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幹預對聽力殘疾學生的鍛煉行為水平並未產生影響,這一結果與本研究假設不符。
(2)接受幹預前後,實驗組學生在不同鍛煉階段的人數分布發生了改變,且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這一結果證明了幹預措施有效地影響了聽力殘疾學生鍛煉階段變化的準備水平。
(3)接受幹預後,實驗組學生各心理影響因素的均值較對照組均出現了上升,這與研究假設一致,但組間並不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幹預後,實驗組學生的意識提高和刺激控製因素的均值相對於對照組學生出現了非常顯著的提高。以階段變化模型為理論基礎的此幹預研究部分影響了聽力殘疾學生鍛煉行為的心理決定因素。
(4)鍛煉收益、鍛煉弊端和變化過程因素成功地預測了實驗組聽力殘疾學生鍛煉行為從預期階段向準備階段的轉換。
(5)認知過程因素成功預測了聽力殘疾學生低級鍛煉階段的轉換,而行為過程因素則不但在聽力殘疾學生的高級鍛煉階段發揮了作用,同時在低級階段也表現出了同樣的作用。這與TTM模型假設不一致。
通過12周基於TTM模型的幹預研究,部分證明了以階段變化模型為理論基礎的幹預措施有效地影響了聽力殘疾學生鍛煉階段變化的準備水平及心理決定因素,但完全沒有影響到其鍛煉行為水平。針對聽力殘疾學生這類特殊人群,有必要進行促進其鍛煉行為水平的後續幹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