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歸去隴西(1 / 1)

在大軍和文武官員的簇擁下,秦王和唐後坐在安車上。今天秦王的臉色絕對比鍋底還黑,看到對麵山林邊出現的人影,壓抑的怒氣又忍不住衝出來,對王後切齒道:“你看孤王今天怎麼收拾這個混賬東西,孤要將他碎屍萬段!”

唐後抹淚道:“都怪臣妾一時心軟,真不該同意阿璃去!不過……”她好像有點困惑,欲言又止。秦王怒氣未歇:“不過什麼?阿璃一去,正好自投羅網,被他當人質要挾於孤,事實清楚,還有什麼可狡辯的!”唐後囁嚅道:“我是想不通,他要真打算逃跑的話,何不在廷尉府就逃了,比鹹亭還容易些……”嗯?秦王一愣,倒也被問得語塞,但是……哼,不管他什麼蹊蹺,敢搶公主,就死有餘辜!要是阿璃受了委屈,他李冰全家抽筋扒皮都不夠!

芸娘挽著絡璃,兩個武將押著李冰,彼此走向對方,準備交換人質。南軒和芸娘都不敢看父親,李冰家教嚴格,不怒自威,一雙兒女闖下大禍尚不知如何收場,哪有勇氣麵對家長。李冰之前在廷尉府全然不知兒子頂下所有罪名被判斬首,之後的大起大落讓他的心情怎是複雜兩字能夠描摹。南軒這孩子傻透了,既已逃得性命,保住李家一脈也罷,還來救他作甚。他終是默然長歎,不發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兩個人質即將錯身而過的瞬間,暗藏的弓箭手早已箭在弦上,等待最後的一聲令下。突然,絡璃停下腳步,高聲道:“父王母後,大秦諸位將士,我有話說。”

秦王一怔,急忙高叫:“阿璃,快點過來,有話回王宮說。”

“父王母後,我的話要說給大秦所有人聽。”絡璃微微一笑,“諸位,絡璃公主是自願當人質的,沒有任何人脅迫我。”

此言一出,百官皆訝然。“阿璃,不可胡言亂語!”秦王怒道。

“父王,女兒所言句句屬實。昨日鹹亭,女兒為李南軒喊冤,在場軍士都可作證。忠臣難得,父王切莫聽信小人之言,自毀棟梁。”

“忠臣?他也配這兩個字?”秦王怒極反笑,“要不要孤念一念他給楚王的信?”

“父王,您不用念,與其相信別人的誣告,女兒寧願相信自己的眼睛。”絡璃朗聲道,“今天,劉希貴在法場試圖殺死公主,嫁禍李家,是李南軒救了我的命。你們都看到了,他有能力反出鹹陽,如果他投敵,那他為什麼不走?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如果不是為了李家忠義的名聲,他為什麼引頸受戮?父王,難道您真的不能放下您的猜疑放下您君主的麵子,仔細地想一想嗎?如果女兒不去鹹亭,父王您已鑄成大錯,如果不是他出手相救,女兒早就死在冷箭之下。父王,他是忠良,是孝子,唯獨不是叛臣!我不知道誣告的人有什麼樣的勢力,有什麼樣的居心,但我請問父王,您寧可相信外人也不相信您的親生女兒嗎?”

秦王越聽越心驚,什麼?劉希貴竟想殺死絡璃?這事是真的嗎?隻聽絡璃繼續道:“父王,女兒深愛大秦,願意為大秦奉獻自己的一切,所以女兒願意用生命擔保李冰全家,請父王撤除兵馬,不要自相殘殺,如果父王一意孤行,女兒情願與李家同進退,死不足惜。”

將士百官開始交頭接耳,竊竊議論。秦王如坐針氈,這……這讓他如何是好,絡璃秉性純良,愛憎分明,她親眼所見應該不會有假,但一時之間,作為君主他也不能輕易改口。他悄悄看看唐後,唐後小聲說:“大王三思,公主言之鑿鑿,如果不去查實,就下令誅殺李家,隻怕在場的人嘴上不說,心裏不服。按臣妾的直覺,李家多半冤枉,但經此事,李家對大王的忠心隻怕已淡,留下也無用,莫如……”她耳語了幾句。

秦王沉思片刻,從安車上站起身:“李冰投敵案的證據著廷尉府重新查實,不得有誤。”“臣遵旨。”禦史曲恒領命。秦王環顧眾人,“證據查實之前,按大秦律法,疑罪從無。李南軒劫持公主,影響惡劣,重罪當斬,然念其救公主性命於前,功過相抵,死罪可免。著李冰父子剝奪官職俸祿,貶入隴西為民。”

“臣李冰叩謝王恩。”李冰趕緊跪下領旨。南軒看看芸娘,兩人會意地點頭,秦王這道聖旨算是給了個折衷,也好,免了一場廝殺,從此告別功名利祿,做閑雲野鶴。

父子三人,快馬一鞭,疾馳而去。這一去,如龍歸大海,鳥入深林,絡璃望著消失的背影,淚流滿麵,大聲喊道:“李南軒,是大秦負你,請不要放棄大秦!”