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學的成才13
貝爾的成才故事
貝爾生於1847年,他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主要的發明有電話、助聽器等。
貝爾於1847年出生於愛丁堡。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一生致力於聾啞事業的著名語言學家。貝爾的父親還創造出了一套借助手勢、口型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啞語”,給聾啞人帶來了很大的方便。貝爾受到祖父和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對語音的傳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學校裏貝爾的語音學並不是很優秀,年幼的貝爾十分淘氣調皮,他的書包裏常常裝著麻雀、老鼠、小狗之類的小東西。有一次上課的時候,他的小老鼠從書包裏逃了出來,滿教室亂竄,全教室的學生你追我趕,弄得老師簡直沒辦法上課。
小貝爾雖然貪玩淘氣,但他從小就喜歡拆裝玩具或者解剖一些小動物,這對他形成良好的手工操作技能起到了促進作用。有一次貝爾看到附近的水磨磨穀物時十分費勁,他便決心要改造一下這個水磨,讓它能更好地磨穀物。他大量地翻閱了家裏的圖書資料,經過一個月反複推敲琢磨,貝爾設計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圖。按他設計的方案把水磨改良後,那台水磨操作起來輕鬆自如,效率較以前得到大大提高。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稱讚,這件事給了貝爾很大的自信,也使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從此他開始自覺地學習功課,等貝爾上到高中時,他已經是學校裏的優等生了。
1864年,17歲的貝爾進入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學習,由於受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他選擇了語音專業。1867年他又到倫敦大學繼續攻讀語音學,成為加拿大一所中學的語音課教師。貝爾在語音學上的廣博而精深的知識,很快引起了專家們的重視。
貝爾在25歲時成為了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語音學教授,後來便定居美國。在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電流導通或截止的時候,螺旋線圈會發出噪音。於是在貝爾的腦海中湧現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在講話的時候,如果能夠使電流強度的變化模擬出聲波的變化,那麼用電流傳遞聲音的設想不就能夠實現了嗎?不過把理論變成現實對當時的貝爾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因為當時的貝爾對於電學的知識幾乎一竅不通!
1875年3月,他專程趕到華盛頓向當時美國威望很高的大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請教。亨利聽了貝爾的設想後,對貝爾說:“你有一個很了不起的設想,小夥子,努力幹吧!”“可是,先生,在製作方麵還有很多困難,而最困難的是我不懂電學。”“掌握它!”這位大科學家鼓勵貝爾說。“掌握它!”這句話極大地鼓舞了貝爾製造電話的信心,並且從此成為貝爾人生的座右銘。
從此,貝爾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電學的研究上,很快他便掌握了所需的電學和聲學知識。1873年貝爾辭去波士頓大學語音學教授的職務,租了近郊公寓的一間破舊的小屋,開始了他研究電話的曆程。兩年中,他和助手華特生經曆了無數次的磨難和失敗。
有一天,他和他的助手分別在兩個房間裏準備作對話實驗。貝爾不小心把桌子上的硫酸弄翻了,結果硫酸灑在了他的腿上,不僅燒壞了貝爾的褲子,同時也把貝爾的大腿灼得火辣辣的。疼痛難忍的貝爾忍不住叫了起來:“華特生,快過來,我遇到麻煩了!”隔壁房間正拿著聽筒和對話筒的華特生清楚地聽到了貝爾的喊叫,他也高興地叫了起來:“我聽到了,貝爾先生!”就這樣,電話被貝爾發明出來了。
貝爾不僅發明了電話,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製造了助聽器,給耳聾病人帶來了福音!
雖然貝爾發明的電話機對於通訊發達的今天顯得十分笨拙,但他那勤奮、執著和頑強的進取精神一直銘刻於人門心中!
巴甫洛夫的成才故事
巴甫洛夫生於1849年,是前蘇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
巴甫洛夫出生在俄國中部小城的一個窮牧師家庭裏。巴甫洛夫少年時代在教會學校讀書,按傳統的習慣,他今後應繼承父親的衣缽,當一名牧師。然而巴甫洛夫卻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科學研究的道路。
巴甫洛夫對科學研究的那份執著,早在教會學校讀書時便開始了。那時巴甫洛夫有幸接觸到一些宣傳自然科學的書報,使他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70年,巴甫洛夫斷然地放棄了再過一年就可到手的教會中學畢業文憑,和弟弟德米特裏一起踏上了去彼得堡的路途。
由於巴甫洛夫兄弟倆在中學裏都有堅實的學習基礎,因此很順利地通過了大學的入學考試,一起進入了彼得堡大學。最初,他們進入物理和數學係,由於巴甫洛夫從小就對生理學感興趣,於是他又改變了學科,專門攻讀生理學專業。大學畢業時,因出色的學習成績和優秀的生理學畢業論文,他獲得了生理學學士學位,還得到了學校的金質獎章。
不久,他被聘為軍醫學助教,同時他又向學院提出請求,要求一邊當助教,一邊再讓他插班學習。經考試,他進入醫學院二年級學習,成了一名助教兼大學生。這是他第二次上大學,到畢業時,他得到了“醫師合格證書”。五年以後,巴甫洛夫得到了講師頭銜,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又到德國留學了兩年。學成歸來後,巴甫洛夫開始了生理學方麵的偉大事業。他首先研究了神經係統對心髒的影響,在生理學史上第一次證明了神經係統對心髒的作用。後來,人們把這種對心髒跳動力量有特殊加強作用的神經,稱為“巴甫洛夫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