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逃離雷克星球 招募自願者(1 / 3)

自第一艘超光速星際飛船於公元5321年研製成功,由專業生物機械人組織的一個龐大的研究機構對太陽係周邊十光年宇宙空間的探索工作在十年內全部完成。

這些恒星係統有半人馬座α星,距離太陽係4.3光年,巴納德星,距離太陽係6.0光年;伍爾夫359星,距離太陽係7.7光年;勃蘭得2147星,距離太陽係8.2光年;鯨魚座uv星,距離太陽係8.4光年;天狼星,距離太陽係8.7光年;羅斯154星,距離太陽係9.5光年;羅斯248星;距離太陽係10.4光年;波江座ε星,距離太陽係10.8光年;羅斯128星,距離太陽係10.9光年。

雖然對十光年內這些恒星係進行了細致的探測,但結果不盡如意,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行星。圍繞這些恒星係所運轉的行星,要麼是特大氣體行星,要麼是岩石類行星。最為關鍵的則是,在各個恒星係中,沒有在恒星的生命適宜地帶發現岩質行星,隻是發現有特大的氣態行星,而氣態行星是無法滿足人類登陸生存,那麼向星際空間的更深地帶進行探索已經是必然進行的重要工作。

太陽係最高管理委員會認為,太陽係人類數量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必須向外擴張。更重要的一點是,人類對的出現是宇宙的奇跡,如果全部滯留在太陽係,很有可能在宇宙極端災難中滅絕,隻有現在尋找到適宜的恒星係,人類就可以向外遷徙,以完成人類在宇宙中生生不息永存。

超光速星際飛船的研製成功,意味著人類已經掌握向其它恒星係遷移的條件。讓人類逐漸走向銀河係的各個位置的遷徙是人類的偉大目標。

太陽係最高管理委員會決定,在製造大型超光速星際飛船的同時,在生物機械人中征召誌願者,這些誌願者將駕駛超光速星際飛船進行史無前例的深度星際飛行。

開始最高管理委員會認定由於最初試飛的超光速星際飛船在飛行途中損失率很高,所以在新一代飛船在設計上加大了安全性,並由小型超光速探路飛船做前導,安全性將極大的提高,應該有很多生物機械人踴躍報名成為誌願者。

然而令太陽係最高管理委員會失望的是,在招募公告發布後的十年裏,整個太陽係內的一千二百四十六億五千九百五十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二人名生物機械人,隻有區區一百一十二名生物機械人願意駕駛超光速星際飛船進行宇宙深度探測。

根據深度空間探測計劃,太陽係將在公元5350年第一批向星際深度發射八艘超光速星際飛船,在十年後發射第二批二十艘超光速星際飛船,以後每隔十年向外發射不少於二十艘超光速星際飛船。

如果僅僅一百一十二名生物機械人誌願參加深度星際空間探險,人數上隻能滿足最初階段的超光速星際飛船的發射計劃。但根據太陽係最高管理委員會製定的未來長期發射計劃,以每隔十年發射二十艘超光速星際飛船的計劃,那麼第七個十年發射計劃將無生物機械人的參入。

最高管理委員會成員所納悶的是,為什麼整個太陽係內有超過一千二百億數量的生物機械人,為何隻有寥寥可數的生物機械人對外太空星係的探索有興趣?這裏要指出的是,沒有轉換成生物機械人的人類數量僅僅生活在地球及火星上,數量隻有五百多萬人,而且人類從身體結構及壽命上都是無法承擔跨越星際的飛行任務。

生物機械人缺乏對星際飛行的興趣,關鍵一點就是目前他們在太陽係生活的非常愜意,不願意冒險。

以目前太陽係的生物機械人分布情況來看,有二百億生物機械人在木星上空的軌道及其衛星上,有二百五十億生物機械人集中在土星上空的軌道及其衛星上,在火星上空的空間軌道上一百二十億,在地球與火星之間有一串圍繞太陽運轉的大型空間站,數量大約在五十萬個。在這些空間站上總共居住著四百五十億電子機械人。地球上居住著一百二十億生物機械人。月球上居住著三十億生物機械人。在水星與金星附近的空間居住著不足二千萬生物機械人。還有遊蕩在小行星上難以計數的生物機械人。

雖然生物機械人在太陽係類分布廣泛,但在目前的時代,對數量龐大的電子機械人的統計卻是精確到個體。整個太陽係的電子機械人總計為一千二百四十六億五千九百五十五萬三千八百二十二人。當然,隨著人類連續不斷地轉換為生物機械人,所以這一數字每天都在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