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的奧秘4
力量來自肌肉
如果你看過健美表演的話,運動員身上那輪廓鮮明的塊塊肌肉,一定會使你非常眼紅。其實,一身好肌肉不僅給人以美感,更給人以有力的感覺,因為人的力量就是來自肌肉的。你看舉重運動員,在他迅速舉起幾百斤重的鐵杠鈴的時候,渾身的肌肉一塊塊盡往外鼓,就像一個個鐵蛋蛋。這表明,肌肉的猛烈收縮產生了巨大的力量。
人身上的肌肉,大大小小,算下來共有600多塊,大約要占體重的40%。這些長長短短的肌肉,能伸能縮,能彎能轉,步調一致,在神經係統的指揮下各自執行一定的功能。沒有這些肌肉的努力工作,我們人體什麼也幹不成,甚至連生命都無法維持。
肌肉由無數的肌細胞組成。肌細胞細而長,就像棉花的纖維,因此叫肌纖維。根據肌肉組織的分布及機能的差異,我們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3種。
骨骼肌因大多附著在軀幹骨和四肢骨上而得名。它通過肌腱固定在骨骼上,它帶動骨和關節,使我們做出各式各樣的姿勢和動作。當我們想把一塊糖放進嘴裏時,就得讓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和其他肌肉協調才能完成。骨骼肌的肌纖維像個長圓柱子,聽由人的意誌支配,大腦說收縮它就收縮,大腦讓它放鬆它趕快放鬆。一個人力氣有多大,主要就是看附在骨頭上的這些肌肉伸縮的能耐有多大。雖然骨骼肌的收縮迅速而有力量,但不持久,耐力差,也容易疲勞。
人體有639塊骨骼肌,有的大小差別很懸殊,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頭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裏的鐙骨肌長不足02厘米,又輕得可憐。骨骼肌的總重量隨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新生兒還不到體重的25%,成年人占40%。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的人肌肉比較發達,約占體重的50%。到了老年肌肉萎縮,水分減少,肌肉重量就可能減少到體重的25%。肌肉重量的增減,並不是數量上有了變化,而是肌肉纖維粗細有所改變的緣故。
人麵部的一些肌肉也屬於骨骼肌,雖然它們並不附著在骨頭上,而是附在皮膚的上麵。這些肌肉可以用來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情感,故而又叫表情肌。
平滑肌分布在血管、胃腸、子宮、膀胱、支氣管、瞳孔周圍及毛發根部等地方,它的肌纖維可隨生理的需要而變化。像子宮懷了娃娃時,就要比沒懷娃娃時增大10倍~20倍。平滑肌數量不如骨骼肌,也不像骨骼肌那樣引人注目,可它的重要性不容小看,比如胃和腸,要是沒有平滑肌襯在裏麵,它們就一動也不能動,根本不可能消化運送食物。平滑肌有較大的伸展性,它的收縮和舒張,有點像江水的波濤,後浪推前浪,具有一定的節律性,緩慢而持久。
平滑肌的運動不受人的意誌支配,所以我們可以命令雙腳走路,但無法叫胃腸不運動。我們把能隨著人的意誌而隨意運動的骨骼肌叫做隨意肌,把不受自我意誌控製的平滑肌叫做不隨意肌。
心髒的肌肉叫心肌,雖然它也是不隨意肌,但它的活動很有節律,非常自覺,永不停息,從不玩忽職守。正是它從不間斷地收縮與舒張,才保證了心髒的不斷跳動。
肌肉的生長,有它自己的規律。
初生的嬰兒都是胖乎乎的,像個肉團團,這時,他全身的肌肉約占體重的1/4。
此後,從半歲開始到3歲,肌肉的生長速度特別快,比骨頭還快兩倍。
到發育期的時候,隨體內激素產量的增加,肌肉也跟著發達起來,人的力氣也隨著增長。大一點的孩子,力氣也大一些,這主要是因為肌肉細胞成熟了。
肌肉所能產生的巨大力量,是我們不大能想象得到的。據計算,如果6平方厘米的肌肉同時收縮,就能舉起20千克~60千克的東西。人類咀嚼的肌肉竟能拉起中等體重的人。有人估計,如果人體中3億根肌纖維朝一個方向一起收縮的話,力量可以達到25噸,抵得上一部起重機。練過氣功的人一腳踢去,衝力會達到半噸,竟可以把碗口粗的石柱踢斷!
經常鍛煉的人肌肉健壯發達,肌纖維變粗,力氣也大。據計算,一個健康的年輕人通過半年的力量訓練,肌力就能增大50%。肌肉的運動是受大腦控製的,在救人、搶險或自己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精神高度緊張,神經細胞興奮到極點,這時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肌肉儲存的力量,做出平時不能做的事來。漢代名將李廣出巡,見草中石,以為是蹲伏著的猛虎,大驚,傾全力引弓而射,竟然使箭鏃入石三分。以後再射卻怎麼也射不進石頭中了,其道理也就在這裏。
想長高多運動
人類身高一代高於一代的情況,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我國考古學家對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朝各個時期出土的208例屍體測量結果表明,我國古代成年男子平均身高為165厘米~167厘米,成年女子為154厘米~156厘米。現代統計資料表明,上海市1956年18歲男女青年均身高分別為16741厘米和15617厘米;到1991年上升到17319厘米和16204厘米。全國18歲~25歲的城市男女青年在1955年~1979年間,平均每10年分別增高23厘米和215厘米。
外國的情況也基本如此。俄羅斯的一份資料說,該國1915年~1920年間出生的女人,平均身高是1563厘米,同樣是平均身高,她們的女兒已有1597厘米,她們的外孫女則達1616厘米了。在三代人中,平均總增高53厘米。美國在200多年前立國時,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70厘米,現在則是1775厘米。183厘米以上的青年男子,由過去的4%增至25%。
有趣的是男女之間的身高之差古今未變。目前男女青年的身高約相差11厘米,古代也是這個數值。這說明,男女是同步增高的,其中沒有性別的因素。
那麼,人體為什麼會越長越高呢?
早在20年代初,原蘇聯人類學家布諾克曾提出現代人體增高與“異地婚姻”有關。他認為父母出生地之間的距離越遠,其子女長得就越高。現代人的交遊比較廣,通婚範圍大為拓寬,這對後代顯然是有利的。
1935年,德國學者科赫認為光照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巨大的影響。現代人廣泛使用人工光源,不分白天黑夜享受光照,這可促使人長高。1994年,有位加拿大學者也指出,在教室裏提供最佳燈光能使學生長高,因為光線可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