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あ感性思維あ’打賞100起點幣支持,非常感謝~~
-------
饕餮印記!
“嗬嗬,這樣也行。”張無風笑眯眯的說道,對方確實沒有動心思,但是一般情況下,對陌生人防範,是一些正常人該有的,而張無風倒是還想繼續淘寶,所以也並不是太想和新疆人一起跑路。
兩人說著,已經回到了攤位之處,而張無風手中的鼎,也暫時拿在了手中把玩著,新疆人看攤子的那個小夥子,此刻已經跑回去拿東西了。
雖然說東西貴重,但是懂得這東西價值的本來也不多,而且這東西又並不是大家夥,隻是縮小版的,帶起來也是非常的方便。
“爺爺,你說那‘鼎’是真正的身份的象征嗎?那為什麼皇帝都是以‘龍’為代表呢?”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讓張無風不由看了過去。
前方不遠的人群之中,一個黃衣少女和一位老者談笑著朝著這邊走來。
“咦,張無風,是你啊!你在這裏擺攤嗎?”那少女看見張無風,不由微微一怔,隨即帶著幾分驚喜的問道。
雖然前幾天在酒店裏她曾不顧身份的破口大罵,但是也是因為那陳行彬說話太氣人了而已,而且葉麒這個女孩子,一直也算是她的姐妹,雖然對於葉麒的做法王錦繡也很不讚成,但是既然是姐妹,姐妹被欺負,她挺身而出也是應該的。但是此刻見到張無風,而且也明白他是有真才實學的,因此態度也就溫婉了起來。
至於說可愛的性子,畢竟人就是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可愛也不可能從頭到尾都一直可愛,可愛的人也會憤怒和悲傷,失落和彷徨。
“嗯,王錦繡啊,你也來這邊了啊,這位是你爺爺吧。”張無風笑眯眯的說道。
“是哦,咦,你這手上拿的是什麼啊。”
“那是饕餮紋青銅器。”那老者笑著回答道。
“嗯,這是饕餮紋方鼎。”張無風笑嗬嗬的道。
“小夥子,你買下的嗎?你眼光很好。”老者精神十分矍鑠,當下目光之中蘊含欣賞之意。
“爺爺,這位就是我和你說過的張無風,他是之前轉學到我們係的,嗯,學識很厲害。”王錦繡很可愛的說道。
這個女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張無風就有留意,因為這個人看起來很有古韻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是小郭襄給人的感覺一樣,說不出的清純可愛,但是又和夏小言有些區別。
她一身鵝黃色的絨衣顯得有種別樣的韻味,既有一種病態一般的柔弱,又有一種無言的溫婉的氣質,再加上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她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好的。
而在學校,雖然周明暉在容貌上要勝上幾分,但是這個女孩子,卻有著更多的追求者。
“嗬嗬,原來是張無風,久仰久仰。張小兄弟的實力,那是毋庸置疑的。秀秀,你不是問為什麼饕餮紋是身份的象征,但是為什麼帝王身份象征卻是龍嗎?嗬嗬,張小兄弟,是肯定知道的。”
老者笑嗬嗬的說道。
張無風聞言,笑了。此刻,他見到很多人圍攏了過來,一些多半是被王錦繡的美麗吸引,一部分也純粹是因為這個話題被吸引,當下開口道:“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
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因此,隻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
這一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一,到商周時,華夏民族是龍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民族;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民族的民族圖騰。否則,象征王權的寶鼎就一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遊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裏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裏。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麵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所以,我認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一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麵目。
……
獸麵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複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麵相凶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麵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麵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凶惡麵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征的最高寶座,“饕餮”這一青銅時代的至尊,卻已然蹤影難尋了。
……”
張無風話語之間旁征博引,又有自己的看法,其說法,已經讓眾人聞之眼前一亮,同時又感覺心悅誠服。
特別是張無風信手拈來的字句和那自信沉穩的態度,更是讓王錦繡不由心中欽慕。
而對於自己的爺爺對張無風的態度,王錦繡也感覺到了震驚!
王錦繡的爺爺,可是北大文化與曆史方麵的博導級別的人物,同時還身兼教授等多個頭銜,可以說在國內是非常出名的!
就拿今天來說,等下晚上還要進行青銅器獸麵紋方麵的論文演講!
但是就是這樣的人,竟然也對張無風尊敬之極?王錦繡的心不由有些忐忑和振奮了起來,一雙大大的眼睛頓時落在了張無風身上。
“張小兄弟,你對於這方麵的了解,真是讓我這做研究的專家汗顏和慚愧啊!商周時期的文化,其實是非常的博大精深的,現在研究這一塊的,多半都沒有這樣精深的深度,雖然說無數的資料的堆積和了解,知識麵肯定會很寬,但是了解懂得是一回事,隨手拈來,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者感慨說道。
“王教授,其實說到這方麵,也僅僅隻是愛好而已,我對於商周時期的文化,比較向往,因此了解的多一點,再加上我記憶力很不錯,所以看過的東西,都會牢牢記住,因此隨手拈來,多半不是問題,倒是也和博學關係不大。”張無風稍微謙虛了一下。
“看過的東西,都會牢牢記住?”王錦繡的臉上的表情不由有些古怪,在北大,眾所周知,她的記憶力說不上最好,但是也算是之一,但是以她的水平,跟隨爺爺十多年潛心苦學,但是對於商周等方麵的文化,雖然熟練於心,卻也並不能做到旁征博引。
但是張無風呢?
之前怎麼說的?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辭海》在解釋饕字時說:饕即“貪,《漢書.禮樂誌》:‘貪饕險’顏師古注:‘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
《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
《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薑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薑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相傳饕餮是蚩尤敗給炎黃二帝後被斬下的首級身首異處集怨氣所化,有吞噬萬物之能,被黃帝用軒轅劍所封印(喻劍上龍紋),並由獅族世代看守(守門石獅)。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麅鴞”,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
《神魔誌異.異獸篇》:神州極南有惡獸,四目黑皮,長頸四足,性凶悍,極貪吃。行進迅疾若風,為禍一方。蛟龍水獸的一種,頭有一對角,全生寒氣圍繞,多數呈青白色,長數十丈,性時而溫和時而暴躁,騰空而起激起數丈水浪,威武無比。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
《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麵,目在腋下,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