此時有對應的身法動作,隻覺得心中一股酣暢之極的暢快!
溫瑞賢沉心演武的時候,十分投入,他身形如鷹,當將鷹形右式打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他左腳向右正方弧線扣一步,以右腳為軸身體轉向後正方,同時右掌內旋變拳由****向前打出,拳心向內,高與口平,眼看右拳心。隨後右腳向後右正方橫線墊半步,左掌由右拳心上麵向前打出,右拳收回變掌停於腹右外側打成左式後,左右式交替向回打去,往返不絕,形成一套連環。
張無風目光一亮,此時便見溫瑞賢往返打至起式位置,打出右式後,按照回身式的方法,回身向前打成右式,隨後右腳向後撤半步,兩手打成挺腕俯掌的三體式,歸氣法收功。
這套動作打得沉穩,緩慢,但是氣勢恢宏,以張無風目力,除了感受到熬了似鷹非鷹的感覺之外,神韻也似是而非。
但是這不是說溫瑞賢打的不好,而是一種形意,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就是最頂級的一種境界。
或許,在一些不懂國術的人的眼中,這打的是什麼?這打的就跟打著好玩似的,不精彩,沒有純爺們那種胸口碎大石肩上跑馬那麼彪悍,但是這就是真正的國術,一個普通人走進這好玩似的動作之中,一下,就足以致命。
鷹的氣勢、神韻,舉止等等,溫瑞賢真正的打出了氣韻。
張無風感觸極深,特別是老人那雙鷹一般的眼神,鷹眼的那種孤傲霸氣,同樣的演繹了出來。
正是因為曾經為鷹,所以張無風可以身臨其境鷹的那種滄桑孤傲的心境,因此也對於這套拳感同身受。
“嗯,張無風,我這套鷹形演練完了,你打著讓你九位師兄師姐看看,也讓我看看沈老頭說的你是天賦很妖孽,到底是如何妖孽法。”溫瑞賢對於這一套鷹形,那是真正的很滿意的,這一套鷹形,看起來就那麼簡單的幾個動作,但是越是簡單,練起來就越是難。
孫德威可以將半步崩拳打一輩子,他也同樣可以將鷹形練一輩子。而為了一個眼神,他曾經和一頭雄鷹對視眼神不眠不休四天四夜,最終將那隻鷹降服!
溫瑞賢這話一說,遠處王喬玲、秦紫怡、陳晨、施展等九位準二代弟子都滿是期待的觀看著。
他們這都不是第一次得以被傳授鷹形,但是鷹的那種孤傲、孤獨滄桑的氣勢,他們無論如何都難以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