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是這批兒童所不可缺少知識積累階段,也是世界觀形成的階段,如何讓每一個兒童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成長還是心智上的健康成長,過去在太陽係也一直是一個專門的課題。
雷克星球上對第一批兒童的集中教育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語言文字學習,這個部分主要是學習語言表達及書寫知識,分漢字與英文。第二部分是曆史學習,因為雷克星球沒有曆史,所以把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曆史及後來移民火星史到最後人類充斥整個太陽係內的曆史中一些經典的內容簡單地灌輸給他們。第三部分是科技知識學習,這裏麵包含麵比較廣泛,從數字計算到物理化學,從機械製造到電子光學,從動植物到微生物,從醫學到遺傳學,從宇宙學到人類星際移民擴張學,是應有皆有。第四部分是社會責任學習,是對兒童世界觀的培養,這個環節的教育就是如何教育兒童做一個誠實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這一個部分又是同第二部分曆史學習結合在一起。
當時的兒童教育條件與我離開雷克星球時基本上沒有變化,對兒童的教育我幾乎是親臨其境,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分出一部分精力連接在雷克星球我的智能機械人替身上。
我安排好所有教育項目的規劃,這些兒童的基因可以說是代表著太陽係人類最為完美的基因組合,但相對個體來說,每個兒童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雷克星球上任何一台智能機械人都可以擔任這些嬰兒的教師,每一個智能機械人都可以教授他們任何一門學問,無論知識有多深。但我還是按照地球上教育的模式製造出十位相貌各異,麵相慈祥可愛,有著人的形狀的智能機械人教師。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希望讓這些人類兒童期間就體驗到人類的原始教育環境。
立體圖像再現人類的曆史是兒童們最感興趣的學習,而對太陽係各大星球上的風光,各種不同的植物及各種動物讓兒童們感到非常的好奇。
好在雷克星球上的基地建造有動物園地及植物園地,這使得對這些兒童的教育變得相對更加直。
在教育期間,一些兒童經常會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問題,比如問,為什麼地球曆史上人們之間互相殘殺?為什麼人類吃動物?為什麼太陽係有那麼多的人類,而我們這裏人這麼少?為什麼太陽係有那麼美麗的風光而我們這裏除了白色就是紫色?為什麼我們在這裏?我們為什麼不能到建築物外去遊玩?
還有些問題讓我一時都難以回答,兒童問,為什麼我們的父母是對我們百依百順?為什麼太陽係的人成雙成對並能生出孩子?為什麼我們有男女之分而我們的父母沒有?為什麼這個地方除了我們需要吃飯,智能機械人不用吃飯?為什麼我們需要睡覺而智能機械人不需要?為什麼我們有排泄物而智能機械人沒有?為什麼人會死而智能機械人不會死?
兒童們從嬰兒開始就生活居住在建築物內,雖然這些建築物之間都有通道連接,他們的活動範圍因此有足夠的空間,但一些兒童還是經常在建築物內透過建築物牆壁上的玻璃看著建築物外的景色。當有些兒童提出建築物外為什麼他們不能去的疑問,雖然智能機械人教師告訴他們外麵的世界不適合他們生存,如果貿然外出就會失去生命,就會死亡,兒童會很不理解地問,什麼是死亡?
這批兒童在接受初級教育不久,就開始有人提出這類疑問。我記得一位叫隸德至尚的兒童,他是智力啟發較早的兒童。一次他帶著幾個同學對一名智能機械人教師問,為什麼我們睡覺,而我們的父母從來都不睡覺?為什麼我們吃飯而我們的父母親及你們教師從不吃飯?為什麼我們在長大而你們的相貌卻從來沒有變化?智能機械人老師雖然根據設計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些解釋,但並不能打消兒童的疑問。
這些問題有些要等他們逐漸長大並獲取更多的知識後他們就會明白。可以說,這些兒童生活在雷克星球的基地上獲得了全方位無所不至的關愛。但我也知道,這種關愛缺乏人類之間親情的交流,當至高無上的關愛變成溺愛時,可能會造成每一個兒童出現以我為尊的心理扭曲。
強調集體活動的重要性,強調互愛互助的作用才能讓這些兒童團結起來。為此我製定了戶外探險計劃,為得就是讓這些兒童明白相互幫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