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三天就出師!(1 / 2)

見眾弟子依然處在震驚之中,溫瑞賢朝著張無風點了點頭,隨即對眾弟子道:“十二形之式,重點在於取各物之意,使形象融彙於拳法而是體,拳即是用,習者,切勿片麵追求與各物形象的逼真,而使本末顛倒,失去拳法之義。如不明神韻,就勿要模仿,做好自己擅長的就好。”

張無風知道是自己的做法,讓溫瑞賢擔心其餘的九位弟子太過於追求逼真而造成本末倒置因此才這樣說,因而對於溫瑞賢的悉心也有所好感。

隻有這樣嚴格而謹慎的師傅,才能教出真正的好弟子。

九位準二代弟子聞言,均是洗耳恭聽,神情恭敬之極的道:“是,師傅。”

“現在八位師傅都在這裏,十位弟子也都在,我就幹脆說下形意拳要論,你們也好有個認知。”溫瑞安沉吟著說道。

他原本隨性的態度,此刻頓時變得鎮定了起來,同時身上也不由自主的多了一種特殊的氣度,一種宗師般淵渟嶽峙的態度。

這一刻,張無風的心也莫名的一動,他感覺到,這一刻,溫瑞賢所說的東西,絕對非常重要!

因此,他頓時也嚴肅了起來,同時用心的聆聽著溫瑞賢論道。

“形意拳之道,是先將拳術已成之著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心焉。

或吾胸中有千萬法可也,或吾胸中渾渾沌沌,無一著法亦可也,無一著法者,是一氣開合也,以至於應用之時,當剛則剛,當柔則柔,起落進退變化,皆可因敵而用之也。

比如千萬法者,是一形一招法也,一著法中,亦皆能生生不已也。比如練蛇形,蛇有播草之精,至於蛇之盤旋曲曲,剛柔靈妙等式,皆伊之性能也。《兵法》雲:比如常山蛇的陣式,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中部則首尾皆應,所練一形之中,將伊之性能格物到至善處,用之於敵,可以循環無端,變化無窮,故能時措之宜也。內中之道裏,物之伸者,是吾拳之長勁也;物之曲者,是吾拳之短勁也;亦吾拳之劃勁也;物之曲曲彎彎者,是吾拳之柔勁也;物之前往直去猛快者,是吾之剛勁也。雖然一物之性能,能曲能直,縱橫變化,靈活巧妙,人有所不及也。

所以練形意拳術者,是格物十二形之性能,而得之於心,是能盡物之性也,亦盡己之性也。因此,練形意拳者,是效法天地,化育萬物之道也。此理存之於內而為德,用之於外而為道也。又內勁者,內為天德,外法者,外為王道,所以此拳之用,能無可無不可也。

……

三體者,在身體,外為頭手足,內為上中下三田也。在拳中為形意、八卦、太極三派之一體也。雖分三體之名,實則統一陰陽也。陰陽總一太極也,即一氣也,亦即形意拳中起點無形之橫拳也。

此橫拳者,是人本來之真心也,空空洞洞,不掛一毫之拙力,至虛至無,即太極也,所謂無名天地之始。但此虛無太極,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點生機藏焉,此機名曰,先天真一之氣,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也。此虛無中含此一氣,不有不無,非有非無,非色非空,活活潑潑的,又曰真空。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謂有名萬物之母,虛無中即有一點生機在內,是太極含一氣,一自虛無兆質矣。

……”

這一段話,發自肺腑,便是其他形意七老,也均是暗自點頭,感覺獲益良多。

而張無風聞言,則是深深的感覺到了一種內天德外法王道之感,這感覺久久蘊含心中,其玄妙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如果按照外在身體的修煉,內在神韻的修煉的話,身體本身也可以以一種方式蛻變,隨後自我超越,自我進化。

原本,張無風並沒有太拿國術當回事,因為有了超能力,他覺得就算是國術修煉的再好,也不過是為超能力的修煉打下基礎,畢竟有了強大的身體,才可以承受吞噬之後基因重組優化的好處。

但是此時,張無風忽然明白到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法通,而百法通,事實卻是如此。現代人無法將國術修煉到一個巔峰的地步,一來是現代人心浮躁,環境破壞嚴重,也沒有上好的藥材配合。

二來就是現代社會的自然環境的惡劣,導致了身體機能比不得古代時候,身體機能長期在三聚氰胺、二氧化氯、甲醛、蘇丹紅等毒藥刺激之下,能有好的身體條件,那隻能說是癡人說夢。

古人生食狼肉,飲江河之水,身體強橫,愚公也可移山。而現代的人,從小無數疫苗,精心嗬護無數,卻再也無法做到如大雪之中的青鬆般孤傲挺立,充其量,隻是一盆看起來不錯的盆景而已,經不得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